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野生动物有许多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品种,如耳熟能详的熊掌、河豚,以及大山里常见的雉、鹑、鷃、麋、鹿、獐等,都让古往今来的无数食客趋之若鹜。

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上溯到历史首次记载的王朝周朝,周天子也有一支专门的厨师队伍,还特地封了一大堆厨师的头衔,如天官大宰、小宰、宰夫,以及膳夫等多达20种职官。当时因为分封制,天下各地诸侯都有向周天子进献贡品的义务。而这些诸侯们进献的珍宝古玩不用说,更有来自各地的大量特产作为贡品。如雉、鹑、鷃、麋、鹿、獐等野生动物数不胜数,都是当季可以获得的新鲜食材。像历史上有记载的,越国在周成王时期就送过娃娃鱼,而南方的越裳氏则进贡过白稚鸡。但纵观周朝历史八百年,就没听说哪位周天子是吃了野生动物暴病而亡的。而古往今来的天子,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也没有哪位帝王将相是吃了野生动物一命呜呼的。

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汉高祖刘邦也爱吃野生动物,他的下酒菜,常常选烧烤鹿肝。在其他汉墓出土的动物骨骼中,不乏来自鹿、麋、野猪、兔、雁、雉、雀、鹤的,熊、虎、豹、狼也不在话下。到唐朝,野生动物做成的美食更是到处都有。唐朝人西北吃驼峰,中原吃象鼻,东南吃绿孔雀、竹鸡、白鹇,吃猴脑,西南吃竹鼠,闽浙一带,几乎什么都吃。其中鹿还是大众美食,唐朝皇帝和新科进士饮宴时,少不了一道“升平炙”,就是用鹿舌做的。陈子昂甚至写过一篇《鹿尾赋》,来赞颂鹿尾这道美食。熊就更不用说了,熊掌、熊白,终唐一朝,不知吃了多少。宋时,中原居民常常猎捕到的野生动物有鹑、兔、獾、狐、鹿、獐等。其中以鹑、兔数量最多,史载,996年的夏秋之间,汴梁城内卖鹑鸟的数不胜数,卖家用大车运进城来,一只鹑鸟才卖两文钱,跟白送一样。元朝时蒙古人吃野生动物更是家常便饭。清朝唯一堪称千古一帝的康熙大帝,晚年为了延年益寿,便常以喝鹿血为乐。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野生动物虽然被古人称为珍馐佳肴,但吃野生动物是不对的,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不过我们现在都说,病毒的爆发是因为现代的野生动物跟古代的野生动物相比脏了许多,所以人一吃容易出事,其实笔者对于这种说法并不苟同。因为像此次病毒的源头蝙蝠来说,就来自于云南大山,蝙蝠的生活环境依然是未曾开发的处女地。几千几百年下来,那里的环境依然没有多大变化。那为何蝙蝠体内如此多的病毒,没有传染给古人,却传染给了现代人呢。

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东汉黄巾起义

现代人还有一种观点,说古代人也曾因吃野生动物传染过冠状病毒,但却因为交通落后,所以传播往往局限于一城一地,没有全国传播造成大影响,但这种说法也不对。因为中国古代已经爆发过不少流行病,瘟疫、霍乱的次数数不胜数。东汉末年,一场瘟疫席卷全国,病死无数,人心惶惶,张角以卖符水治病收买人心,最终黄巾起义爆发。而在欧洲,疫病的传播更是经典,一场黑死病就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人口足足掉了一半。都说古代人交通落后,那么为何疫病的传播还是会如此范围广阔。因为交通落后会让疫情的扩散变得比现代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自然进一步扩散。说明疫情的传播是可以时间换空间的。

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欧洲黑死病

所有笔者对于疫情的传播有一个大胆的假设,那就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体质已经越来越不经病了。

古代人比现代人常吃野生动物,为何没怎么出事?原因只有一个

我们常说古代人的平均寿命比现代人低,但那是因为现代的医疗技术水平让古代的常见病变得不再致命,所以硬生生拔高了平均寿命。比如在古代,盲肠炎这种现代人常见病症,在古代就是无药可救的,而其他各种心脑血管类的疾病,在古代也是形同绝症。古代的霍乱、天花也是不治之症,但在现代却几乎绝迹。再加上古代战乱频仍,动不动就各种天灾人祸,生活条件比较恶劣,所以现代人比古代人平均寿命要高,是非常正常的,并不能说因为现代人人均寿命高,就认为现代人的体质就比古代要好。实际上,从各种史书记载中都可见端倪,古代人因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和服徭役、服兵役等,再加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传统习惯,早睡早起,所以体质明显要比现代人强壮,不然如何拿得起战争用的各种冷兵器。恐怕让现代人拉个弓,十个得有九个拉不开吧,甚至现代人很多连拿把大刀都很难把持住,如何跟古人比。

所以,不是现在的野生动物变得更具有毒性,而是现代人的体质已经下滑到了一个新的档次,已经扛不起野生动物体内与生俱来的病菌了。说不得在不远的未来,人类可能会连普通的家禽都没法吃,因为谁也说不准,人类的体质会不会继续下滑到连家禽体内的病菌也无法承受的地步,而近年来时不时爆发的禽流感就是个信号。那么到时,人类还能吃什么?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