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安家》中的徐姑姑告訴你:為什麼30歲的你依然職業焦慮

近日,電視劇《安家》熱播。徐文昌是安家房地產中介的店長,也是一位銷售上海老洋房的專家,而且,徐文昌還出版了一本關於老洋房的書籍《夢迴十里洋房》,他對上海的每一幢老洋房都瞭如指掌,無論是設計師的來歷和創作理念,還是房子主人的發家史,和相關政策法規,他都門清。

電視劇《安家》中的徐姑姑告訴你:為什麼30歲的你依然職業焦慮

比如,在看到龔家花園的老洋房時,能說出房子的設計師是匈牙利著名設計師鄔達克,而且也瞭解鄔達克也設計了上海的國際飯店、大光明影院、市三女中等124棟建築,還能說出來設計師的生平經歷。讓賣方的龔先生都連聲稱讚,“果然名不虛傳”。



很多人過了三十歲,會隱隱感到一絲不安與恐慌;

到了三十五歲這個分水嶺,有的就面臨著尷尬的境地:除了一把年紀,該有的專業積累幾乎為零,還是在吃畢業時的老本,拿著一份和能力不相稱的薪水。

事實上,職業危機的本質,恰恰是你一直停留在“新手區”。


如果你有留意過那些比較成功的人,你會發現一個事實,這些人之所以能取得耀眼的成績,往往是因為他們只做了一件事:選擇做自己擅長的,並且持續努力,將天賦發揮到極致!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之所以能有如此高的成就,天賦和努力,這兩樣缺一不可。

村上春樹從小就很喜歡看書,也擅長寫作,中學時經常在校刊上發表文章。在他30歲那年,村上春樹去看球賽,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其實我也可以靠寫字為生呀!有了這個想法,回去就開始了創作。

據說,他規定自己每天必須要寫4000字,400字一頁的方格紙,每天要寫上滿10頁,這一堅持就是幾十年。

做一件事,堅持一段時間並不難,但堅持一輩子,真得很難。

電視劇《安家》中的徐姑姑告訴你:為什麼30歲的你依然職業焦慮


因此,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牛人,一個自信、不再職業焦慮的人,建議你:

在30歲之前完成自我探索,找到擅長的領域;

30~35歲,將自己的擅長變得專業;

35歲之後,你要致力於打造個人品牌。


心理諮詢師武志紅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

他在心理學領域頗有建樹,寫過一系列代表作品;其次他通過和其他平臺的合作(例如得到)進一步拓展知名度,最後他帶領諮詢師團隊(組建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將自己的經驗複製傳播下去,為更多的人服務。

這是典型的“T型”發展戰略:先成為某個領域的高手,再對外鏈接和宣傳,把事業做得更大。

電視劇《安家》中的徐姑姑告訴你:為什麼30歲的你依然職業焦慮


如果你想過上這樣的人生,你需要:

1、紮實的基本功

任何一個領域的牛人,他的知識儲備足夠多,不僅僅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思考的質量上——

你沒想過的他都想過,你開始想的他早就研究過,你打算研究的他已經實踐過。由此而漸漸地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並觸及到了這個領域的本源和實質。


2、大量重複的練習

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那樣,高質量地利用自己的擅長,重複訓練、研究,直至做到專家的程度。


3、蒐集反饋,不斷反思與總結

很多職場人抱怨,自己缺乏師父或者教練在一旁給予專業的指點。但其實這個角色完全可以是自己的領導、同事、客戶甚至競爭對手。

職場是人和人構成的江湖。在這個江湖裡,你心裡能裝下多少人又能影響多少人,直接決定了你的江湖地位和威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