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被過譽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被黑化了而已


在中國早前的說書和小說中,定位是是給老百姓和民間知識分子讀的。

老百姓其實是不明白什麼叫廟宇的,也不懂什麼叫治軍。她們只接納戲曲和話本的設置。因此要按照她們的邏輯性來編。

因此:諸葛亮、李靖這類戰略家,都被敘述成了神棍的形象。

君主全是好斷無謀的,多聽讒言和丞相的話。

要讚頌劉備和諸葛亮,還要把曹操和司馬懿稱作大壞蛋。

打仗就靠單挑和氣血爆發;智謀靠伏擊和火計;這種情況都是合乎老百姓的價值觀念的。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發展戰略分析家,《三國演義》只提了隆中對,其他都沒提。

諸葛亮在歷史上,治軍有章,用兵如神,之後西晉都用他的治軍法。《三國演義》也沒提。

僅僅給他分配了各種各樣火計、各種各樣的激將法,各種各樣“一聲炮響伏兵四起”,各種各樣妙計錦囊搞小動作。

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被過譽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被黑化了而已

諸葛亮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治國能才,歷史級的一位丞相,統軍理戎的大才。

在《三國演義》裡呢,直接變為了一個妖道。

《三國演義》一本小說,邏輯性是以服侍閱讀者的,內容都是簡單化。例如,很多讀者都認為荊州和益州就只有幾座城市,說來說去就那幾個地方。

魯迅說羅貫中“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大家要知道,這並不是在夸人哦。

劉備在歷史上是有英雄之氣的,並且待人弘毅寬厚,是說白了就是個奸雄。但羅貫中把他寫成一個愛哭鬼,還很虛情假意。

諸葛亮在歷史上是一位千年難遇的一位賢相,外交關係非常到位,城市發展,軍事戰略,國家內政都一把抓的大才。但在演義裡把他寫成了一個妖道。

吳國的張昭也是這樣的,他原本是吳國文士的領導,孫策和孫權用於均衡與本地關聯的一個王牌,吳國的鎮山之寶,被寫成一個盡出餿主意的軟弱老頭兒。

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被過譽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被黑化了而已

隆中對

由於是小說,所以沒辦法,只能寫一些老百姓感興趣的形象來描述。

因此,也不怪羅貫中。

《三國演義》如果對諸葛亮儘量寫成事實。

討論什麼官銜啊、流派啊、收稅啊、法律啊這類軍國大事,羅貫中寫出來,老百姓也看不明白的。只會說“寫的什麼鬼東西?”

那就還是編點東西吧,比如借東風啊、草船借箭啊,這些東西大家看著就很舒服了,並且紛紛的追捧諸葛亮了,“諸葛亮好厲害啊,三國裡最牛逼的人物了”。

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被過譽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被黑化了而已。

就比如這個人說的這樣:

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被過譽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被黑化了而已

評論

先不說歷史,確實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的內容出入是很大的,其實歷史無非就是三種形象:歷史形象,文學形象,民間形象。

針對三國而言,還是要讀《三國志》的。三國志的創作者叫陳壽,陳壽進行《三國志》整部著作的時間距西晉統一隻相差五年,隔得很近,還有就是陳壽這人做事是十分細緻的,他蒐集來的原材料只要他覺得有疑問的,他直接不用,所以留下的應當說還是比較靠譜的。

演義裡的諸葛亮是被過譽了嗎?其實並沒有,只是被黑化了而已

北伐

很多人讀三國演義後,都認為諸葛亮是那個無所不能的能人,但是看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他並不是無所不能的,比如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這些都是沒有的事情。

還有一件事,相信大家都是疑點多多,對諸葛亮也多了一份質疑,那就是關羽之死,當時關羽從荊州出兵了接近半年的時間,諸葛亮難道還不知道嗎?但是他並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去支援,以諸葛亮的聰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到東吳會偷襲的。

可能有人會說諸葛亮已經提醒過關羽了,是關羽自己剛愎自用才造成了身死的結局,怪不得諸葛亮,有也陰謀論者說諸葛亮是故意坑死關羽的,因為關羽經常不聽他的話,這個猜測是有點荒唐了哈。

再接下來看劉備託孤的時候,千叮萬囑諸葛亮千萬別用馬謖,可結果呢?大家都是知道的,諸葛亮多次北伐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就被馬謖給葬送了,被諸葛亮斬了。

蜀國後期的唯一算得上大將的就是魏延了,可是也在諸葛亮死後,馬上被聯合除掉了。諸葛亮在時不懂得培養新人,太過於事必躬親了,以至於西蜀後繼無人了。諸葛亮死後就靠著姜維一人,最終還是獨木難撐。

說諸葛亮沒有軍事才能的都是不瞭解歷史的,試問一個沒有軍事才能的人,是怎樣把劉備從一個一窮二白的小蝦米,逐步發展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的。但是奈何蜀國國力不足以支撐他完成自己的願望。

以一州之力對抗曹魏九州之力,加上蜀國自身將領的斷層,魏國那邊新晉將領非常的多,而且也不冒進,可以說直接耗死了蜀國。

當然啦,諸葛亮的畢生追求+躬盡瘁死的態度,是讓人敬畏的。

深究三國曆史真相,探討歷史長河的點點滴滴,請大家多多關注我,獲得更多的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