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秸稈是怎麼還田的

沿用了幾千年的古法

我老家主要的糧食作物為冬小麥和玉米,當然,產生的就是麥秸和玉米秸稈。麥秸都是用來做飯的,村裡有場,場裡有各家各戶的麥秸垛,小時候學自行車的時候,不會下車了就往上面撞。

玉米秸稈(棒子秸),除了做飯,新鮮的玉米秸稈還可以用鍘刀切成很多段,用來喂牛,後來有了機械化的,成捆的塞進去,出來就是很均勻的。

我老家秸稈是怎麼還田的

當然,他們不會因為這樣使用而消失,燒飯留下的草木灰,喂牛留下的廄肥,統稱農家肥,會找一個角落把他們漚上很長時間,到秋收種麥子之前,拉到地裡,摻上很多土,在澆地的過程中,儘量均勻拋灑。

後來開了一個造紙廠


我老家秸稈是怎麼還田的

這個造紙廠大量收購麥秸,當時我們都非常高興,因為麥秸每年都是用不完的,閒置的東西,賣錢是最開心的,但由於環保問題,後來不幹了。

焚燒和秸稈還田

焚燒的好處是防止了好多病蟲害,但是缺點就是危險,火災隱患,我親自參加過一次救火,乾燥的麥田火勢蔓延的非常厲害,當時我一個叔冒險拉著碌碡,把火勢壓住了,後來其他的村民用耕地的犁耕開了一條“隔離帶”,再澆上水,這才控制住。至於會不會影響能見度,應該是有影響。但是這種汙染,相比工業汙染,應該對人體的危害不會太大。

我老家秸稈是怎麼還田的

後來,大家形成了這樣的共識,所有人都收割完了,才允許焚燒,一邊焚燒一邊澆水

秸稈還田很省事,一推行就有了幹這個活兒的農機,缺點正如網上說的,病蟲害比較重,另一個缺點是,由於村民不再要秸稈了,收割機師傅就把刀抬的比較高(低了碰刀的風險大)。這樣留下的麥秸渣就比較高,差不多有30釐米,於是,他影響到了玉米幼苗的長勢,而且幹農活的時候,每次小腿都被扎的很多傷口。

後來不讓用秸稈生火做飯了

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這個歌詞成為了歷史,不讓用這個了,用電,用煤(也不讓了),用氣。秸稈的命運將徹底改變。聽說村裡又來了收麥秸的,我很高興,感覺這是個出路。

我老家秸稈是怎麼還田的


我覺得,只要有人把秸稈收走,賣點錢,最次只要不賠錢,大家都是願意幹的,不是沒有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