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太陽系的奧爾特雲總質量有多大?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我們身處地球上,地球位於太陽系中,看戲的範圍也是相當廣大的,在8大行星最外圍的海王星的軌道之外還有面積更為廣大的柯伊伯帶,在柯伊伯帶的外圍,太陽系還有一個“球狀外殼”,這個外殼就是奧爾特雲了,它的直徑達到了約2光年左右,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它才是太陽系真正的邊緣。


還在1950年的時候,荷蘭天文學家簡·奧爾特經過精密計算發現,在冥王星軌道後約 30000 天文單位至1光年處,可能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球形星雲,這是奧爾特雲概念的首次提出。



奧爾特雲是太陽系形成之後遺留下來的一些原始天體組成的,其中也有太陽系形成過程中太陽和木星等甩出去的一些天體,這些天體主要都是彗星,其總數量或在萬億個以上。如此巨大數量的天體,合起來的質量應該特別巨大了吧!但是你可能要失望了,天文學家們認為,其總質量大概在地球質量的100倍左右,但也可能比木星還大,和其天體數量不很相符。



我們常說的太陽系以及一些常見天體都存在於奧爾特星雲的中心部分。如果我們把太陽系看成一個雞蛋,那麼這部分就是其中的蛋黃部分,最中心是太陽,向外是八大行星一直到柯伊伯帶都可以看做蛋黃部分,柯伊伯帶可以看作是蛋清,它在外面就是奧爾特星雲了,可以看作是太陽系的“蛋殼”。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這個蛋殼的厚度是遠遠超過蛋清和蛋黃部分的,因為奧爾特星雲的直徑可達2光年,厚度接近光年。奧爾特雲中的彗星繞太陽運行一週要在數萬至數百百萬年之間,少數部分會往返於太陽和奧爾特雲之間,其軌道運行的時間也在數千或萬年以上。



由於奧爾特雲的包裹,使得太陽系就像一個巨大的圓球飛行在銀河系中,觀測發現如今這個“圓球”又穿梭在另外一團星雲之中,這團星雲就是本星際雲了,它和奧爾特星雲毫無關係,兩者只是在前進的路途中相遇了而已,不過本星際雲更為廣大,它的範圍大約為直徑30光年,就連我們熟悉的南門二、織女星、大角星等恆星也都置身其中,計算發現太陽系是於數萬年前進入這片區域的,並且還將在這片星雲中航行2萬年左右。


人類的方向


首先題目是有問題的,太陽系並非由奧爾特雲形成,奧爾特雲只是目前已知太陽系的最外層而已。其位置在距離太陽5萬到10萬個天文單位之間的範圍,整體呈球狀圍繞著太陽運動。是由無數的碎小天體組成,部分長週期的彗星可能就是來自這個區域。整個奧爾特雲的質量估算有5~100個地球質量,這個質量在太陽系中所佔比例很小。

如果題目想問的是形成太陽系的原始星雲總質量多大的話,就對了。但是,這個問題目前尚無結論。因為以目前的觀測手段,是無法發現約50億年前誕生太陽系的原始區域的,由於天體的運動,可能這50億年中發生過多次變動,因此目前我們是找不到太陽的誕生地的。

一個假設是誕生太陽系的原始星雲至少是一個雙星系統,每顆子星的質量都在10個太陽質量左右,這樣一個系統,發生爆炸後才可能生成太陽系。

另一個假設是原始星雲,這個可以參考獵戶座大星雲等星雲,因為那裡目前可觀測到正在形成的恆星,如果太陽系也誕生於那種環境,那麼一般總質量在數十到數百個太陽質量的範圍。


寒蕭99



奧爾特雲以荷蘭天文學家揚·奧爾特的名字命名,一般認為這種假想的雲環繞太陽系超過3光年。

奧爾特雲界定了太陽系的邊界

實際上,奧爾特雲的外緣定義了太陽系的邊界和太陽希爾球的界限。簡而言之,太陽希爾球的極限(以美國天文學家喬治·希爾的名字命名,他定義了這個極限)可以被看作是面對更大質量物體的引力效應,太陽的引力不再占主導地位的點,或者恆星靠近太陽希爾球外緣的引力效應。

長週期彗星可能起源於奧爾特雲

儘管關於奧爾特雲起源的問題遠未解決,天文學家們已經使用了長週期彗星的觀測軌道,例如哈雷彗星作為所有長週期彗星以及“半人馬”和木星家族彗星起源於奧爾特雲概念的基礎。然而,儘管大多數短週期彗星被認為起源於散佈的圓盤(不是奧爾特雲的一部分),但至少一些短週期彗星的最終起源可能是在奧爾特雲的外部。

奧爾特雲非常非常大

雖然奧爾特雲沒有被直接觀測到,但它被認為像一個球形,其壁厚從離太陽約0.03-0.08光年開始,延伸到離太陽約1.58-3.16光年。考慮到這一點,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比鄰星距離我們只有4.22光年,這真的很大。

奧爾特雲質量只有地球的5倍大

根據複雜的計算機模型,估計奧爾特雲至少包含幾萬億個直徑大於1公里的物體,還有幾十億個直徑約為20公里的物體,物體之間的典型距離約為幾千萬公里。儘管奧爾特雲的總質量未知,但基於哈雷彗星(一顆疑似奧爾特雲彗星)質量的計算得出,奧爾特雲的天體總質量約為3×10^25千克,大約是地球質量的5倍。請注意,內奧爾特雲的質量(主要結構的圓環形狀部分)迄今尚未計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