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小球打法盛行,中国男篮是否可以使用小球打法呢?如果要使用,有什么困难?

CLsports




☞首先我想说小球战术是必经之路,不是我们是否可以使用小球战术问题而是如果不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必将被发展的潮流淘汰。

在解释有什么困难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NBA小球战术变化的关键点在什么地方。

1、后卫的变化。目前NBA已经进入现代控卫的时代,现代控卫区别于传统控卫就是他的进攻能力更加突出,代表球员库里、利拉德、欧文、威斯布鲁克,提起他们球迷首先想到的是他们超强的得分能力但往往忽略了他们的组织串联作用,不管库里、威少还是利拉德、欧文他们都具备非常强的组织串联能力,而传统控卫正在慢慢退出历史舞台,依旧活跃的有保罗、隆多和罗斯,保罗可以说是十年前传统控卫的代表,不过他有超强的进攻能力,所以严格意义上他也在朝着现代控卫转变,隆多则是单有组织能力进攻偏弱所以很容易被边缘化,罗斯现在也不过在贡献自己的职业暮年,更新换代已经不可避免。



2、锋线的变化。锋线可以说是小球时代的核心,现代锋线球员几乎就是全能的代表,比如詹姆斯、莱昂纳德,他们不仅拥有超强的持球能力还具备了一定的组织能力更具备全方位的进攻能力,同时还要有超强的防守能力。

本赛季詹姆斯俨然就是组织前锋他承担了湖人更多的组织串联作用也承担了主要的进攻任务,莱昂纳德虽然不如詹姆斯那样的组织能力但他无论有球还是无球,无论持球还是空切都诠释了一名极致小前锋的全面能力。



3、内线的变化。传统中锋已经成为历史,即使仅存的霍华德他也改变了本有的中锋低位单打技术,而是改为挡拆顺下或者是篮下空切,再比如约基奇他将现代中锋完美的演绎为组织中锋,还有恩比德都开发出自己不同的进攻能力,NBA低位单打越来越少也就宣告了传统中锋已经完成了向现代中锋转化。

☞再看看CBA目前的情况

1、中国的内线变化。实际上CBA这几年也在发生改变,也就是传统中锋越来越少,仅有的只有韩德君,他还在使用低位单打技术,不过本赛季他也开始转变,更多的中投取代低位单打,再就是王哲林,王哲林严格意义上并非传统中锋因为他还具备远程投射能力以及策应能力和拉开空间能力,像易建联更不用说了他的综合能力已经在朝着现代中锋发展只不过阿联的持球能力比较弱,非戴维斯和字母哥那样的全方位能力。



2、锋线,我们的锋线是目前最大的短板,我们的锋线球员更像美国的得分后卫角色,真正具备持球进攻能力的就一个丁彦雨航,其他的都是空切类型或者是定点投射类型。

3、后卫,我们后卫目前还不具备NBA那种双能卫能力,唯一有点像的郭艾伦也是存在众多不足,其他的更不用说了。

☞中国男篮走小球化战术有哪些困难?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大致了解中国男篮目前的基础情况。



1、内线。虽然我们内线也在改变,但是和NBA这些全能型内线相比有很大差距,登除身体方面的劣势在基本技术能力上也存在众多不足。

第一没有持球进攻能力,例如戴维斯、约基奇、字母哥这样的。

第二缺乏拉开空间的技术能力,比如三分稳定投射和两分稳定中投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对于空间拉开意义不大。

第三高位挡拆顺下这样的战术掌握不到位也就是顺下的意识和时机欠缺火候,拉开空间的速度不够,一般愿意将球交给内线处于单打状态也就是陷入阵地战,NBA目前的情况时要么就是利用快速传导球制造出顺下的机会要么就是靠身体的硬抗来完成进攻,顺下可以参照詹姆斯和戴维斯的这种挡拆技术,硬抗可以参照一下锡安的进攻。



2、锋线。刚才我也提到了目前我们的锋线球员干的活就是得分后卫角色只是位置上的变化而已,要想真正的打小球战术锋线位置必须涌现更多的全能型球员,至少目前我们是没有这样球员涌现的,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差距。

3、后卫。双能卫要取代单一的控卫角色,也就是我们必须出控卫和得分后卫的结合体球员,这个同样是我们的短板。

4、思路问题。这些年我们一直以内线为核心,锋线和后卫线重视不够,等到我们意识到我们内线已经没有优势时,锋线和后卫线已经被欧美国家甩出了好几条街。



☞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通过分析我们就能够看出中国男篮和世界最高水平篮球之间的差距,我们要走小球化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并不是一句话就能搞定的,也不是说想打小球战术就能马上打出小球战术。

实际上CBA联赛广东从上赛季开始已经在打小球战术,广东为什么能够打这样的小球?因为广东具备这样的基础,首先他们内线有易建联,锋线有维姆斯,双能卫有马尚布鲁克斯,其次阿联具备高位挡拆顺下能力,维姆斯具备全方位能力,马尚布鲁克斯具备组织和进攻能力,这三个点构成了小球战术的核心框架。

参照广东这个标准,我们内线只能选出一个阿联,锋线和后卫线选不出一名可以组成这个战术阵容的球员,就不具备打小球战术的基础。

再比如勇士当初的死亡五小,内线有追梦格林,锋线有杜兰特,汤普森还有伊戈达拉这样的明星能力球员,后卫则是双能卫库里,这样的小球战术才具备了极致的杀伤力。



总结:我们现在的确是在朝着小球战术方向发展,但由于我们内线、锋线和后卫线有众多短板无法真正的打出小球战术的内涵。

醉眼观球


我们都知道,现代篮球风行“小球”打法,所谓小球打法,就是以快准狠的进攻方式占据场上优势夺取胜利。NBA的球队打小球战法最成功莫过于前几年以“水花兄弟”率领的勇士队了。为什么当年勇士队的首发阵中,最高的格林只不过才2米多点,却可以碾压对手打出73胜9负的历史最好战绩呢?这就是小球战法的厉害之处。

但小球打法不是人人都可以学到的,勇士的小球之所以成功靠的就是打小球必须具备几方面最优秀的球员,比如,出色的后场球员和出色的三D球员,而且速度快。

很显然,勇士队有联盟最出色的一对射手“水花”兄弟,有联盟最强大的防守大闸格林和伊戈达拉。攻防如此出色的勇士队还能控制篮板,以速度冲破对手的防线。勇士队小球战法的成功,体现了勇士团队快准狠的团队战法的威力。

杜锋自上赛季重新执掌广东队帅印之后,紧随现代篮球打法潮流,大打“小球风”,连战连捷,效果惊人,常规赛以42胜4负的战绩夺得常规赛第一的同时,季后赛更风卷残云般11连胜,夺得总冠军。

本赛季的广东队依然勇猛,与上赛季相比,连捷势头有过之而无不及。那么,广东队的“小球”打法如此成功,靠的是什么呢?其实,靠的是有一众适合打小球的出色球员,可以说,广东队有如CBA的勇士一般,他们除了有本土最出色之一的“赵胡”组合之外,还有一对联盟最出色的“威马”组合,这一土一洋的两个组合,不但速度极快,火力十足,进攻手法丰富,更可怕的是,广东队人人都是射手,命中率冠绝联盟。这就是广东队小球成功的根本。

如果中国男篮也打起了小球战法,我相信肯定有不少的困难,毕竟中国男篮没有“威马”这对超级组合,他们是广东小球战法的组织和发起者。但即使有多大的困难,估计杜锋一定会使出小球战法这一招来应对国际大赛。


蓝天白云crc


拜托,千万别说什么中国男篮打小球了,这样的思想坑了两代中国男篮,历史的教训还不够吗?

我们先来说,什么样的球队适合打小球,首先浮现在我们脑海里面的,当然就是勇士了,勇士的小球,你们真的以为就“小”吗?

勇士当初的先发阵容里面,除了库里外,其他人全部在2米以上,另外杜兰特身高达到了2.11米,经常到中锋位置上单防戈塔特等纯内线,格林、汤普森、伊戈达拉、利文斯顿,哪一个不是在各自位置身高力量都占据优势的?是的,格林不高,但是加索尔这些中锋顶的动他吗?

库里看起来很瘦,但是他核心力量一点都不差,另外1.91米的萌神打控卫,这身高已经比绝大多数控卫都要高了。因此,勇士的所谓五小、小球,其实一点都不小,大家不要被这个小字给蒙蔽了。

另外,黑人球员天生在力量和爆发力上比黄种人占有优势,这些都是中国男篮学不来的,而在近十年,中国男篮两次在大赛中使用小球战术,全部惨败而归。

第一次是伦敦奥运会,邓华德让丁锦辉这个2.03米的球员打大前锋,易建联打中锋,有时候周鹏也会打大前锋,结果呢?被世界各队给锤爆了,奥运会1场未胜。

第二次,更加惨痛,那便是去年的世界杯,李楠固执地只带易建联、周琦和王哲林3名内线,而后卫带了一箩筐,企图用速度拖垮对手,甚至有时候赵睿都来打小前锋,放着可兰白克和阿不都沙拉木不用。结果不用说了吧,中国男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之中。

所以,别再提什么中国男篮打小球或是一大四小了,这纯粹就是瞎扯,本来对抗各方面都不如对手,身高还吃亏,这比赛简直就没法玩儿了。对了,都说胡卫东、郑武他们厉害,但是别忘了,那些年中国男篮有2.16米的单涛,2.14米的王治郅和2.1米的巴特尔,一点儿都不小好吧。


大嘴爵爷侃球


中国队最适合的战术就是小球打法。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队立足国际篮坛就是采用的小球打法,当年勇士队打出黑八奇迹就是采用跑轰战术,典型的小球打法。但跑轰战术的鼻祖是国家队功勋教练钱澄海,包括跑投技术也是中国运动员创造的。所以根据黄种人的身体素质原因,中国队最适合小球打法。九十年代未期到2010年前,因为中国队姚明等三大中锋出现,被称为移动的长城,中国队的打法逐步向依靠中锋转型,但姚明这样的选手是百年难遇,所以中国队还应该以小球打法为主。需要改进的问题为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提高速度、耐力、力量。加强基本功练习,提高命中率、传球精准性。加强队员战术意识以攻防快速转换为主,传接球快、跑位快。总之中国队发挥“快、准、灵、稳、狠"的打法,一定能走到世界篮坛前列。相信中国男篮!相信杜峰指导!


获嘉体育


虽然现在小球打法盛行,但是理性的说,就目前这批男篮队员,我认为并不适合。

之所以这样说,只要先看看目前NBA联盟,真正在走小球战术的两个队,勇士与马赛克,再看看当今男篮的队员构成,可能大家就基本明白了。

首先,小球战术的核心是什么?全攻全守,顶级3D。全攻,意思是五个人外线都能投,尤其是一二号位,三分、中距离要极具威胁,罚球要非常准,内线都能冲抢篮板;全守,就是无限换防,一二号位要能防守三四号位;顶级3D,战术轴心,力量、高度、速度缺一不可,进攻端要能拉开空间,随时准备冲抢篮板,发动二次进攻,防守端随时换防对方四五号位。

那再回来看看现在的男篮阵容,抛开中锋不说,首先一二号位,能做到全攻全守的就根本没有,能攻的防不了,像方硕,能守的攻太差,像赵睿,勉强能攻能守的郭大少,发挥实在不稳定。3D方面吧,小丁和阿不都还算可以。那么四五号位呢?能打小球战术的四五号位还能找出来谁?难道还要靠阿联全场跟着跑吗?

这样来看,小球战术并不适合目前的男篮,而传统中锋核心战术也已经证明也改变不了男篮。所以,中国男篮要想取得进步,还有很长的路要探索,既要提高球员的基本素质能力,也要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道阻且长呢!





Ellie的爸爸


“小球”如今盛行,也是未来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小球”?

所谓“小球”只是一种打法。攻防转换速度更快,不等对手落位摆好防守阵型,便企图快速结束进攻的进攻方式。即使对手落位及时,遏制住进攻速度,进攻方也会利用大量的挡拆、穿插、切入、无球挡拆跑动、大量的传球、精准的三分和突破达到取分的目的。“小球”打法对“篮下霸主”式的传统中锋弱化很厉害。因其防不出来、攻防慢、没有中远投能力等缺陷,正逐渐被淘汰。而另一种有三分投射能力、能传球、可作为进攻发起者的新型中锋正成为篮球的新宠。约基奇、浓眉、格林等一批新型内线也已完全取代霍华德等传统内线。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小球”打法更像电影《红海行动》中的中国海军,默契的配合和个人能力,能更直接、有效的摧毁敌人!
二、“小球”盛行。如今的NBA和世界篮球,自从11年“诺天王”、基德带领的小牛队(现独行侠)和“水花兄弟”带领的勇士队夺冠以后,加之传统中锋没落和商业联盟的规则,更促使篮球打法向“小球”转变并完全开始这种打法。现在的比赛,拥有绝对身高和一名超巨便想大杀四方,已不太可能。对手可能不给你拼刺刀的机会,便完成了得分。



三、中国篮球可否打“小球”?有什么困难?

小编肯定的告诉你,一定可以并且已经在慢慢成型。

1、“小球”打法对球员的要求:(1)身体素质好,替补轮换阵容深;(2)球员综合能力强,外可中远投内可突篮下;(3)有较强的传球能力;(4)球员可无限换防;(5)进攻发起点多;(6)内线球员身高不一定太高,但一定要能起到进攻中枢的作用。


这么来看,是不是现国家男篮主教练杜峰带领的广东队就是这个打法?????依靠这种打法广东队上赛季一路横扫夺冠。中国男篮现如今内线周琦、沈梓捷、王少杰、易建联;锋线周鹏、任俊飞、阿不都.沙拉木、丁彦雨航;后场郭艾伦、赵继伟、胡明轩、孙明徽、吴前等球员都基本俱备能力去适应这种打法。当然,因身体原因和个人能力,其效果可能不会像NBA球员和世界强队表现出来的那么好。
但这并不说明我们玩儿不了这种打法,我们的球员一定会适应和继续这种打法。困难有,但再难也要坚持,这难道不是竞技体育中应有的“迎难而上”吗?????

我是格子聊球,请关注留言探讨!!!!!


格子聊球


目前已经入小球时代!中国男篮不是可不可以使用小球打法,是必须要走这条路!目前有实力可以入选国家队的球员有!锋线:易建联,王哲林,周琦,翟小川,丁彦雨航,胡金秋,周鹏,可兰,阿不都沙拉木等,后卫:孙铭微,郭艾伦,赵继伟,赵睿,吴前,方硕,孙悦等!这些人无论选择哪些组成国家队,要打当今盛行的小球打法,存在的困难有:基本功不扎实,投篮水平不高,尤其是三分球,身体素质不好,体能差,防守跟不上!组织能力普通!


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小球打法主要就是进攻,而进攻主要依靠的是三分球,但是小球打法也不是不注重防守的,只是队中锋的要求有些改变罢了,最重要的是小球阵容中对锋线的要求比较高,就是要技术全面的锋线,主要体现在能组织,能防守,能投三分,孙悦就是这样的角色,可惜年纪偏大!所以中国男篮要打小球,就要从基础抓起!只要我们把基本练扎实了,那么我们是有能力去打小球的,以前的国家队就是以小,快,灵,准为技术特点,不也取得过好成绩!


永不磨灭的1号


NBA的小球打法盛行,我感觉中国男篮不可能使用小球打法,如果要使用,具体有以下几大困难:

1.中锋传统理念

中国男篮一直有高大中锋的传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高大中锋的代表,从单涛、巴特尔、王治郅、姚明到现在的易建联,中国男篮都是围绕着高大中锋建队。现在要让中国男篮抛弃传统中锋的理念估计现在还一时难以接受。

2.身体素质不行

如果中国男篮使用小球打法,抛弃高大中锋的话,对手上中锋的话,由于自身身体素质方面比较弱,可能在内线的身体对抗方面会很吃亏。还有就是打小球阵容,中国男篮也没有像NBA球员那样的身体素质快速攻守转换,打小球阵容进攻端就是要注重快速转换,而快速转换的前提就是先抢到防守篮板,如果不上中锋,中国男篮的篮板估计要被对手抢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在同时上两大中锋的时间段,自己的篮板依旧被对手抢爆,更不用说打小球打法。抢到篮板之后推动快速进攻,如果打不了快攻落入阵地战,就需要小球阵容球员之间的挡拆掩护跑出空位,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中国男篮不知道跑了多少个牛角战术,依旧没有跑出几个空位,无球队员的挡拆也没见能挡出几个空位,最后都是靠着高大中锋的吸引分球创造投篮空间,要不然就是后卫和前锋单打。总之,在身体素质对抗方面没有提升是很难适应小球打法的。

3.战术执行力不高

看了这么多中国男篮的比赛,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跑牛角战术,以及所有人拉开给中锋球,从中锋打起,要不中锋单打,要不就是吸引协防后把球传出来寻找空位投篮机会。很少能看到中国男篮打出过什么像样的战术,这也间接说明球员的战术执行力也不行。打小个阵容需要球员要有很高的战术执行力,在进攻中来回跑位,在防守中要时不时换人防守,战术执行力不行就很容易跑着跑着就跑重了,防守端防着防着就看不到人了。所以对于中国男篮来说,简单的战术可能会更加奏效一些。

4.单兵做战能力不强

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打小球打法并没有特别强的单打选手,一旦球队陷入阵地战,就没有球员能站出来单打得分。同时没有高大中锋的牵引,自己战术执行力不行的话,就很难跑出空位,就更容易陷入阵地战,这样就会一直陷入死循环。中国球员在身体素质不占优的情况下还是要从基本功、投篮能力、战术素养练起,这样才能带领中国男篮重新回到亚洲之巅。

综上所述,中国男篮不可能使用小球打法,还是需要从中锋开始打起,古往今来,中国男篮都是以中锋筑起一道移动长城带领中国男篮走想世界。


旋木侃球


  • NBA赛场的小球已盛行,中国篮球也想向其取取经!

  • 勇士就因小球而建王朝,我们也打小球到底行不行?

  • 答曰:行,因为中国男篮曾经是“小快灵”!

NBA的小球打法确实给世界篮球带来的影响巨大,在2015-2016赛季勇士队取得成功之后,小球就成为了一个篮球的新定义,新趋势。时至今日小球打法几乎已经成为了篮球赛场的主流,而且这个主流正在蔓延开来,不仅仅局限于NBA的赛场,也延伸到了中国的篮球赛场。

在具体分析这一问题之前,我先直抒胸臆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中国篮球是可以打小球打法的,而且现在的中国篮球就在向小球的方向发展!在易建联之后中国篮球也就彻底的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移动长城”的时代,周琦和王哲林等人都不是内线的核心支柱,所以这种情况也逼迫着中国篮球不得不进行打法的转型,小球战术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而且我认为所谓的“小球打法”的前身就是上个世纪我们中国篮球的“小块灵”!

二十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小快灵”成中国男篮最大特点——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篮球还没有“移动长城”的说法,虽然在1977年穆铁柱入选中国男篮之后中国队有了统治级别的大中锋,但那个时候真正使中国篮球在世界赛场上留下印象的是“小快灵”打法。而这小快灵也让中国篮球来到了第一次历史巅峰。当时执教中国男篮的教练是钱澄海教练,他在六十年代末脱下了球员战袍站在了中国男篮教练员的位置上,也是他将“小快灵”的打法带到了中国男篮的队伍中。他执教男篮的16年期间曾在1975年至1983年连续五届蝉联亚洲锦标赛冠军,1984年带队获得奥运会第十名。而这也是中国篮球的第一个巅峰,这个巅峰就来自于“小快灵”!

而“小快灵”的核心就是打攻防的节奏,场上的球员身高都不高,利用快攻和转换去进行进攻。有没有感觉和小球打法的特点十分的接近,可以说本质上是一样的!

由此可以得知NBA赛场的小球打法和过去中国男篮的“小快灵”其实如出一辙,所以中国男篮是绝对能够将现在的打法特点转变为小球打法的,而在将打法进行如此转变的时候是一定会有难点的。那么在分析难点之前,我先阐述一下“小球打法”打法和“跑轰战术”还有“五小阵容”的关系,彻底了解了何为小球打法之后才能更好的分析中国篮球向小球打法转变的难点!

如果小球打法是一个集合,那么这个集合中包含“五小阵容”和“跑轰战术”!

其实所谓的小球打法中包含了五小阵容和跑轰战术,我们可以用数学中的集合去表示这种关系!

比如:A=小球打法;b=跑轰战术;c=五小阵容。那么A={b,c},也就是小球打法={跑轰战术,五小阵容}。

五小阵容和跑轰战术唯一的区别就是中锋这一点——

如果一定要在五小阵容和跑轰打法之间找出一个不同点,我认为最明显的就是中锋这个位置的差别。当年NBA名宿纳什带领的太阳队使用的跑轰战术是有中锋的,只不过他们的中锋是跑跳类型的中锋(比如斯特德迈尔),并不是偏传统打法的中锋,这种打法对于中锋的移动能力和体力要求较高①;而五小阵容中彻底放弃了中锋这个位置,场上的五名球员身高相差不大,没有明确的中锋站位,在转换中靠发动快攻来进攻,在阵地进攻中主要依靠突破和三分②!

在上文中我标注出了①和②这两点,而这两点中提到的一些关键词就是中国男篮的打法向“小球打法”转变的主要难点!我分别进行解析。

难点(1):中国篮球转变为“小球打法”面临的最基础的问题——体能!

体能是中国篮球向小球打法转变的第一个问题,既是最基础也是影响最大的问题!体能是篮球运动员发挥自己能力的前提和保障,一名球员即便是有十八般武艺但是没有体能去展现的话,那就更没有这些能力没什么区别,就好比一辆时速可达280迈的跑车,没有油的话它也只是一个铁架子!

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一直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最近十几年这一问题似乎一直都没有解决。而小球打法的一切都需要体能作为保障,如果没有体能,那么比赛的节奏根本就带不起来,也不可能打出有威胁的转换进攻和快攻!除了在进攻端之外,防守端一样需要体能的支持,小球打法中的无限换防也是一个很消耗体力的防守方式,尤其是在对方有中锋的情况下,防守端将更加吃力。因此体能问题是第一大难点!

难点(2):突破能力不足!

前文我提到过在小球的打法中突破是主要的进攻手段。然而在中国篮球几十年的历史上就没有一个以突破能力见长的球员,突破也一直都是中国篮球的一个巨大的软肋。

现役的球员中郭艾伦确实是一个突破能力较强的后卫,但是他现有的突破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撑中国男篮的打法向小球打法转变,而且郭艾伦作为后卫球员他的身体爆发力一般,高度一般,在小球打法中他的突破能够带来的威胁很有限。而我们锋线球员的高度够,却没有很好的持球突破的能力,比如周鹏和翟晓川等人的运控能力实在是很一般。能够拿的出手的也就只有丁彦雨航,可是小球打法中如果中国男篮只有一个丁彦雨航的突破是远远不够的!

难点(3):没有稳定的三分点!

在小球打法的进攻端除了突破之外就是三分投射,这一点想必大家都十分清楚。现在的篮球赛场三分球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场均投出个三四十个三分已经是家常便饭。小球战术中进攻端最依赖的其实还是三分的投射能力,只有稳定的三分投射威胁点,才能拉开进攻的空间,才能给突破的球员创造机会。三分和突破是相辅相成的,三分威胁能给突破拉出空间,而突破能力能够撕碎对方的防守给外线的投手创造投篮机会,二者缺一都不叫完美的小球打法。

就比如勇士队的库里:我们都说库里是“变态准”,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对手。但同时他也是个运控大师,也是个突破能力极强的后卫。他的恐怖就恐怖在了三分和突破的结合!

可如今我们的中国男篮根本没有稳定的三分投射点,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有朱芳雨,有小李飞刀李楠,而如今呢?

所以中国男篮是有潜质也有底蕴去打小球打法的,因为在历史上我们曾用“小快灵”打法取得过一定的成就,并且“小快灵”和小球打法几乎无异。不过中国男篮打小球战术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会很多,以上我只是通过较为明显的打法特点去分析了几个难点,落到实际上去做的话必然会面临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但现如今中国的篮球已经发展成为如今的阵型,内线为主的打法确实不适合现在的核心体系,所以打法的转型也是势在必行。

那么接下来中国篮球主要去解决的还是这么几个基础问题,体能的提升、基本功的训练、突破能力的提升、投射能力的提升,篮球的本质其实就是把球精准的扔进篮筐,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把身体练结实了,把投篮能力练好了,这问题其实就解决一半了!

总结:

  • 中国男篮已到打法转型的瓶颈,只有转变思路才能战则赢。


  • 问题固然存在但都能逐一击败,核心无非就是投篮和体能!

其实中国篮球的一切问题都源自于球员的基础能力!与其将精力投入到大方向的变革,不如将大多数精力投入到球员的筛选和基础能力的提升,这才是彻底改变中国篮球实力的核心!


【篮球界的小诗仙,尽在体育鑫观念!】


体育鑫观念


感觉题主没怎么关注过中国男篮[抠鼻]

中国早就用过小球打法!!!

中国男篮曾经有过出色的前锋群,胡卫东、孙军、郑武、吴乃群都是198左右的身高打小前锋,刘玉栋、巩晓彬200出头的身高打大前锋,控卫李晓勇193,吴庆龙191,王治郅当时是中锋的身高小前锋的体重,反击快攻经常冲在第一个,算不上中锋。这群人在1996年就打到奥运会前八名了,号称中国自己的96黄金一代。

当时的国际篮球受NBA影响还不大,球员控运水平和运动能力普遍还没有现在的这种高水平。所以中国版的五小虽说不上世界强队,但称霸亚洲却还是绰绰有余的:这群前锋虽然运球能力不强,但球商高、投篮准,处理球快速而合理,对亚洲又有绝对身高优势。

这批人退役之后(相对年轻的李楠多打了几年),靠着姚明的崛起和王治郅、巴特尔的成熟,三大内线撑起了中国男篮的战绩,所以08奥运会也打到了前八。但与此同时,前锋群的能力是远不如当年,具体原因也许是选材上的,又或者和过于依赖内线有关,总之是一言难尽吧!

话又说回来,现在能不能打5小呢?

我觉得够呛,5小的第一前提是什么?是球商。第二前提是什么?投篮把握性。第三前提是什么?单兵防守能力和防守体系。

满足这三条条,才谈得上身高和机动性。

再来看看国内现在的球员状况,掩护质量差。

想象一下,咱们想掩护之后打错位(咱就打比方说周琦做轴让大侄子换到对位对方中锋)结果一个没挡住,让对方后卫挤过来了,而且人家中锋脚步也不比你慢呀,露出空间马上补回来了,然后咋办?或者让小丁反跑兜出来接球,跑了大半圈,过俩掩护,接球回头一看,对方还跟着呢,然后咋办?

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队没有一节得30+的高效率,这让我们很难用小球打败别人。但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效果不好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