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南京長江第五大橋?

靈動羽翼


在長江上游建一個水電站,根本不需要再建什麼大橋了,弄個省道就行了。


紅塵尋歸宿


南京長江五橋又稱梅子洲過江通道,或許不少人對梅子洲這個名字感到陌生,實際上它就是江心洲,按規劃長江五橋位於長江三橋下游約5公里,南長江大橋上游13公里處,跨越長江主航道後於江心洲登陸。



起初在建橋期間是採用橋樑還是隧道就有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在長江黃金水道上在建橋會影響長江水道通航 。


目前我國長江上已有60多座,這麼多橋已經影響到了航運,而隧道則不存在這樣問題。而且在江心洲綠水灣溼地公園棲息著很多鳥類一但大橋建成這些鳥兒棲息地會受到很大的破壞。經過多方調查認證最後五橋採用橋加遂的模式跨越長江主江工程採用橋方式,穿越夾江採用隧道方式。

長江五橋建成後是連接主城區和江北新區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南京高快速系統中繞城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緩解交通壓力發展江北新區有重要意義。

2020建成通車後南京市民過江又多了一條免費的通道,沿線居民上下班更加會便捷


無人立黃昏


春節前的5橋建造情況





劉勇672


拍攝於去年年初。



殲星艦支隊艦長


南京作為跨江大都市,過江通道目前仍嫌少,要進一步加快建設,對五橋的建設,本人積極擁護支持,期盼早日建成通車!

剛剛看到一個網友回答,認為把橋編號為123456……不是太好,本人也很贊同他的說法。數字編號,一會讓人混串,二也沒有地域特徵,三也沒文化。數字編號可作為專業管理部門內部掌握,對公眾,還是應起專門的橋名。這點可借鑑上海跨黃浦江橋樑的命名,那些橋都帶有“浦”字,如南浦大橋、徐浦大橋等,不僅朗朗上口,而且易記易識。南京也可以把過江橋樑按此命名,都帶“江”字,根據各橋所處地域和周邊地理、歷史文化景觀特徵來起名。建議如下:

一橋:這橋在中國橋樑史及近現代史上太有紀念、象徵意義了,就保留南京長江大橋之名。

二橋:靠近燕子磯和新生圩,可取名“燕江大橋”或“港江大橋”。

三橋:靠近板橋和大勝關,可取名“板江大橋”或“勝江大橋”。

四橋:處於江北橫樑和江南棲霞山之間,可取名“橫江大橋”、“霞江大橋”、“楓江大橋”。

五橋:處於浦口區主幹道江北大道與梅子洲一帶,可取名“浦江大橋”、“梅江大橋”等。

其它過江橋樑依次類推。過江隧道以連接道路命名,如應天大街過江隧道、定淮門大街過江隧道、上元門過江隧道等。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南京為各種建築物和街道、橋樑起名也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既要大氣,又要有歷史文化內涵,不能太隨便了!


王茅


南京市的城市構造是長江以南和長江以北,江南主要以老城為主,但是江寧除外現在開發的很好,河西以內秦淮河以西為主,現在開發的也很好,南京城市為南北長,東西較小的城市結構,現在大力發展紫東地區,但是江北高新區的發展,主要是過江通道過少,到目前為止共有八條過江通道,有長江大橋,長江二橋,三橋,四橋,大勝關大橋注(橋兩邊走的是地鐵),上元門地塊三號線,江心橋過江隊道,揚子江過江隊道等,目前在建的有紅山路邁皋橋過江隊道,建寧路過江隊道,待建的有漢口西路和上元門過江隧道等,從目前江北高新區(高新自貿區)的發展這些過江通道是遠遠不夠的,希望我們南京大力發展,要更高,更快的發展。


用戶6136708077454


人口密集的區域能增加過江通道不,比如天潤城,威尼斯水城附近,長江大橋附近,人口那麼密集卻不增加過江通道,總在人少的地方修橋修隧道,是準備讓這些地方的人都搬到五橋旁邊去呢還是準備把偏僻地方的地價抬起來?所以修橋選址宣傳的是說又增加過江通道,實際為掩蓋抬高地價的目的,對於方便出行不能說沒有一點用,只是然並卵。


劫後餘生408


五橋搞了個橋隧結合,個人感到還是有遺憾的,五橋在主城區南北通江,整體建隧道會更好些。雖然建橋能省點錢,但過江大橋有兩個弊端:一是下雪和大霧天氣通行會受影響;二是佔用土地更多。


GZMxhl


真心希望南京規劃更多過江大橋和隧道,讓江南和江北更快地融合在一起,不再有距離感,便捷的交通給市民帶來更多的幸福感!





堅持的車伕


南京應該從中央路向北打通一條過江通道,緩解大橋交通壓力才是當務之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