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工人身份如何變為幹部身份?

滄海一粟207431560


行政事業單位是指哪裡?要麼行政機關,要麼事業單位,要麼國有企業,不過無論上述哪一個載體,轉為幹部身份都十分困難。

身份這東西都是年輕時候的努力成果,完全看自己的修行,想後天去揠苗助長很容易反受其害!

轉幹、代幹僅僅是黃粱一夢

很久之前,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特定的歷史時期,一些地區和系統出臺了各種各樣的轉幹、代幹、聘乾的制度,導致一批工人身份的人員直接轉為了幹部身份,然而這種事情已經是陳年舊事了。隨著管理和制度不斷的嚴格,對於身份的轉變和要求都是特殊嚴格的,每年相關部門都會針對這種情況組織專項檢查。所以曾經的制度只限於當時那個時期,而並非具備現有的時效性。

幹部身份的認定

現階段,對於幹部身份的認定判別材料有4方面

  • 1.通過高考,考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應具備派遣證;

  • 2.通過公務員考試,被行政機關招錄的,應具備招錄手續;
  • 3.軍轉幹部,應具備部隊晉升任職的制式文書材料;
  • 4.民辦教師轉公的,應具備相應的轉公手續材料。
  • 5.除此以外,曾經在特殊時期被認定為幹部身份的人,應在檔案內有當時的轉幹登記審批表,或者同等效力的其他材料,並具備當時轉幹的相關制度文件。

所以,綜上來說,工人身份想轉為幹部身份,要麼考大學、要麼考公務員,要麼是軍轉幹部,要麼是民辦教師,未來也僅僅是這4各通道才能取得幹部身份,要不為啥大家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呢,本科學歷不僅僅是敲門磚,還是幹部身份的象徵。

丁Bar不是銀


工人轉幹,或者以工代幹,從2001年中組部、人事部和中央編辦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嚴肅幹部人事工作紀律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8月21日人發[2001]88號)後,就被明令禁止了。從那時候開始,

行政事業單位工人轉幹,就已經失去政策依據。在此之後,任何聘幹行為,從政策上來說都是違規的。一旦遇到檔案審核或幹部審核,都是被清理的對象。工人的身份界定,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很多人的一生。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行政事業單位工人都沒有辦法轉幹?

當然不是。實際上,無論是行政工勤還是事業工勤,每年總有那麼幾個轉身份變為了幹部。這些人大多是領導的司機,行政工勤轉事業,事業工勤轉崗位,而後通過過渡考試轉換身份成為幹部,進入幹部提拔序列,有的還被提拔到重要領導崗位,一系列乾坤大挪移沒有足夠的助力根本辦不到,具體的細節在此就不多囉嗦了,大家都明白的。

總之,常規情況下,如果想不通過考試就從工人身份轉為幹部,基本不太可能。特殊情況,那就另當別論了。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80後小公


問題是:行政事業單位工人身份如何轉變為幹部身份?

作為一個人力資源工作者,十分高興為你解答相關問題。

答案:行政單位是不可以的,事業單位是可行的!

一、先說行政單位,所謂行政單位,既是各級政府機關,行政單位原來的幹部身份,自1996年實行《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後,國家幹部身份不再存在,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為現行的國家公務員所替代。


200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實施,國家公務員實施範圍由各級政府機關擴大至各級黨的機關工作人員,各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全部成為國家公務員。

至此,黨政機關幹部身份不復存在。

在行政單位,工勤崗位工作人員,轉為國家公務員是不可能的,國家公務員管理制度實行“凡進必考”,不參加國家、地方公務員考試錄用,工勤崗位工作人員沒有轉變身份成為國家公務員的其他途徑!


二、再說事業單位,2009年,事業單位推行“全員勞動合同聘用制”為主要內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國家幹部身份轉為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工人身份轉為工勤崗位員工,國家幹部、工人身份在事業單位已經成為歷史,不復存在。

至此,新中國成立以來,延續幾十年的黨政機關、包括群團機關,企事業單位國家幹部不再存在。

但是,人們們習稱稱呼國家公務員、企事業單位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員工為幹部,“習慣成自然”而使然!

三、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的同時,確立崗位轉崗工作制度,既事業單位員工可以在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崗位之間互相轉變崗位工作。


所以,在事業單位工勤崗位工作的員工,可以轉崗到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也就是原來的幹部身份工作。

當然,工勤崗位員工轉崗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也是有一定條件限制的,如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相關的專業技術職稱、工作業績等,特別重要的是,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有空崗。

所以,事業單位工勤崗位員工,轉崗到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作,既屬於取得所謂的“幹部身份”,享有相應的工資福利待遇等。


z山海


身份和每個人的出生證明一樣,是不能被改變的。不管是在行政部門,還是在事業單位,工人身份的人永遠是工人,是不可能變身為幹部的。

1、行政部門內的工勤人員:行政部門使用的是行政編制和工勤編制,幹部使用行政編制,工人使用工勤編制,這是有嚴格區別的,不能混崗也不能混編。隨著公務員公車改革,工勤崗位在行政部門基本全部消失,工勤編制也隨著現有工勤人員的自然減員,即退休、調動等原因,慢慢全部取消,行政部門今後不再存在工勤編制和工勤崗位,也不再存在工勤人員。

2、事業單位內的工勤人員:事業單位中,不管是幹部身份還是工人身份,使用的都是事業編制。在實行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應聘。如果在管理崗位應聘成功,實行的就是管理人員工資待遇;如果在專業技術崗位上應聘成功,實行的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工資待遇。而且不管是考核,還是退休年齡,都是按照該崗位人員的退休年齡規定,即女性工人應聘管理人員崗位和專業技術崗位之後,按照女性幹部和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要求一樣對待,實行55歲退休。從這個角度來講,崗位聘用制管理之後的事業單位,已經沒有了幹部和工人的區別,只有崗位區別了。

3、聘用制幹部的待遇:2007年之前,通過聘用制幹部制度,走上領導崗位的工人,在公務員和參公管理的事業單位中,這部分人員要逐步退出領導崗位,擔任非領導職務,只享受相關工資待遇,不能過渡為公務員或者參公管理人員,其職務和級別也不能進一步晉升,只能保留原級別待遇。而在事業單位工作的聘幹領導,可以繼續在管理崗位擔任領導職務,不用退居二線,但同樣的,其管理級別和職務也不能晉升。

幹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別,雖然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但在目前的行政部門和事業單位依然存在,並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法律法規規定,實行不同的差別待遇。大專以上的大學畢業生可以通過招考途徑獲取幹部身份外,部隊轉業軍人就業安置後也是幹部身份,除此而外,目前沒有其他途徑取得幹部身份。


職言管語


有個工勤編制,你進的時候有個定位,一個幹部身份就是以後你能升職,一個是工人身份,你的通過考職稱來提高工資的收入,好像現在沒有了,現在正在改革中,期待改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