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工人身份如何变为干部身份?

沧海一粟207431560


行政事业单位是指哪里?要么行政机关,要么事业单位,要么国有企业,不过无论上述哪一个载体,转为干部身份都十分困难。

身份这东西都是年轻时候的努力成果,完全看自己的修行,想后天去揠苗助长很容易反受其害!

转干、代干仅仅是黄粱一梦

很久之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历史时期,一些地区和系统出台了各种各样的转干、代干、聘干的制度,导致一批工人身份的人员直接转为了干部身份,然而这种事情已经是陈年旧事了。随着管理和制度不断的严格,对于身份的转变和要求都是特殊严格的,每年相关部门都会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专项检查。所以曾经的制度只限于当时那个时期,而并非具备现有的时效性。

干部身份的认定

现阶段,对于干部身份的认定判别材料有4方面

  • 1.通过高考,考取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具备派遣证;

  • 2.通过公务员考试,被行政机关招录的,应具备招录手续;
  • 3.军转干部,应具备部队晋升任职的制式文书材料;
  • 4.民办教师转公的,应具备相应的转公手续材料。
  • 5.除此以外,曾经在特殊时期被认定为干部身份的人,应在档案内有当时的转干登记审批表,或者同等效力的其他材料,并具备当时转干的相关制度文件。

所以,综上来说,工人身份想转为干部身份,要么考大学、要么考公务员,要么是军转干部,要么是民办教师,未来也仅仅是这4各通道才能取得干部身份,要不为啥大家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本科学历不仅仅是敲门砖,还是干部身份的象征。

丁Bar不是银


工人转干,或者以工代干,从2001年中组部、人事部和中央编办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管理严肃干部人事工作纪律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年8月21日人发[2001]88号)后,就被明令禁止了。从那时候开始,

行政事业单位工人转干,就已经失去政策依据。在此之后,任何聘干行为,从政策上来说都是违规的。一旦遇到档案审核或干部审核,都是被清理的对象。工人的身份界定,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很多人的一生。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人都没有办法转干?

当然不是。实际上,无论是行政工勤还是事业工勤,每年总有那么几个转身份变为了干部。这些人大多是领导的司机,行政工勤转事业,事业工勤转岗位,而后通过过渡考试转换身份成为干部,进入干部提拔序列,有的还被提拔到重要领导岗位,一系列乾坤大挪移没有足够的助力根本办不到,具体的细节在此就不多啰嗦了,大家都明白的。

总之,常规情况下,如果想不通过考试就从工人身份转为干部,基本不太可能。特殊情况,那就另当别论了。

我是小公,专注公务员考试、任用、提拔等体制类问答,感兴趣或有疑问咨询的,可以关注私信我,我将提供全方位的权威解答


80后小公


问题是:行政事业单位工人身份如何转变为干部身份?

作为一个人力资源工作者,十分高兴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行政单位是不可以的,事业单位是可行的!

一、先说行政单位,所谓行政单位,既是各级政府机关,行政单位原来的干部身份,自1996年实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后,国家干部身份不再存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所替代。


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国家公务员实施范围由各级政府机关扩大至各级党的机关工作人员,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全部成为国家公务员。

至此,党政机关干部身份不复存在。

在行政单位,工勤岗位工作人员,转为国家公务员是不可能的,国家公务员管理制度实行“凡进必考”,不参加国家、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工勤岗位工作人员没有转变身份成为国家公务员的其他途径!


二、再说事业单位,2009年,事业单位推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人事管理也完成“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国家干部身份转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工人身份转为工勤岗位员工,国家干部、工人身份在事业单位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

至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延续几十年的党政机关、包括群团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家干部不再存在。

但是,人们们习称称呼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员工为干部,“习惯成自然”而使然!

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同时,确立岗位转岗工作制度,既事业单位员工可以在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之间互相转变岗位工作。


所以,在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工作的员工,可以转岗到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也就是原来的干部身份工作。

当然,工勤岗位员工转岗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也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如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相关的专业技术职称、工作业绩等,特别重要的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有空岗。

所以,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员工,转岗到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既属于取得所谓的“干部身份”,享有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z山海


身份和每个人的出生证明一样,是不能被改变的。不管是在行政部门,还是在事业单位,工人身份的人永远是工人,是不可能变身为干部的。

1、行政部门内的工勤人员:行政部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和工勤编制,干部使用行政编制,工人使用工勤编制,这是有严格区别的,不能混岗也不能混编。随着公务员公车改革,工勤岗位在行政部门基本全部消失,工勤编制也随着现有工勤人员的自然减员,即退休、调动等原因,慢慢全部取消,行政部门今后不再存在工勤编制和工勤岗位,也不再存在工勤人员。

2、事业单位内的工勤人员:事业单位中,不管是干部身份还是工人身份,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在实行岗位聘用制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人可以在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应聘。如果在管理岗位应聘成功,实行的就是管理人员工资待遇;如果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应聘成功,实行的就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工资待遇。而且不管是考核,还是退休年龄,都是按照该岗位人员的退休年龄规定,即女性工人应聘管理人员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之后,按照女性干部和女性专业技术人员退休年龄要求一样对待,实行55岁退休。从这个角度来讲,岗位聘用制管理之后的事业单位,已经没有了干部和工人的区别,只有岗位区别了。

3、聘用制干部的待遇:2007年之前,通过聘用制干部制度,走上领导岗位的工人,在公务员和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中,这部分人员要逐步退出领导岗位,担任非领导职务,只享受相关工资待遇,不能过渡为公务员或者参公管理人员,其职务和级别也不能进一步晋升,只能保留原级别待遇。而在事业单位工作的聘干领导,可以继续在管理岗位担任领导职务,不用退居二线,但同样的,其管理级别和职务也不能晋升。

干部和工人身份的差别,虽然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但在目前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依然存在,并按照不同的管理方式和法律法规规定,实行不同的差别待遇。大专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通过招考途径获取干部身份外,部队转业军人就业安置后也是干部身份,除此而外,目前没有其他途径取得干部身份。


职言管语


有个工勤编制,你进的时候有个定位,一个干部身份就是以后你能升职,一个是工人身份,你的通过考职称来提高工资的收入,好像现在没有了,现在正在改革中,期待改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