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梅梅7194


肯定是参公好。下面具体分析一下。

1.参公人员工资待遇与公务员一样。

参公人员的工资待遇与公务员是一样的,他们享受车补和各种津补贴,同一时期上班的参公人员和公务员的工资是一模一样的。

而事业编的工资却比公务员少很多,他们没有车补,没有各种津补贴,总体来说工资水平比同等条件的公务员少五六百元。

2.事业单位改革以后,参公人员可能转为公务员。

现在正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对于一些行政执法类事业单位涉及到一些参公人员,他们的身份也会由参公人员转变为公务员,这样就实现了身份和性质的改变。

有人可能会觉得参公人员直接转为公务员有些不符合规定和政策,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参公人员当时参加考试的时候就是参加的公务员考试,他们的试题和考试模式与公务员是一模一样的,所以,他们进入这个系统的途径与公务员是一样的,并没有比公务员缺少什么,那么他们享受的待遇当然也应该是一样的,只是当时他们去的单位性质属于事业单位而已,但是这些参公人员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就是公务员。

3.虽然参公属于事业单位,但是事业人员却不能随意成为参公人员。

虽然参公事业单位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但是普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却不能随意成为参公人员,参公人员必须要经过公务员考试才能具有这种身份,要么就是通过事业单位调任或转任,也就是说他们是不能相互流通的,并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随意。

总之,可以把参公人员理解为就是公务员,公务员的待遇当然要比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好。

欢迎从评论区发表你的观点。

作者:写作匠,资深体制内成长导师,用工匠精神专注分享体制生存底层套路。

写作匠


问题是:参公好,还是事业编更好?


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

参公人员也是使用事业编制,但仍然执行国家公务,实行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制度,执行国家公务员同样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与国家公务员没有任何差别;

参公人员当然比普通事业编制好。

二、事业单位现状及改革走向

事业编制分四种类型。

(一)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1、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多为公益性、非盈利性事业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全额供养,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编制管理相当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中,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数转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2、这个类型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具有行政职能、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原来都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在多次党政机构改革中,因压缩机构限额,精减行政编制,而退出党政机关序列,转为事业单位,虽然是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但仍然具有行政职能,执行国家公务,完全执行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制度,参公人员实行国家公务员同样的工资福利待遇等;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

(1)具有行政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或转为行政机关,或将职能划转行政机关;

(2)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将分部门分系统多头执法,整合为综合执法。



(二)财政差额拨款(定额)事业单位,多为有生产经营性收入,但不足以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开支的公益性单位。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财政予以差额(定额)补助,同样执行标准的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及社会保险规定;但视生产经营、经费状况不同,工资、福利待遇有的单位可能高于国家规定,但有的单位时有不达标准、不足额发放、拖欠情况发生。编制管理相对严格。

这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以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单位将转制为企业。

(三)自收自支及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多为生产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负盈亏,经费及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没有财政支持,特别是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意既与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可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制度,或实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及工资福利制度,拥有较为宽泛的工资福利自主权,但必须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因生产经营状况不同,少数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可能优于前二种类型;但大多数的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和退休金不如前二种优越。编制管理相对宽松。

这二种类型的事业单位,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将全部退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成建制的转为企业。

三、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几与公务员无差别,稳定性好。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这一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分化明显。


z山海


本人长期从事体制内人事工作,先后在部队、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对相关单位情况比较熟悉。



总体来说,公务员>参公群团>参公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当然也存在例外情况,不具有代表性。

本质上说,参公事业跟事业编制都是国家事业编制,只是参公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因为国家行政编制核准数量比较严格,但是现在各部门工作繁重,政府职能涉及越来广泛,当然需要更多人员办理,所以就用事业单位人员来工作,后面为了方便管理,诞生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人员。



参公单位的好处

1.身份类别不一致。在体制内,身份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而且各种待遇跟身份息息相关,比如公务员跟事业编制人员因公牺牲,赔偿就很不一致。参公人员是可以与行政编制公务员相互交流任职的,身份无限制,进步渠道比较多。

2.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参公人员跟公务员基本没区别,在老百姓眼里都是公务员。而且很多参公事业单位承担了行政执法工作,一般来说大家还是很尊敬的,所以说地位较高。

3.稳定性比较高。目前国家要求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就目前改革的趋势,很多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要逐步划转到公务员行列,所以参公身份人员下步大概率会转变成行政编制公务员。这样来说,稳定性逐步得到加强。

4.福利待遇较好。参公人员跟公务员待遇基本一致,所以说普遍要比一般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好,会得到各种政策的倾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对参公单位的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相信通过以上解释,大概能清楚这两者的区别。当然我说的不代表普遍性,就福利待遇来说,有些事业单位要高于公务员,比如设计院、公证处等单位。如果面对选择,也要结合自身情况和单位情况统筹兼顾,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您,谢谢支持。

请大家多多关注“轻轻松松谈体制”,致力于解答体制内各种疑惑,谢谢大家支持!

轻轻松松谈体制


我是职场赢家,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然是参公比较好,不过也有人更在意事业编,关键是各自的需求不同。

所谓参公,就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虽然身份仍然是事业性质,但因为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所以可以享受公务员的工资待遇。

一般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当地公务员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就以教师为例,在我们当地,跟同级别的公务员相比,二者一年的收入相差在5万元左右,所以参公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旦转换身份,就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此外,转为参公,根据相关规定,可以增加流动性,可以交流到其他参公单位,也可以调入党委部门或政府部门,职业前景更加广阔。虽然大多数人

一直在同一单位干到退休,但是毕竟有了这种改变的可能性,只要拥有可能性,人生就会感觉到有奔头。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参公人员,比如有些收入较高的事业单位,比如电视台、报社,其人员总体收入高于当地公务员,所以他们不愿意改变身份。

这是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拥有高级职称的女性,她们也不愿意成为参公身份。这是因为,对于公务员来说,女性的退休年龄是55周岁,而拥有高级职称的女性,在事业单位可以到60岁才退休。

有的人说,早点退休多好,但是要知道,早退休虽然早日享受自由,但代价是收入锐减。有的人家庭可能因为种种原因,经济上要困难一点,所以这少掉的收入就是他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我们当地就有这样的例子,一位副高职称的女性,在单位转变参公之前征求意见时,她主动要求调离到其他事业单位。


职场赢家


当然是参公好,事业编和参公没法比,参公就相当于公务员。

01.参公本质还是事业编,就是事业单位人员比照公务员管理。

参公人员其实是参照公务员单位管理的事业人员,其本质上还属于事业编制。公务员单位包括党委工作部门、政府工作部门以及人大、政协、法检机关,在这些单位工作的都是公务员。事业单位主要是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以及群团组织。

按照有关规定,群团组织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公务员管理。所以,像大家熟悉的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党校等下属事业单位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参公人员只是参照管理,其本质上还是事业编制,但也仅仅是编制与事业人员相同,其他待遇却是完全不一样的。

02.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工资待遇、职务晋升都一样,也享受职级并行政策。

既然是参照公务员管理,那么参公人员的工资等一切与切身利益有关系的待遇都和公务员是一样的。比如,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工资基本构成都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津贴、生活补贴,这和事业人员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的构成是完全不同的。

事业人员晋升包括聘用职称晋升和管理岗位晋升,想要到公务员单位任职还需要走调任程序,比较费劲,而参公人员到公务员单位晋升却是丝毫没有限制的。另外,参公人员和公务员一样有车补、绩效考核奖、年终一次性奖金等补贴,也可以享受职级并行,而事业人员是却是不能享受的。

03.参公单位正在改革,但已经参公的人员一般不会受到影响。

现在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会逐步剥离行政职能,把行政职能划转到行政单位,而原有的参公人员会被分流,有的会随着职能的划转直接转为公务员身份,当然也有部分仍然会留在原事业单位,而留在事业单位的就真正成了事业身份人员。不过,对于绝大多数地区和单位来说,参公单位的改革只涉及到单位,而对于已经参公的人员来说,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而不会直接取消全部待遇。

04.结语

参公人员和事业人员相比,当然是参公人员更好,虽然参公人员是事业编制,但参公人员的一切待遇和晋升都是按照公务员来的,自然要比纯粹的事业编好。

欢迎关注“中省直遴选”,有问题欢迎私信交流。


中省直遴选


参公人员其实也是属于事业编的一种!

在我国,事业单位分为参公事业单位、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一般提到的事业编指的就是后面三类事业单位的在编在职人员。

而参公事业单位作为一类特殊的事业单位,单位职工和普通的事业编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进入方式不同。参公人员一般都是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体制的,是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而其他事业编人员则一般是参加各地的事业单位考试,是按照《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进行管理的。

第二,在工资上参公人员就和其他事业编人员完全不同。参公人员的工资体系是按照公务员的标准来执行的,同时也享受公务员的补贴,比如车补、通讯误餐补贴等,并且年终还有第十三个月工资,这些大多都是其他事业编人员所没有的,所以参公人员的收入正常是比一般事业编制人员更高的。

第三,参公人员的前途会比其他事业编人员更好。参公事业编制的人员调入行政单位是很正常的事情,是可以按照科长、处长这样一路晋升上去的。而其他事业编的人员要么走管理岗,需要达到一定的级别并且有贵人相助,才有可能转为行政编制;要么走专技岗,通过职称评聘提升自己的工资收入。

所以说,正常情况下,参公事业编肯定是好于其他事业编的!

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流雷电


就一般情况而言,参公比事业编好是毋庸置疑的。这是因为,参公身份人员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是名副其实的公务员,与公务员的区别仅在于报公务员主管部门登记使用不同的登记表,但由参公身份调入行政机关重新办理公务员登记手续并无政策制度上的障碍。

从现实情况来看,参公单位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参公管理群团机关,如各级总工会、团委、妇联、文联、作协、社科联、侨联、残联、贸促会、红十字会、工商联、法学会等;第二类是参公事业单位,如党委政府的机关事务管理局和接待办、党校、档案馆、疾控中心、地方志办等。

这些参公管理单位的领导职务与职级设置与党政机关基本相同,其参公身份人员提拔晋升与党政机关公务员执行相同的法规制度,提拔晋升的快慢也取决于所在单位机构规格的高低和领导职数、职级职数的多少,与同级党政部门的公务员相比差别并不大。

就工资待遇而言,参公身份人员与同地区同级别公务员也无区别,均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保障,享受与党政部门同级别公务员相同的基本工资、规范性津补贴、交通补贴、住房公积金等。简而言之,就是党政部门公务员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参公身份人员丝毫不少、标准一样。

从工作忙碌程度来看,多数参公管理单位会比党政部门清闲一些,参公身份人员加班的时候也有,但并不频繁,职责任务相对轻些,工作压力相对小些,工作和生活也更有规律,更便于实现工作和家庭两兼顾、两不误。

当然,凡事皆有例外,也并非所有事业编都没有参公身份好。如公立三甲医院、高校等事业单位中走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晋升之路的事业编人员,其工资收入、等级晋升、发展空间等反而比很多参公身份人员更好,而且还是靠技术立身、凭本事吃饭,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更为有利。

目前,不少人还是对参公身份抱有忧虑,主要是担忧这些参公管理的群团机关和事业单位毕竟使用的也是事业编制,虽然其工作人员目前实行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但今后有可能会在机构改革中转变身份,由参公身份改为事业编人员。其实这种担忧大可不必,从以往的机构改革来看,身份改变只会往好的方向转,逆方向转的可能性不大,即使单位性质改变,也会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方式,确保参公人员的身份和待遇不变。

欢迎关注职场李论,更多精彩内容期待与您分享!


职场李论


参公比普通事业编好,这点毋庸置疑

首先厘清参公和事业的联系和区别。

参公,顾名思义就是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属于事业范畴,其人员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一样,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不同的是,参公人员使用的虽然是事业编制,但不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而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享受与公务员同等的工资和晋升待遇,实际上与公务员无异。而普通事业编制人员执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按照岗位性质定职定责定薪,收入因岗位和编制供养方式不同存在较大差异,但总体来看都比参公和公务员要低出很多,比如车补,比如年终绩效奖,参公人员可以享受,而普通事业编则没有。

再比如提拔和晋升,参公人员可以和公务员一样享受更多的机会和渠道,再不济也可以职级并行,享受相应待遇。而普通事业编特别是基层单位管理岗位人员,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原地踏步,几乎看不到希望,职业存在明显的“天花板”。

至于社会地位、行政资源等,事业编更无法和公务员或参公人员相提并论。

综合比较,参公事业编在各方面都优于普通事业编。当然,参公事业编也有缺点,比如可能面临改革的风险。目前,事业单位正在推进改革,参公类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全部被取消,或改公益或并入行政。其人员随单位划转转隶,并入行政的改公务员或保留参公身份不变,随单位改公益的,暂时保留参公身份和待遇,逐步消化清理。其他的如执法类机构绝大多数也是参公单位,目前暂无改革统一政策,但下一步肯定会改,怎么改,如何改,改了以后原来的参公人员怎么办,以后机关里还允不允许参公身份人员的存在,这些都是未知数。这也是参公人员的唯一变数。除此之外,参公人员绝对比普通事业编要强不知道多少倍。


80后小公


参公好,还是事业单位好,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参公分群团参公和事业参公,其待遇和政治空间普遍会比事业单位好一些。但是事业单位也有自己的优势,事业单位分全额、差额,自收自支,有些事业单位本身待遇也很好,不会比有参公的差。总之,追求进步那就参公,追求其他的那就不好一概而论,鞋子合不合适,自己的脚穿了才知道。


职场CHO


事业单位根据管理属性,可分为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参公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对于参公事业单位来讲,虽然单位依然是事业单位性质,编制也依然是事业编制,但单位的管理是按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人事、工资管理也是按公务员的职级管理,其职能也是承担的行政类职能和行政执法类职能。参公人员可以在党政机关之间自由调动、转任,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限制。而事业单位人员想要进参公事业单位,或者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岗位,必须是通过公务员考试,或者在事业单位晋升为副科级以上实职,满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才有资格调任。

由此看来,参公事业单位肯定比事业单位要好。目前,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将承担的行政类职能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承担,事业单位也就失去了参公管理的依据。中组部2019年9号文件明确,部委层面只保留了党校、档案馆、老龄委、证监会、银监会等5个参公管理的事业机构,供销总社已经明确不再参公管理。根据新的《公务员法》第112条规定,只有法律法规授权承担公共管理事务职能的事业单位,才可以参公管理。

因此,依照法律规定,再加上上下对应,对于市县基层来讲,尤其是县区一级来讲,党校参公看来是肯定的,档案管理职能整合到县委办,老龄委的职能已经合并到卫健局,证监会、银监会并没有单设,剩下的也只有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五领域执法队,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这一校六执法队参公管理,其他能不能保留参公管理属性,甚至能不能保留独立的事业机构,都是问题。事业机构改革工作和参公事业单位清理工作正在同时进行,到明年6月份基本就可以清楚了。

机构改革后,如果参公的职能和岗位消失,已经取得参公身份的人员,其参公身份和待遇即使能暂时保留,也将在两年以内调整,与岗位相对应。这就是说,除省考等6类人员外,其他人已经取得的参公身份和待遇,都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这样一来,从改革发展的角度来讲,如果目前在党校或者新成立的执法队工作,那么其参公身份是有保障的,如果在其他参公事业单位工作,将来改革后,其参公身份能不能保留,还是个未知数。如果再因参公身份限制,影响了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还真说不上来是不是划得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