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茶館文化(一)


江西,古來有“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之說。其省城南昌,更是“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之所。

南昌城始建於距今兩千兩百餘年的西漢時期,為時任太守灌嬰初建,故又被喚作“灌城”或 “灌嬰城”。明代時,南昌都督朱文正,改建南昌城,使城內外形成了“七門九洲十八坡” 的格局,這種格局,一直沿續到一九二六年拆除城牆之時。

南昌茶館文化(一)


其中七門為

進賢門:位於老城最南端,即今天永叔路、繫馬樁、繩金塔街交錯處。

惠民門:位於今天船山路與南浦路的交界處。

廣潤門:位於今天船山路與棋盤街、直衝巷交叉處。

章江門:位於老城最西端,在今天章江路西口與榕門路交接之處。

德勝門:位於老城最北端,在今天八一橋一帶。

永和門:在今天八一大道、疊山路、南京西路交接處。

順化門:位於今天孺子路與八一大道交接處。

南昌茶館文化(一)


與七門為基本框架的老南昌城在民國時,轄區人口近二十萬,屬於中等城鎮。可是這區區二十萬人口的城鎮,居然存在著三千餘家大大小小的茶館,這實在有必要對老南昌的茶館文化 有所瞭解。

南昌的茶館,自唐始,已有千載的歷史,古時江南一代,屬南昌茶館最多,且許多茶館的規模都非常大。

南昌茶館文化(一)

總的來說城外茶館多於城內,巷弄茶館多於大街。茶館主要分佈地為:今八一橋一帶、今中 山橋一帶、今繩金塔一帶以及船山路、象山南路、王家巷(今西湖商廈)一帶、籮巷(今萬 壽宮一帶)、洋船碼頭(今三眼井一帶)等等。較著名的有船山路上的寶華樓、聚賢樓、陳源發三大茶館,這三大茶館相隔不遠,每家都設四五百個座位;靠鬧市區的有:德春園、春園閣大茶樓;靠東靠北還有福裕春、萬茶樓、四海全、福興潤、杏花園等大茶樓;另外還有中山路的青蓮閣、福興樓、四季春、子固路的黃一層樓。

南昌茶館文化(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