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便祕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孩子攝入食物進入胃腸道,並以正常的速度通過消化道各段,及時抵達直腸,刺激直腸肛管,誘發排便反射,刺激盆底肌肉活動,完成排便。所以任何一個環節出現障礙,均可引起便秘。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便秘是如何形成的?

孩子在生後第1年,飲食結構的改變,導致排出乾硬糞便時可能會引起排便疼痛。因為有了這種不愉快的排便體驗,他會盡力避免排便或剋制排便,導致結腸黏膜進一步吸收糞便中的水分,從而使滯留的糞便越難排出。這個過程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即糞便滯留使直腸日益膨脹,導致溢出性大便失禁,直腸感覺喪失,最終失去正常的排便衝動。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正常大便次數:

正常新生兒生後的排便次數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減少,生後1周的新生兒排便為4~8次/d,2~3個月後變為2~3次/d,而4歲以上小兒為1~2次/d。


觀察是否便秘

家長可以觀察以下三種便秘情況:

一是排便次數減少,每週少於3次;

二是大便性狀改變,乾結堅硬;

三是排便困難,排便困難包括排便費時、排便費力和排便不盡感,甚至需要手法輔助排便。

以上這些情況都屬於便秘。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Bristol糞便性狀量表

兒童功能性便秘羅馬Ⅳ診斷標準:

年齡<4歲的兒童至少符合以下2項條件,持續時間達1個月:(1)每週排便≤2次;(2)大量糞便瀦留史;(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費力史;(4)排粗大糞便史;(5)直腸內存在有大量糞便團塊。對於接受排便訓練的兒童,以下條件也作為選項:(1)能控制排便後每週至少出現1次大便失禁;(2)粗大糞便曾堵塞抽水馬桶。

對於≥4歲患兒診斷標準:便秘每週至少發生1次,時間持續1個月以上,且符合以下2項或多項條件,但IBS的診斷依據不足:(1)4歲以上兒童每週在廁所排便≤2次;(2)每週至少出現1次大便失禁;(3)有糞瀦留姿勢或過度剋制排便病史;(4)有排便疼痛或困難的病史;(5)直腸內存在大糞塊;(6)粗大糞塊曾堵塞抽水馬桶。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我在中醫門診採用小兒王經驗方草木藤果來治療兒童便秘,不傷胃、不洩下,達到脾氣充實、功能自健,腸道恢復正常蠕動。

特別提醒家長,不建議給孩子大量或長期服用大黃、番瀉葉等蔥醌類刺激性瀉藥, 長期使用有可能引起大腸黑便病。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番瀉葉

穴位按摩

1.揉按膊陽池:在手腕背橫紋上3寸,揉按300-500次。

2.下推七節骨:第四腰椎至尾骨尖的直線上,以拇指或食、中兩指指腹自上而下,推300-500次。

3.揉腹:手掌或小魚際圍繞臍周順時針移動畫“Π”,持續3~5分鐘。

4.清大腸經:食指橈側緣這一條線,從指根向指尖推300-500次。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開塞露的使用

開塞露要選小兒專用的,每支10毫升。

第一,家長清潔雙手,擺好患兒姿勢:可選擇左側臥位或俯臥位,並適度墊高臀部。囑其深呼吸,放鬆情緒,放鬆肛門外括約肌。

第二,用少許橄欖油潤滑肛門周圍及開塞露注藥導管,塞入寶寶肛門內,擠出10毫升藥液即可。

第三,擠完後,一手按在肛門處,一手快速拔出開塞露。不要急著排便,夾緊臀部,保持5~10分鐘,同時,可以順時針按摩腹部,以促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

長期反覆使用開塞露,導致腸壁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減弱,直腸感覺喪失,失去正常的排便衝動。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飲食調節

第一,便秘的兒童應合理膳食,多進食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芹菜,白菜,韭菜等。水果如蘋果,火龍果等,不推薦吃香蕉,未完全成熟的香蕉裡面含有鞣酸這種成分。鞣酸具有非常強的收斂作用,容易造成便秘。孩子吃過這類香蕉後,非但不能幫助通便,反而會導致便秘。

第二,保證充足的水分,1歲以內的孩子不要喂蜂蜜水通便。

第三,適當規律有氧運動鍛鍊可改善便秘,有利於腸道氣體排除,改善腹脹。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是關鍵:

家長可以在孩子每天晨起或餐後2小時內,選取合適的坐便器,雙膝稍高於臀部、放鬆腿和腳,訓練孩子學會排便時用力,深呼吸後屏氣增加腹壓用力排便,協調肛門括約肌運動,反覆訓練,直至正常如廁。訓練時應集中注意力,專心排便,不要看書、看手機、玩玩具,排便時間不宜過長,以5-10分鐘為宜。

兒童便秘易生病,日常飲食要注意,排便習慣要養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