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说起合肥的四牌楼,很多朋友可能就要拿头图甩了过来:“呐!这就是过去的(合肥)四牌楼老照片!”当然,甩过来的图中右下角往往有着一层层的水印,或者图片被裁成了异样的尺寸,或者图片格外的模糊。不知何时,这张图片开始频频出现在合肥四牌楼相关的各类文章之中。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张是合肥四牌楼的老照片吗?不是的话又会是在哪里?合肥四牌楼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

合肥四牌楼的前世今生

合肥四牌楼,过去称为“奎楼”。清代嘉庆年间的《合肥县志·古迹志》记作“魁楼”。魁(奎)星,中国古代二十八星宿之一(西方白虎七宿之一),是传说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家学子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过去,在大小城池中都有建楼祭祀魁星,香火鼎盛。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还将合肥人包公身世设定为奎星下界。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寿州奎星楼(摄影 | 束文杰)

合肥四牌楼始建于八百年前。据清代嘉庆八年(1803),王永烈所著《重修奎楼碑记》记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郭振拓城……东南巽隅,地势稍下,旧修崇楼以祀奎(魁)”。历经几百年后,到了清代初期,奎楼早仅剩下了废弃许久的遗址。所以,在明代及清代康熙年间的几部府/县志,笔者并没有找到奎(魁)楼的相关记录。也就是那篇碑记撰写的当年,时任合肥知县左辅组织对奎楼进行了重修。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合肥老地图中的“奎楼”(来源 | 嘉庆《合肥县志》)

清代乾隆年间,首称四牌楼。现有资料中,清代乾隆二十四年(1759),时任庐州知府王宬《新建魁楼碑记》首次称四牌楼。这位王大人在上任的第二年,携手“合肥(县)令廖、卫守备万”,并呼吁本地各界人士共同集资,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秋到二十四年(1759)春首次重建(二层)。一百年后,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攻入合肥,战火摧毁奎楼,直至光绪年间(1875—1908)又一次进行原址原貌恢复。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民国时期,四牌楼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民国时期曾改为“马、王二公祠”,最终毁于日寇之手。清末重建后的四牌楼,为三层砖木结构亭楼,底层四向各有一门,均可通行马车。不料,民国十六年(1927)附近地区一场大火(一说附近居民秉灯夜读蜡油燃火,一说西南侧油条店不慎油锅起火)再次摧毁了这座楼。第二年,四牌楼进行了重建(一说新楼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于之前更加宽敞高大,可通行卡车。为了纪念曾坚守合肥两个多月并拒直鲁联军十万于城外的两位阵亡的将军——马祥斌、王金韬,将其上层建筑改为“马、王二公祠”。据记载,里面放置有两位将军的神像牌位和“保境卫民”匾额及记功碑(一说未放置两将军神位;又一说四牌楼曾置有“礼义廉耻”牌匾)。民国二十七年(1938),日军侵占合肥,因“害怕高楼藏人伏击”而将刚刚重建满十年的四牌楼彻底炸毁(还有一说,四牌楼毁于日军飞机的轰炸)。抗战胜利以后,当时的政府曾在十字路口树立一座标语牌(十几米高,宽约一米),四周有四块蓝底白字,后来拆除改为交警岗哨。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组图:炸毁前四牌楼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旧四牌楼和新四牌楼,非同一地点。今天的年轻人熟悉的新四牌楼,是长江中路与徽州大道交叉口,那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曾建起了市百货大楼、市供电局大楼、市新华书店大楼、省轻工大楼等四座苏式建筑。新四牌楼过去的名字叫做“范巷口”或者“饭巷口”,这里不作过多讲述。旧四牌楼,则位于“镇淮楼南”,也就是今天宿州路与长江中路交叉口的位置。其实,这也是今天合肥轨道交通二号线“四牌楼站”以及“合肥市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碑设置于邮政大厦附近的原因。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1959年,市邮电局前旧影(摄影 | 董青)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新四牌楼一角(摄影 | 束文杰)

合肥曾有有轨电车吗?

从首图中,笔者发现一个细节,就是图片右下角有一道直行轨道和从直行轨道岔出一道呈弧形轨道。看过民国题材影视作品的朋友们知道,这是过去有轨电车的重要标志。那么,小标题的疑问紧接着就来了——

当时的合肥有有轨电车吗?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1899年,北京有轨电车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据史料记载,民国时期曾开通有轨电车的中国城市有:北京(1899)、抚顺(1902)、香港(1904)、天津(1906)、上海(1908)、大连(1909)、沈阳(1925)、哈尔滨(1928)、长春(1941)等。当时,除了上海、香港外,其他均为北方城市。据说,当时的首都南京都未曾开通有轨电车。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1910年,上海有轨电车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那么,合肥就没有考虑过开通有轨电车吗?电车有考虑过,不过是无轨电车。据曾任合肥市建设局党委书记周维章在《我经历的合肥20世纪50年代城市规划建设》一文说道,上世纪50年代“曾书记(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指示合肥要开通无轨电车,电车场规划选址在现在的和平公园”,但是“由于投资很大”,考虑到“当时城市人口仅几万人没有必要建无轨电车”

,于是经“反复研究,并请示省领导同意”,改开通公共汽车。据当时的公共交通规划,1963年,市政府再次开始筹办无轨电车规划建设,“文革”开始后于1967年宣布停办。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1998年,合肥三路公交车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1993年,首次提出轨道交通规划。当年,合肥编制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规划,除了对公交各方面进一步规划布局,还首次提出轨道交通规划。在《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中,规划有四条轻轨(79.05公里):

  • 轻轨一号线:新火车站→胜利路→寿春路→蒙城路→金寨路→经开区(19.35公里)
  • 轻轨二号线:龙岗工业区→长江东路→马鞍山路→芜湖路→屯溪路→长江西路→大铺头市委党校(21.60公里)
  • 轻轨三号线:新火车站→胜利路→马鞍山路→姥山路→骆岗机场(11.85公里)
  • 轻轨四号线:新火车站→铜陵路→望江路→潜山路→临泉路→新火车站(26.25公里)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合肥轨道交通三号线高架段(来源 | 合肥高楼迷)

到了总体规划(2011—2020)版本,轨道交通总体布局有7条市区线、5条市域线(4条延伸线、1条机场专用线),总长度322.5公里。其中近期建设1、2号线,55.95公里,45座车站;远期规划6条,181.1公里,线网密度0.5里/平方公里,拥有率0.5公里/万人,15个换乘枢纽,有2个与铁路换乘。2016年12月26日,合肥轨道交通一号线开通,成为安徽省首座、长三角地区第七座开通地铁的城市。截至2020年1月,合肥开通轨道交通线路达三条,运营里程89.58千米,车站77座。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合肥轨道交通二号线四牌楼站(摄影 | 束文杰)

老照片中其他疑问?

正如图二中用红框圈出的部分所示,图中还存在其他疑问。

合肥马路究竟有多宽?从那张老照片中,我们不难发现,马路可以同时容纳几辆黄包车并排通行,两侧还有人行道。合肥历史上街道有多宽?据曾任民国时期安徽省公路局局长、合肥市政工程局局长的刘文潮在其《抗战后合肥的市政工程及淮河路改造》一文中描述道,当时的合肥城内“无宽敞马路,街道狭窄,块石路面,甚不平整;汽车入城,颠簸难行,两辆汽车,相对行驶,无法避让。车祸频凡(繁),时有死伤”。随后,1948年开始先对东大街(今淮河路东段)规划扩修,新修马路将宽17公尺(即17米,其中车行道11公尺、人行道3公尺)。但工程尚未结束,解放军南下向合肥挺进,即宣布停止。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上世纪40年代,前大街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据资料记载,民国时期,城区面积仅5.3平方公里,道路6.9公里,主要街道有19条,多数街道路面宽为3—6米,只有东门大街(今淮河路)、映典路(今宿州路北段)、鼓楼街(今宿州路中段)等车行道宽9米。条形路面占70%,其余均为碎石、碎砖路面,坑洼不平,无排水设施。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民国时期,东大街旧影(来源 | 资料图片)

合肥黄包车流行于上世纪40年代。那张老照片中,黄包车是一大亮点,出现了好几辆。合肥黄包车开始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虽然与四牌楼存在的时间相符,但在当时并不是主流交通工具,全城仅四家车行,每家也就5—7辆车。那当时主流是啥?也是大家所熟悉的——轿子,民国三年(1914)开始在合肥城出现的,城内一度设有七家私营轿行。这种交通工具,曾出现在仅存的四牌楼老照片中的一张画面里。四牌楼消失八年后,民国三十五年(1946),黄包车逐渐取代了轿子的主流地位,直至1956年公共汽车的开通。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民国时期,四牌楼下过轿子(来源 | 资料图片)

老照片究竟是什么地方?

还是老照片的细节,笔者在网上找到较为清晰的版本,图片的右下角出现“老北京网”的字样,一查发现是一个关于北京历史文化主题的论坛网站,注册于2000年11月1日。另一边,北京几位朋友告诉笔者,这是北京的四牌楼。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老北京网(来源 | 网络截图)

该网站《我爱北京老照片113——东四牌楼(一)》一贴写道:“东四位于东城区中部,元代称十字街。明代于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木牌楼,因位居皇城之东,故称东四牌楼,简称东四。牌楼于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毁于大火,后曾照原样重修。1954年东四牌楼彻底拆除。” 而这张图片下方的注释为“由东向西拍摄的东四东牌楼——‘履仁’坊”。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北京博主相关文章(来源 | 网络截图)

不过,笔者还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儿。北京当地博主提出质疑,表示《北京的胡同》一书将其标为“西四的‘履仁’牌楼”才是正确说法,同样通过照片中的细节进行论证。不过,无论如何,是北京的四牌楼就对了!

结语

合肥四牌楼也不是没有老照片,本文中几张便是。关于上世纪二十年代那张,《合肥老城志略》记道:“1963年前后《合肥晚报》曾转载抗日战争前某报摄的四牌楼照片一帧”。有人说是那场大火之前的四牌楼,也有说法是大火之后重建的影像,还有说拍摄于1937年,哪种说法正确?还需进一步考证。如果说用北京四牌楼仅仅用来示意也不妥当,二者形状实在差距太大,且多数未作“示意”说明,极易误导读者。文化这种事儿千万别偷工减料,回头让人笑话影响的可是咱这座城市的形象!

今日话题:关于合肥四牌楼,你有什么印象?

安徽合肥:历史上的四牌楼到底长啥样?

(出外龙舒人: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网易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 作者:束文杰
  • 参考:《合肥市志》、《合肥通史》、《合肥文史资料》、《合肥城市规划志》、《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城图志》、《合肥市庐阳区志》、老北京网、网络等
  • 运营:束文杰
  • 编辑:束文杰
  • 制作:町甽融媒体工作室

▼ 欢迎读者粉丝加入头条圈子「庐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更多话题交流和线上下活动等着你~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