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馮道是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他在後唐,後晉,遼國,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八個皇帝手下做過宰相。他處事圓滑,精通為官之道,能在亂世風雲中始終立於政治的潮頭,因此自稱“長樂老”。

厄運的觸動

馮道(882~954)字可道,博學多才,無論當時還是後世,無論是敬仰他還是鄙視他的人,對他的才學都十分敬佩。據說馮道自幼沉穩忠厚,不挑剔吃穿,除了孝順雙親以外,只知道以讀書為樂。即使是“大雪擁戶,凝塵滿席”,他也照樣學習不誤。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馮道於唐昭宣帝年間(905~907)入仕,後來給他父親的恩人劉守光做幽州掾。從馮道走上仕途開始,他就趕上了唐王朝山河日下,社會形勢日趨敗壞。開始時,馮道憑藉書生意氣,想用先賢的微言大義規勸暴戾的劉守光止戈息兵,尊道勤王。劉守光大怒,把他打入大獄。這次厄運給馮道以很大的觸動,在獄中馮道終於想通:在那個時代下,作為一個書生政客,想用先賢之道令天下止戈息兵是不可能的。從此以後,馮道選擇了一條順從於天道,盡心於所職,盡責於百姓的“獨善其身”的人生道路。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後唐的良臣

劉守光被晉王李存勗俘虜殺死後,馮道也被收入河東。河東名臣張承業很欣賞他的文章,將他保舉給了李存勗 ,做了掌書記。在後梁和後唐沿黃河反覆激戰的時候,大將郭崇韜對李存勗說,將領們的飯太奢侈,陪吃的人也太多,導致供應不足,請李存勗下令降低標準。李存勗聽後大怒:“我給自己的部下吃什麼飯都不能做主,你們另選一個主帥,老子不幹這個差事了!”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李存勗讓馮道起草這個命令,馮道久久不能下筆,李存勗再三督促,馮道慢慢地勸道:“臣是刀筆吏,不敢不聽大王的命令。如今大王屢立戰功,形勢大好,郭崇韜言語有失,不聽就行了,何必要弄得人盡皆知呢?假如敵人得知,一定認為我們君臣不和,那就給了他們可乘之機,請大王三思為好。”李存勗醒悟過來,馬上消了氣。一會兒,郭崇韜也來向李存勗謝罪,這件事就這麼平息了。大家都佩服馮道的膽量。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李存勗稱帝后,先升馮道為翰林學士,滅了後梁又授戶部侍郎。不久,馮道父親去世,按禮制回鄉守孝。守孝期間,家鄉鬧饑荒,馮道便將自己家裡的財物全部拿出來賙濟鄉親,自己住在茅草屋裡,當地的官吏送來的東西他都沒有接受。當時契丹也素聞馮道大名,想偷襲將他搶走,由於邊境守軍嚴密防備,這才沒有得逞。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勸諫明宗

守孝期滿後,馮道又回到京城,這時後唐的皇帝已經是明宗李嗣源。李嗣源久聞馮道大名,問近臣安重誨:“先帝時那個馮郎中在哪裡?”安重誨說:“馮道剛復任,在翰林供職。”明宗說道:“朕非常熟悉這個人,是個好宰相!”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因為李嗣源的賞識,不久馮道便被升為宰相,馮道也盡心輔佐李嗣源,經常找機會向李嗣源進諫。有一次,李嗣源問起他治國之道,馮道就說:“陛下以德得到天下,應當日慎一日,以答謝天下百姓。臣早年侍奉先皇時,曾奉命出使,過大山的關隘時由於險要,所以非常小心的拉緊韁繩,人和馬都沒有事。但到了平地上,就覺得不用小心了,結果從馬上摔了下來,傷得不輕。此事雖小,但所含的道理很大,所以陛下不要覺得天下太平,五穀豐登了,就可以鬆懈點,想多享受一些,應該兢兢業業使江山穩固。”李嗣源非常贊同的點點頭。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過了幾天,李嗣源又問馮道:“這些年收成不錯,百姓過得好嗎?”馮道說:“谷貴則餓農,谷賤則傷農,這是常理。臣還記得近代舉人聶夷中的一首《傷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秋谷。醫得眼下瘡,剜卻心頭肉。我願君王心,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偏照逃亡屋。’”李嗣源說:“此時甚好。”於是讓侍臣記錄下來,自己經常誦讀,以提醒自己。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有一次,李嗣源拿出自己心愛的玉杯給馮道看,上面刻有一行字“傳國寶萬歲杯”,馮道便說:“這是前世有形之寶,王者則有無形之寶。仁義就是帝王之寶,古人說:‘皇帝的寶座叫做位,怎樣守住這個位叫做仁。’”李嗣源基本上是個文盲,他聽不懂馮道這些話,等他走了,找來別的人一問,才明白了馮道在勸諫自己,因此對馮道更加器重了。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出使契丹

後晉天福元年(936),後晉高祖石敬瑭打敗後唐末帝,入主中原,石敬瑭仍然拜馮道為宰相。上任不久,石敬瑭就派馮道出使契丹。契丹原來就想搶走馮道,沒有得逞,現在直接要馮道去,名義是出使,實際是想要把他要走。石敬瑭不願他去,但是又不得不讓他去,非常矛盾地說:“卿德高望重,年事已高,此次出使,不可深入沙漠。”馮道說:“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契丹的君主聽說馮道要來,打算親自迎接,有大臣勸阻他說:“哪有天子去迎接宰相的道理呀?”這才沒有去。南臣北使,馮道無日不在想念南邊的祖國。為回到中原,馮道用心周旋。有一次,契丹國君的話中流露出留他的意思,他說:“南朝為子,北朝為父,兩朝為臣,豈有分別哉!”(因為後晉皇帝認契丹為父,所以說南朝為子,北朝為父。)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得到賞賜後,馮道便都換成薪炭,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北地太冷,我年老難以抵禦,所以早做準備。”像要久留的意思,見馮道這樣,契丹君主很感動,決定放他回去,馮道卻三次請求留下來,契丹仍讓他走。馮道又在驛館住了一個月才啟程上路,路上故意走得很慢,契丹的官員讓住就住,兩個月才走出契丹邊界。左右隨從不解的問:“能夠回家,我們都恨不得插上翅膀飛,您還要住宿停留,為什麼這樣啊?”馮道說:“縱使你急速返回,那契丹的良馬一夜就能追上,根本就逃不掉,慢慢走反而能安全返回。”大家聽了,對馮道的智慧歎服不止。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為百姓說話

出使契丹順利歸來後,馮道受到石敬瑭的進一步重用,政務不管大小,石敬瑭都問馮道如何處理。有一次,石敬瑭竟問起軍事方面的事來,馮道謙遜地說:“陛下久經沙場,神威睿智,軍事討伐之事,自行裁斷即可。臣只是一個書生,為陛下守歷代的成規,不敢有絲毫的差錯。軍事之事,臣確實不知。”石敬瑭見馮道無意軍事,更加放心地讓他去管理政務了。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石敬瑭死後,他的侄子石重貴繼位。石重貴不喜歡馮道圓滑的作風,把他打發到地方做節度使,馮道並無怨言。馮道知道自己做事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可,只要自己認定了,對百姓有益,他就去做。有一次,馮道問家裡的客人說:“外面的人怎麼評價我呀?”客人遲疑了一會說:“是非各半。”馮道聽了哈哈大笑:“你太抬愛我了。依我看外邊不認同的人大概十之有九吧。以前的孔聖人,還有人詆譭呢,更何況我這個沒有氣節的人呢!”但是馮道始終不改變自己做事的原則。

“長樂老”馮道——五代史中最有爭議的一個人物

\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u0006

有爭議的一生

南方相繼建立了後漢,後周政權,馮道依然在朝中擔任宰相的職務,於後周世宗柴榮登基不久後去世。馮道一生經歷變患無數,不管是在順境還是在逆境中,都報以平常心對待。他曾經著《長樂老自敘》,其中一段話概括了他做人的心得:“靜思本末,慶及存亡,蓋自國恩,盡從家法,承訓誨之旨,關教化之源,在孝於家,在忠於國,口無不道之言,門無不義之貨。所願者下不欺於地,中不欺於人,上不欺於天,以三不欺為素。賤如是,貴如是,長如是,老如是,事親,事君,事長,臨人之道,曠蒙天恕,累經難而獲多福,曾陷蕃而歸中華,非人之謀,是天之佑。”馮道的所作所為歷代都有很大的爭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