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三个“锦囊妙计”,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四位皇帝都是改变过中国历史的古代皇帝,毛主席对于上面几位皇帝都指出有很多地方值得去学习。宋太祖朱元璋是几位皇帝里面最有特色的,他的一生极为传奇,放在今天绝对是创业典范人物。杀伐果断,善用人才,手段果决,这都是值得学习,而很多人认为朱元璋对明王朝最失败的一点就是在最后继承人上的仁慈,导致了明朝一系列问题。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三个“锦囊妙计”,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朱元璋算的是个重感情的,马皇后给他生下的长子朱标,做了皇帝后立刻就让朱标做太子,当然这不单单是对继承人问题的解决,一定程度上也是满足马皇后心里,毕竟儿子稳稳的做了太子,那么马皇后也算是跟对了丈夫。奈何朱标最后没能熬过老爹,当着太子就没了,而后朱元璋到底的想法我们不得而知,更多只是猜测吧,但是他确确实实选择了皇长孙朱允炆做了继承人。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三个“锦囊妙计”,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朱元璋也知道自己的孙儿可能降不住自己的手下,接着蓝玉案为小皇帝除掉了不少荆棘,在除掉了不少的能人之后,朱元璋肯定不能让朝廷管理层断层,所以依然为朱允炆留下了几个人,有两位可能是被朱元璋高估的,他们就是黄子澄与齐泰。黄子澄是东宫伴读,颇有文化,此人于齐泰一起在朱元璋弥留之际托付的人。而他们再皇太孙登基后最先要求大事就是削藩,这是似乎也是朱元璋希望做的,不然他们二位不会这么着急处理此事。而削藩最大的错误就是着急,没有给几个有能力的叔叔足够多的缓冲时间(如果用寿命去死磕,熬死几位叔叔再做打算结果可能会大不同)。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三个“锦囊妙计”,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朱元璋还给朱允炆留下了一个十分看重有潜力的方孝孺,方孝孺也是很有故事的一个人,父亲本身就是当官,而且还是个好官,加上本身的知识及修养,方孝孺一直都是获得好评。并且还被朱元璋救过,但是当时朱元璋并不打算重用他,而是说现在还不是重用他的时候,可见朱元璋早就有打算将他留给朱允炆了。方孝孺文学功底确实不错,后面朝廷议定讨伐,诏令、檄文皆出于方孝孺的手笔。但是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的三个锦囊妙计都是读书人,而没有重要的武将,朱允炆的叔叔可是从小跟着爷爷打天下的人,打下江山燕王朱棣可是出了不少力气的。后面加上决策的不断失误,朱棣身边的投机者看中时间果断出击,加上朱允炆的书生气太重,一直认为不能背上杀害叔叔的恶名,所以朱棣三番五次的说辞朱允炆还能够考虑原谅,可见他过于的仁慈,叛国之罪任何时代都不能被原谅。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三个“锦囊妙计”,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三个锦囊妙计并不是说朱允炆没有好好利用,而是三个“妙计”并不是最适合当时环境下的朱允炆,他的儒家气量不允许他做出很多果断的决定,再加上战事初期的大好局面,没有人愿意相信建文帝会输这个最不利局面,所以一味的瞒报,一味的相信大儒的决策,这才是建文帝失败最直接的原因,他输在了自己,输在了自己思想。

朱元璋给朱允炆留下三个“锦囊妙计”,为何最后都失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