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對中醫養生怎麼看?

趙傑


不要盲目理解養生,很可能你理解的養生其實是在養病!不僅不能延壽,反而折壽!最後還誤以為是個體差異。常規理解的“養生”掌握不好,會害了很多人,甚至會縮短壽命。

對所謂的養生方法不加以辨別,盲目從眾,就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種種可怕的後果,要科學的消化理解養生的各類方式方法,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強健的身體很難長壽甚至不一定就是健康,這也是有著辯證的邏輯關係的。

人類經過五百萬年的演化至今,對動植物的攝入有著天然的親和性,對中藥的攝入也有五千多年的歷史。中醫養生講究親和性,親和的就是好的。中醫養生跟西醫養生是不一樣的。中醫講究溫補和調理。以食療為主的方式養生,很多中藥也是藥食同源。同時對全身的經絡通暢也是更有指導意義。一個人經絡通暢,脾胃和順,身體自然趨於健康。而西醫養生講究營養物質的進給充足,往往造成單項營養過剩或者不親和補給,失去平衡。人吃五穀雜糧上萬年,身體機能自動調節平衡。而西醫單品營養物質很難達到自然食品的綜合平衡關係。複雜的人體生物機器攝入西方營養師推崇的各種單品的營養物質對養生能夠起到什麼促進作用尚難預料,一些西方營養素大師早亡的案例也有一些。而中醫食療養生,經過了數千年的實踐,早已經摸索出了一整套食療養生和生活方式的經驗和理論,值得認真借鑑。


京老虎貓


養生館嗎?幾年前多是船銷性質的連鎖詐騙,,後來我發現美容院也下水了,幾乎無孔不在。就是他們搞臭了中醫。現在家庭沒有什麼人倫,多數一家三口老人空巢,不然一個家庭就是一個很好的養生單元,因為生老病死的事情養生保健是最划算也最讓人放心的,會省掉很多人力物力。


右手指哪


養生保健,現已不是什麼陌生的詞彙,如今基本上上至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子,都常常會說“我愛生活,我要養生”,但是對於養生保健的問題上,你真的做對了嘛?尤其是中醫養生更是被許多人所推崇,但是很多人卻不瞭解中醫養生,容易走進誤區,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對身體健康形成影響的。那麼,中藥養生保健你可能會遇見過哪些誤區呢?和養生保健魚美人一起來看看。

1、中藥代茶

有的朋友覺得中藥能夠代茶飲,要知道“是藥三分毒”,這兒的毒指的就是中藥的偏性。養生保健魚美人提示,人體氣血陰陽偏盛偏衰,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人們拿藥物醫治疾病,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疾病的偏性,使人體氣血陰陽康復平衡。已然中藥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時就應該瞭解藥物的寒熱等性質及功能主治,再區分本身的寒熱性,來判斷是否合適自己的體質症狀,否則就會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傷。並且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中藥泡茶也要依據中藥的功能,結合本身的體質、病症、氣候、時令等辯證加以合理運用,才能真正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2、別人適用,自己也適用

有的朋友看到其他朋友在運用一些養生保健藥方,就拿來自己用。或是看到一類養生保健節目、書本等,其實在使用這些藥方時,都得先區分自己的病症、體質是否與這些藥方的適用症相合適。要知道,相同一個症狀,合適老人但不必定合適年輕人,所以用藥一定要慎重。


老鬱奇壇


中醫的基石是東方文化,西醫的基石是現代科學。中醫以防病養生為主,不治已病治未病是基本原則。

中國的文化曾經一直領先世界,所以中醫也曾經領先世界。

中醫是經驗主義,傳說中的神農其實就是一個符號,他即是醫生也是患者,無數個醫生和患者加在一起前仆後繼的試藥,才有了今天的方藥,而神農最後也是因試藥而死。

新冠病毒到現在還沒有特效藥,病人主要靠支持療法自愈。什麼是支持療法?打個比喻,當你面對一群敵人的攻擊時,我沒法直接介入這個戰場,只能在邊上給你提供刀劍,搖旗吶喊。刀劍鈍了,我再給你修補,得靠你自己的強壯和耐力把敵人耗死。

中醫講扶正祛邪,主要就是指支持療法,你具體得什麼病,關係不大,反正我是幫你提高免疫力,這就叫扶正,然後你自己去耗死敵人,這就叫祛邪。所以,你要講中醫無效,那肯定不對。但是中醫遇到的病人不可能正氣都那麼足,而且敵人也不可能都那麼弱,就算高寵,不也被鐵滑車耗死了嗎。所以必須結合西醫在具體治療,尤其是手術等方面的長處。

現代科學是人類認識世界規律的工具,中醫必須主動擁抱現代科學,才能更好的發展。


長生經


中醫源於道教,中醫的理念就是道教的理念一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醫的養生觀念都在這十四個字裡面,真正理解這十四個字才真正懂得養生。

我來和大家說一下我個人對這十四個字的理解:

1,人法地。就是人要效法地,就是人要吃地上長出來的天然食物。

2,地法天。就是地要效法天,就是地隨道季節變化而變化,人最好是吃本季節生長的食物。

3,天法道。就是效法道,道就是規律,就是人的生活習慣要效法天的規律。

4,道法自然。就是規律效自然。就是人的生活規律要隨道自然變化來調整。

為什麼中醫說"醫者不自醫"?

中醫認為病不是飛上身,真正懂得中醫的人是不會生病的,真正到了那天是數已定,順其自然。這就是細細胞枯竭,無疾而終。


王騰龍6


養生保健,現已不是什麼陌生的詞彙,如今基本上上至七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子,都常常會說“我愛生活,我要養生”,但是對於養生保健的問題上,你真的做對了嘛?尤其是中醫養生更是被許多人所推崇,但是很多人卻不瞭解中醫養生,容易走進誤區,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對身體健康形成影響的。那麼,中藥養生保健你可能會遇見過哪些誤區呢?和養生保健魚美人一起來看看。

1、中藥代茶

有的朋友覺得中藥能夠代茶飲,要知道“是藥三分毒”,這兒的毒指的就是中藥的偏性。養生保健魚美人提示,人體氣血陰陽偏盛偏衰,均可導致疾病的發生,人們拿藥物醫治疾病,就是用藥物的偏性來糾正疾病的偏性,使人體氣血陰陽康復平衡。已然中藥都有一定的偏性,在用時就應該瞭解藥物的寒熱等性質及功能主治,再區分本身的寒熱性,來判斷是否合適自己的體質症狀,否則就會造成不可預估的損傷。並且中醫講究辯證施治,中藥泡茶也要依據中藥的功能,結合本身的體質、病症、氣候、時令等辯證加以合理運用,才能真正達到養生保健的作用。

2、別人適用,自己也適用

有的朋友看到其他朋友在運用一些養生保健藥方,就拿來自己用。或是看到一類養生保健節目、書本等,其實在使用這些藥方時,都得先區分自己的病症、體質是否與這些藥方的適用症相合適。要知道,相同一個症狀,合適老人但不必定合適年輕人,所以用藥一定要慎重。


雨澤baba


我很喜歡看中醫的書,也經常看養生視頻。首先現在的人相信中醫的很少,我覺得很可笑。我們老祖宗就是靠中醫養了我們好幾千年,到現在不相信中醫,不信老祖宗。信西醫太可笑了。中醫書上說,我們的身體各部分分別對印五臟,例如眼睛,常時間看手機,眼睛乾澀,它對印肝臟。這樣都是有道理的,我也經常吃些枸杞,山藥和黑豆。它們對肝臟和脾,腎都有好處。現在環境汙染,對肺不好,我們要多吃些白色的食物。例如銀耳,白荷。


善良有尺容忍有度


俗話說的好,(天下只有養生之道,沒有長生不老之藥)。經脈不通百病生,經脈是人身體的氣血運行之路。人體經脈分②大類,①(有臟腑所屬的稱為正經,正經共分十二條經絡,是經絡系統主體)。②(無臟腑也沒有表裡關係的經脈共有八條,(任,督,帶,衝,陰橋,陽橋,陰維,陽維)俗稱奇經八脈。中醫養生以(通,調,灸,排,補)合理搭配,經皮快速吸收,達到醫療效果。本著(有病治病,無病預防)觀點來養生。古語說的好,[吸則閉,呼則開][比心][比心][比心]





m家赫


中醫養生的學問,都在黃帝內經裡頭說通透了。那裡面的養生學問不需要多花一分錢,不需要吃下一味藥!

以下內容,背會之後,每日背一遍,自可益壽延年。信者可以一試: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洩,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如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不二太極


首先我想要肯定的是,中醫的養生之道是科學的,是有效果的,但有幾點值得注意。

第一點是中醫養生之道來自於古人對自然的認識,是順乎自然之道,是科學的,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實際上陰陽不平衡才是常態,平衡乃是非常態,所以注意陰陽平衡的同時,更要尊重陰陽消長的規律,其實合理的不平衡就是平衡,順乎自然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點是中醫養生的理論研究不是中醫養生,中醫養生不是天天擔心這不能做,那不能吃 ,而是形成好的習慣和心態。其實無為就是最好的養生,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無為的現代解釋就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不是聽天由命,而是不要做違背自然的事,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順時而為,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順應自然的順時而為就是養生。

第三點是現在帶有功利性的中醫養生方面的宣傳太多,在這大數據時代,很多廣告存於無形之中,這些也不是要全盤否定,但大多是不可信的,如果天天把心思花在這些上,還談什麼養生,就是照搬別人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的毛病,最終能調整好的只能是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