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的阎锡山是如何成为“山西王”的?临终前仅留下7句话

民国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军阀的手中,说起民国时期的军阀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阎锡山。

28岁的阎锡山是如何成为“山西王”的?临终前仅留下7句话

在近代中国史中,阎锡山是一个十分特殊、显眼的人物。他是最早的军阀,也是最后的军阀,从辛亥革命一直活跃到了解放战争。不仅屹立在政坛的时间长,他治理下的山西更是成为民国模范省,至今都被人津津乐道。

阎锡山出生在山西五台县一个普通家庭,1902他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后赴日留学,在他留学日本期间,他加入到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期间,他曾多次在私下与宋中山先生会面,如此算来,论革命辈分,阎锡山可是比蒋介石要资深的多。1909年,阎锡山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论学历阎锡山也比不知道哪个野鸡大学毕业的蒋介石强。

回国之后的阎锡山先是在山西陆军小学堂任教官、监督,之后不久就因为留学日本的经历升任山西新军第四十三协第八十六标教练官与标统(相当于上校团长)。当时山西新军只有一协两标4500余人,阎锡山一下子成了山西新军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8岁的阎锡山是如何成为“山西王”的?临终前仅留下7句话

不久,武昌起义爆发,山西旁边的陕西随后也宣布独立,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山西新军重要人物的阎锡山也效仿武昌和陕西,宣布山西独立,年仅28岁的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从此阎锡山开始了他“山西王”的生涯,长达四十年。

在他的治下,山西实行严格的地域保护主义,甚至连铁轨的宽度也特意修的不一样,而山西又是资源大省,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山西几乎没有受到战火的袭扰,反而大力发张经济,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山西俨然一副“世外小桃源”的景象。

阎锡山能够不倒,笼统的说是智慧,细了说大概有两点。第一,阎锡山会做人,够狡猾。阎锡山几十年来一直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谁也不得罪,谁也拿他没有办法。第二,靠的是阎锡山的经济头脑,山西这地界地形利于防守,阎锡山如果要踏踏实实的做“土皇帝”,也没什么人会去招惹他,但阎锡山却不是个只顾着享乐的人,凭借着山西境内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经济,加之阎锡山极少参与军阀之间的混战,山西的经济得以发展,山西的经济一度可以媲美长江以南的一些大省。

阎锡山的一生狡猾又精明,极少在小问题上吃亏犯错,虽然雄踞山西一地,但随着自己的运营,自己的影响力早已渗透到周围各省。可是最后大方向的选择错误,却让阎锡山半辈子的运营付之一炬。

28岁的阎锡山是如何成为“山西王”的?临终前仅留下7句话

国民党败逃台湾后,阎锡山跟随蒋介石一起去了台湾,并且在那里度过了生命最后的十年。去了台湾的阎锡山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丢了兵权。这对于做了38年土皇帝的阎锡山来说,是否有点残忍,当惯了山大王,现在做隐士,谁都受不了,但阎锡山认命了,财权不带来死不带去,无权无势的阎锡山似乎看淡了,也淡泊从容了。

退下来的阎锡山,喧嚣一下静下来,有大把的时间需要打发,于是,他脱下了官服,拿起了笔写书,记录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历程和感悟,这也当作他离开这个世界留下后人的礼物。连自己也没想到,他戎马一生,到人生最后阶段还可做了一回书生。这些书都是记录他的人生足迹和探求中国未来大同之路,以及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一此看法。这些史料,对研究清末民初那段历史时期的面貌具有重要的价值。

阎锡山虽然心中放下了权力,但却一直保留着对于故乡的思念,他曾把自己的住处改造成山西故居的样子,也想过住进窑洞之中,但最终却因为气候和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作罢。

28岁的阎锡山是如何成为“山西王”的?临终前仅留下7句话

到了台湾后,阎锡山还是偏爱面食,他经常就是馒头就着白菜就是一顿饭。阎锡山最终在1960年病逝于台湾,他死前只留下了七句话留给后人“一、一切宜简,不宜奢;二、收挽联,不收挽幛;三、灵前供无花之木;四、早日出殡,不要久停;五、不要放声大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记第100段和128段;七、七日之内,每天早晚各读他选作的《补心录》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