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的閻錫山是如何成為“山西王”的?臨終前僅留下7句話

民國時期的中國是一個動盪的年代,國家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大大小小的軍閥的手中,說起民國時期的軍閥不得不提到一個人——閻錫山。

28歲的閻錫山是如何成為“山西王”的?臨終前僅留下7句話

在近代中國史中,閻錫山是一個十分特殊、顯眼的人物。他是最早的軍閥,也是最後的軍閥,從辛亥革命一直活躍到了解放戰爭。不僅屹立在政壇的時間長,他治理下的山西更是成為民國模範省,至今都被人津津樂道。

閻錫山出生在山西五臺縣一個普通家庭,1902他考入山西武備學堂,後赴日留學,在他留學日本期間,他加入到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期間,他曾多次在私下與宋中山先生會面,如此算來,論革命輩分,閻錫山可是比蔣介石要資深的多。1909年,閻錫山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回國,論學歷閻錫山也比不知道哪個野雞大學畢業的蔣介石強。

回國之後的閻錫山先是在山西陸軍小學堂任教官、監督,之後不久就因為留學日本的經歷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當時山西新軍只有一協兩標4500餘人,閻錫山一下子成了山西新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8歲的閻錫山是如何成為“山西王”的?臨終前僅留下7句話

不久,武昌起義爆發,山西旁邊的陝西隨後也宣佈獨立,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山西新軍重要人物的閻錫山也效仿武昌和陝西,宣佈山西獨立,年僅28歲的閻錫山被推舉為都督。從此閻錫山開始了他“山西王”的生涯,長達四十年。

在他的治下,山西實行嚴格的地域保護主義,甚至連鐵軌的寬度也特意修的不一樣,而山西又是資源大省,在軍閥混戰的年代,山西幾乎沒有受到戰火的襲擾,反而大力發張經濟,所以在他的治理下山西儼然一副“世外小桃源”的景象。

閻錫山能夠不倒,籠統的說是智慧,細了說大概有兩點。第一,閻錫山會做人,夠狡猾。閻錫山幾十年來一直遊走於各方勢力之間,誰也不得罪,誰也拿他沒有辦法。第二,靠的是閻錫山的經濟頭腦,山西這地界地形利於防守,閻錫山如果要踏踏實實的做“土皇帝”,也沒什麼人會去招惹他,但閻錫山卻不是個只顧著享樂的人,憑藉著山西境內豐富的礦產資源,大力發展經濟,加之閻錫山極少參與軍閥之間的混戰,山西的經濟得以發展,山西的經濟一度可以媲美長江以南的一些大省。

閻錫山的一生狡猾又精明,極少在小問題上吃虧犯錯,雖然雄踞山西一地,但隨著自己的運營,自己的影響力早已滲透到周圍各省。可是最後大方向的選擇錯誤,卻讓閻錫山半輩子的運營付之一炬。

28歲的閻錫山是如何成為“山西王”的?臨終前僅留下7句話

國民黨敗逃臺灣後,閻錫山跟隨蔣介石一起去了臺灣,並且在那裡度過了生命最後的十年。去了臺灣的閻錫山雖然保住了性命,卻丟了兵權。這對於做了38年土皇帝的閻錫山來說,是否有點殘忍,當慣了山大王,現在做隱士,誰都受不了,但閻錫山認命了,財權不帶來死不帶去,無權無勢的閻錫山似乎看淡了,也淡泊從容了。

退下來的閻錫山,喧囂一下靜下來,有大把的時間需要打發,於是,他脫下了官服,拿起了筆寫書,記錄了自己大半生的人生歷程和感悟,這也當作他離開這個世界留下後人的禮物。連自己也沒想到,他戎馬一生,到人生最後階段還可做了一回書生。這些書都是記錄他的人生足跡和探求中國未來大同之路,以及他對中國歷史、文化、哲學等方面的一此看法。這些史料,對研究清末民初那段歷史時期的面貌具有重要的價值。

閻錫山雖然心中放下了權力,但卻一直保留著對於故鄉的思念,他曾把自己的住處改造成山西故居的樣子,也想過住進窯洞之中,但最終卻因為氣候和地質環境的不同而作罷。

28歲的閻錫山是如何成為“山西王”的?臨終前僅留下7句話

到了臺灣後,閻錫山還是偏愛麵食,他經常就是饅頭就著白菜就是一頓飯。閻錫山最終在1960年病逝於臺灣,他死前只留下了七句話留給後人“一、一切宜簡,不宜奢;二、收輓聯,不收挽幛;三、靈前供無花之木;四、早日出殯,不要久停;五、不要放聲大哭;六、墓碑刻他的日記第100段和128段;七、七日之內,每天早晚各讀他選作的《補心錄》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