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線先鋒榜(第16期)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區基層黨員幹部主動放棄節假日,堅持率先垂範、守土有責,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湧現了一批敢於鬥爭、擔當作為的典型事例。為激勵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現將典型事例編成“先鋒榜”並予以分期通報。

1.防疫戰線上的“橄欖綠”。“請登記您的信息,我給您測一下體溫。”2月22日,在印彩小區門口,手持測溫槍,佩戴紅袖標的王和平正在給進出小區的居民登記測溫,雖是週末,他卻比平時更加忙碌。王和平是迎江區人武部一名倉庫保管員,工作二十年來恪盡職守,愛崗敬業,深受單位好評。疫情來襲,區人武部因為崗位特殊,沒有安排包保社區,但每天看到全區都在為疫情奮戰,他立即主動找到部領導,請求加入疫情防控隊伍。就這樣他來到康熙河社區,成為一名光榮的防疫志願者。他負責的卡點離家很遠,他總是早出晚歸,風雨兼程一天沒有間斷過,始終保持著部隊嚴謹的紀律作風。每天他對小區進出人員、車輛排查登記,幫助社區進行區域消毒,主動照顧社區孤寡老人。他說,“這些老人讓我想起了自己臥病在床的媽媽,現在防疫形勢這麼嚴峻,他們更需要被關愛,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前些天,得知市血庫告急,王和平又主動來到血站獻血400毫升,擼下袖子,他又來到了卡點,就這樣他堅默默守著,為防疫工作貢獻著自己的一腔“熱血”。

2.區人社局戴軍:隔離點的貼心“大管家”。

由於隔離人員的特殊性,為了防止輸入和交叉感染的風險,每天除飯菜由定點賓館供應外,其他後勤工作一切得靠工作人員來負責落實。區人社局副局長戴軍自抽調隔離點工作來,負責後勤保障統籌調度工作。每天一大早,他就得盤算這後勤方面的大事小事,當起了隔離點的貼心“大管家”。每天籌措和分發物資、檢查房間設施、調配人員車輛、確認三餐供應、核查上報數據、處理突發狀況、安排安保人員全天值守,件件他都認真核查和安排,絲毫不敢馬虎。手機每天必須保持24小時暢通,每天至少得接打幾十個電話。熱水放不出來、晾衣架少了、孩子不能吃辣、親人送的東西在樓下麻煩代拿一下……他的號碼成了隔離區所有人員的熱線電話,有什麼事找“大管家”,準錯不了。戴軍有個不離身的小本子,上面記著諸如“晚上的菜色得與中午不同,讓大家多吃幾口;403的空調壞了,在修好之前不能安排新人入住;小寶寶屁股泛紅,紙尿褲不能再用了,得找純棉的尿布;這是張家要的藥膏擦手……”諸如此類繁雜瑣碎的內容,他一筆一筆記錄下來,一件一件負責落實。2月7日,一位新住進來的隔離人員,剛開始抱怨頗多,要求也特別多,戴軍儘量幫他解決,與他交流談心。解除隔離那天,他特地打電話給戴軍,說“是您的用心貼心,讓我消除了顧慮和擔心,真心感謝您!”

3. 點贊!機關黨員孔惠娟抗疫一線出力又出錢。孔惠娟是區政府辦公室一名普通黨員,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每天深入區政府辦公室包保的雨潤社區,服從社區安排,負責卡點出入票的審核、發放、統計工作,維持卡點秩序,避免人群聚集,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從一名“機關幹部”到“小區門衛”的角色轉變。雨潤社區設有8個卡口,人手不夠的時候,孔惠娟往往全天輪軸轉,在格林鎮A區和B區兩個卡口之間來回奔波,從不叫苦叫累。每當看見醫護人員捨生忘死奮戰在一線,她總覺得做的工作比起他們真得微不足道。面對持續緊張的疫情,孔惠娟向區紅十字會捐款5000元,為疫情防控工作再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她說“我只是一名黨員,在國家面臨困難時,要帶頭履行黨員義務,履行社會責任。”

4.皖江社區汪麗玲:我要和大家一起參加戰“疫”。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皖江社區綜合專幹汪麗玲一直堅守在華康卡點,和社區同志們一道守好第一道防線。汪麗玲患有胃癌、做過手術,幾個月前醫院檢查出結節轉移,醫生讓她做手術。她本打算將手頭工作完成,做好交接後,開年就辦理退休手續。可面對突然到來的疫情,她默默選擇的留下。每天從早上7:30到晚上9:00,她連續堅守在卡點已有20多天。最初的卡點連桌椅子都沒有,她就蹲著為居民辦理出入證,自己的管理的網格摸底等工作,她總是利用休息的間隙去做。作為一名黨員,她沒有豪言壯語,只說我的崗位我負責,站好最後一班崗,要做到問心無愧。2月15日,風雪交加、氣溫驟降,雪子打在臉上很疼,她依然和同事冒著雨雪,給一個個卡點的志願者送盒飯,一圈下來衣服鞋子全都溼透了。入戶排查時,由於時間太緊、工作太趕,忙完一陣,她胃部疼痛不止,但她不敢停歇。就這樣,汪麗玲始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從不退縮,她說:“我要和大家一起參加戰“疫”,等疫情結束了我再休息。”

5.舍小家、顧大家,堅守陣地的“最美媽媽”。蘇同心是天然村兩委幹部,孩子才剛滿一歲,疫情爆發後,她把孩子丟給婆婆照顧,放下小家,投入到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平日裡蘇同心負責計生、民政、社保等工作。這次她不僅入戶排查疫情、送物資、量體溫、做宣傳,還負責報表統計、彙總數據、核實信息等任務。防控期間,她突發急性膽囊炎,疼痛難忍,大家都勸她去衛生院打針吃藥,回去好好休息。但她卻說“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在家的話,看到工作沒完成會讓我更難受。特殊時期特殊對待,沒事!”大家沒辦法只能讓醫務人員來村裡為她治療,治療期間她一直通過微信群詢問群眾的身體情況、需求等,咬牙堅持把手頭工作一項不落完成。女子本弱,遇“疫”則剛。像蘇同心一樣奮戰在疫情一線的年輕媽媽還有很多,她們挺身而出、不畏艱險,都是堅守在戰“疫”陣地上的“最美媽媽”。

(以上由區委組織部、華中路街道黨工委、新洲鄉黨委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