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一线先锋榜(第16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基层党员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坚持率先垂范、守土有责,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涌现了一批敢于斗争、担当作为的典型事例。为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现将典型事例编成“先锋榜”并予以分期通报。

1.防疫战线上的“橄榄绿”。“请登记您的信息,我给您测一下体温。”2月22日,在印彩小区门口,手持测温枪,佩戴红袖标的王和平正在给进出小区的居民登记测温,虽是周末,他却比平时更加忙碌。王和平是迎江区人武部一名仓库保管员,工作二十年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深受单位好评。疫情来袭,区人武部因为岗位特殊,没有安排包保社区,但每天看到全区都在为疫情奋战,他立即主动找到部领导,请求加入疫情防控队伍。就这样他来到康熙河社区,成为一名光荣的防疫志愿者。他负责的卡点离家很远,他总是早出晚归,风雨兼程一天没有间断过,始终保持着部队严谨的纪律作风。每天他对小区进出人员、车辆排查登记,帮助社区进行区域消毒,主动照顾社区孤寡老人。他说,“这些老人让我想起了自己卧病在床的妈妈,现在防疫形势这么严峻,他们更需要被关爱,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前些天,得知市血库告急,王和平又主动来到血站献血400毫升,撸下袖子,他又来到了卡点,就这样他坚默默守着,为防疫工作贡献着自己的一腔“热血”。

2.区人社局戴军:隔离点的贴心“大管家”。

由于隔离人员的特殊性,为了防止输入和交叉感染的风险,每天除饭菜由定点宾馆供应外,其他后勤工作一切得靠工作人员来负责落实。区人社局副局长戴军自抽调隔离点工作来,负责后勤保障统筹调度工作。每天一大早,他就得盘算这后勤方面的大事小事,当起了隔离点的贴心“大管家”。每天筹措和分发物资、检查房间设施、调配人员车辆、确认三餐供应、核查上报数据、处理突发状况、安排安保人员全天值守,件件他都认真核查和安排,丝毫不敢马虎。手机每天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每天至少得接打几十个电话。热水放不出来、晾衣架少了、孩子不能吃辣、亲人送的东西在楼下麻烦代拿一下……他的号码成了隔离区所有人员的热线电话,有什么事找“大管家”,准错不了。戴军有个不离身的小本子,上面记着诸如“晚上的菜色得与中午不同,让大家多吃几口;403的空调坏了,在修好之前不能安排新人入住;小宝宝屁股泛红,纸尿裤不能再用了,得找纯棉的尿布;这是张家要的药膏擦手……”诸如此类繁杂琐碎的内容,他一笔一笔记录下来,一件一件负责落实。2月7日,一位新住进来的隔离人员,刚开始抱怨颇多,要求也特别多,戴军尽量帮他解决,与他交流谈心。解除隔离那天,他特地打电话给戴军,说“是您的用心贴心,让我消除了顾虑和担心,真心感谢您!”

3. 点赞!机关党员孔惠娟抗疫一线出力又出钱。孔惠娟是区政府办公室一名普通党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每天深入区政府办公室包保的雨润社区,服从社区安排,负责卡点出入票的审核、发放、统计工作,维持卡点秩序,避免人群聚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了从一名“机关干部”到“小区门卫”的角色转变。雨润社区设有8个卡口,人手不够的时候,孔惠娟往往全天轮轴转,在格林镇A区和B区两个卡口之间来回奔波,从不叫苦叫累。每当看见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奋战在一线,她总觉得做的工作比起他们真得微不足道。面对持续紧张的疫情,孔惠娟向区红十字会捐款5000元,为疫情防控工作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她说“我只是一名党员,在国家面临困难时,要带头履行党员义务,履行社会责任。”

4.皖江社区汪丽玲: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战“疫”。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皖江社区综合专干汪丽玲一直坚守在华康卡点,和社区同志们一道守好第一道防线。汪丽玲患有胃癌、做过手术,几个月前医院检查出结节转移,医生让她做手术。她本打算将手头工作完成,做好交接后,开年就办理退休手续。可面对突然到来的疫情,她默默选择的留下。每天从早上7:30到晚上9:00,她连续坚守在卡点已有20多天。最初的卡点连桌椅子都没有,她就蹲着为居民办理出入证,自己的管理的网格摸底等工作,她总是利用休息的间隙去做。作为一名党员,她没有豪言壮语,只说我的岗位我负责,站好最后一班岗,要做到问心无愧。2月15日,风雪交加、气温骤降,雪子打在脸上很疼,她依然和同事冒着雨雪,给一个个卡点的志愿者送盒饭,一圈下来衣服鞋子全都湿透了。入户排查时,由于时间太紧、工作太赶,忙完一阵,她胃部疼痛不止,但她不敢停歇。就这样,汪丽玲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从不退缩,她说:“我要和大家一起参加战“疫”,等疫情结束了我再休息。”

5.舍小家、顾大家,坚守阵地的“最美妈妈”。苏同心是天然村两委干部,孩子才刚满一岁,疫情爆发后,她把孩子丢给婆婆照顾,放下小家,投入到忙碌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平日里苏同心负责计生、民政、社保等工作。这次她不仅入户排查疫情、送物资、量体温、做宣传,还负责报表统计、汇总数据、核实信息等任务。防控期间,她突发急性胆囊炎,疼痛难忍,大家都劝她去卫生院打针吃药,回去好好休息。但她却说“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在家的话,看到工作没完成会让我更难受。特殊时期特殊对待,没事!”大家没办法只能让医务人员来村里为她治疗,治疗期间她一直通过微信群询问群众的身体情况、需求等,咬牙坚持把手头工作一项不落完成。女子本弱,遇“疫”则刚。像苏同心一样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年轻妈妈还有很多,她们挺身而出、不畏艰险,都是坚守在战“疫”阵地上的“最美妈妈”。

(以上由区委组织部、华中路街道党工委、新洲乡党委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