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漢之際,有一篇記者採寫的稿子,就是武漢有一個小區沒有一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採訪記者也對這個小區的治理進行了一番探討和讚許。因本人研究城市居民小區已經多年,進入該文章詳細閱讀後,發現該小區的規模不過是區區104戶。

2月21日,湖北省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佈會。武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亞波表示,關於小區村莊的封閉管理,全市現有7148個小區,其中有物業小區是3159個,老舊小區、開放式小區還有3989個。實現全面封閉管理的難度非常大,但是經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從此次武漢疫情發生的眾多新聞梳理中發現,雖然各級各部門反覆強調要做到“應收盡收”,而“應收盡收”的基本條件就是要做到社會居住單元的無死角排查。但武漢在前期乃至中期,人們發現,這一情況並不如人意,其中本人觀察到,無法達到無死角排查的原因之一就是排查人員主要為社區工作人員的疲於奔命。

很多人不知道,城市街道辦事處下面有眾多社區,而一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下又有眾多居民小區。就本人所在地(雲南省紅河州)來看,一個社區居委會中的工作人員不過六、七人,當然省會城市可能會多一些。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社區下面有50個小區,那麼這個社區的人口數量會是多少呢?


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事實上,這個數據誰也無法回答清楚,很多人可能會說,以一個小區(如上例中的小區戶數是104戶)中的戶數乘以50不就出來了嗎?事實上完全錯了,上例中,乘出來的數字不過就是5000多戶,就是以5000多戶6000戶來計算,要讓社區的那麼很少的幾人人去做到無死角排查,那也是很費力的事,何況還會受到其它很多方面的制約如有的小區因為害怕社區工作人員到處走動排查沾有病毒而排斥社區人員進入小區排查。但是事實上,一個社區的戶數是遠遠不止這些的,因為小區的居住規模並不是固定的,而且我們國家目前也沒有小區規模的標準,那就更沒有小區規模的控制標準了。從新聞報道中搜索,有的一個居民小區,其實就是城市住宅項目,它的規模是非常大的,有的上千戶,有的數千戶,更有的達到上萬戶,有報道的更有超過2萬戶的超大型住宅項目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大型、超大型的住宅項目呢?其實就是建設單位或者地方政府只過重注重項目規模或者GDP規模,也就是很多地方推崇的“上大項目,大上項目”的結果。在這種只注重經濟總量,卻不顧項目交付後後期的社會治理的長期性難度來,這樣的後果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最典型的就是此次武漢疫情中社區、城市居民小區等基礎工作中,一些最基本的數據、人員情況無法及時、準確掌握。


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那麼,從有利於居民小區長期治理、有效治理、和諧運行的角度來看,城市居民小區的規模應當把握在多大規模為最佳呢?這個目前尚無定論。但是目前需要做的恐怕就是對於居民小區規模標準的制定和劃分。為此,本人在2018年7月,就根據城市居民小區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一個居民小區規模劃分標準的建議,那就是《我定了 “居民小區規模劃分標準”六類七檔建議,你認同嗎?》,發表在了頭條號“銳眼說小區”的文章列表裡,只可惜是,可能這個建議標準太超前,或者說跟人們熱議中的居民小區裡,與自己的生活關聯度遠遠沒有與物業公司的關聯度高,閱讀數只有區區的不足400。

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城市居民小區的綜合性,或者叫體系性治理,在疫情過後相信在眾多居民小區熱心人士、有遠見的業主委員會的建議和推動下,在黨委、政府相關部門的重視下,將會提上一個重要的日程上來。那麼,就請大家根據自己所居住小區的實際情況,討論並熱議一下,居民小區的規模究竟控制在多大規模為合適呢?


疫情來了,小區規模多大是最佳治理防控點?

雲南開遠101大廈,住商混合,住宅448戶,本人認為規模適中。

備註,《我定了 “居民小區規模劃分標準”六類七檔建議,你認同嗎?》一文,在“銳眼說小區”的文章列表裡,有興趣的朋友們,請關注後,到文章列表裡找了看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