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宇宙之先,混沌之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此物即道。一聲霹靂,混沌開闢,道生神仙,道生天地,道生萬物,猶如嬰倪,呱呱落地,生得偉大,生得喜悅。

生生不息之道,給神仙以威靈,給天地以承載,給萬物以繁榮,給人以歡喜,給人以愉悅,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光明,給人以幸福,給道教以靈魂。

生,道教中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道教一切活動均圍繞著它而展開。

一、道生神

因為有生,世間有了神。《玄綱論》說:“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那麼作為神明之本的道,是如何變成神明的呢?《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說:“道未變為神時,無端無序,無心無意,都無諸欲,澹泊不動不搖。乃變為神明,神者外其光明,多所照見,使有心意,諸欲因生,更亂本真。”同時強調“神本從道生,道者清淨,都無所有,乃變為神明,便有光明,便生心意,出諸智慧。智慧者,謂五欲六情”。

既然道生了神,那麼具體情況又是怎麼樣呢?《太上老君開天經》中說:道演化宇宙歷經洪元、混元、百成、太初、太始、太素若干大世紀。

在太初之前,道已經演化了三個大世紀,道的本體“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在第1個世紀洪元世紀開始化生宇宙天地。太初者,人民之初,故謂太初!太初之前,天地已經分明,太陽之氣、太陰之氣已經分明,先天尊神已經由道化生,道當然與神同在!但是神由道生,道為神之本。

道不等於神。質而言之,道化為玄元始三種炁,再化成三位至高無上的神,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他們是道之身。三清道祖為萬神之祖,三清道祖分無數炁化育群芳,皇天上帝、后土地祇、東王父、西王母、三官、財神等等一切神明皆稟一炁而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二、道生仙


因為有生,世間有了仙。對於神仙,一般指長生不死、修煉得道的人,《漢書?藝文志》稱:“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遊求於外者。”有時神仙也叫“仙人”、“真人”,統稱“仙真”。從廣義和道教神學來看,神是先天的,出於天地未分之前,稱先天之聖;仙是後天的,是世俗中修煉得道的人,稱後天仙真。

莊子將其分為真人、至人、神人、仙人等,真人指修真得道的仙人,至人指悟真大道的人,神人指神妙至真的人,仙人指修煉得道,神通廣大,變化莫測,而又長生不死的人。

在這當中,神人也好,真人也好,他們都離不開一個“道”,《道德經》第59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可見“得道”是“成仙”的前提,所以神仙是擁有道的。

《列仙傳》稱道教神仙東王公為“大道醇精之而形成”。《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222則稱西王母是由“西華至妙之氣”所化生,“生而飛翔,以主神元奧於渺莽之中,分大道醇精之氣,結氣成形”。《三官寶誥》則稱三官大帝“道冠諸天,恩覃三界”。《普化寶誥》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至皇至道”。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稱真武大帝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統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遂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昇。可見無論是先天的神還是後天的仙,他們均具有道性,正因為如此,人們稱他們為神仙。

再有長生久視是神仙的特質。長生久視,就是通過修煉,長久生存。長生久視的真實含義,是指肉體上的長生和精神上的不死。所謂肉體上的長生,就是在盡其天年(道教認為人的天年是一百二十歲)的基礎之上,進一步運用修煉接命之法,把肉體生命繼續延伸,直至達到極限為止,此即所謂長生,而非永遠不死。

所謂精神上的不死,就是通過性命雙修的真修實證,由性命合一,進一步證到天人合一,生道合一,將自身有限的生命,融入無盡的宇宙運化之中,從而達到生命的長在和永恆。千百年來,道教修道之士始終以守精固氣作為成仙之首要。他們把精氣神視為生命之三寶,提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合道即可長生不死,成為神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三、道生萬物


因為有生,世間有了萬物。道是“先天地而生”的,它無所不含,無所不包,是宇宙萬物的開始,是世界的本原,有了道才產生了萬物。也就是說“道生萬物”。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也就是說:道生混沌一氣,一氣分剖陰陽,為一生二;陰陽運化,而生天、地、人三才;三才既具,萬物滋生,為三生萬物。萬物涵養陰陽,即負陰抱陽,萬物在沖和之氣(道氣)中得到統一。由此可見,無形大道化生了有形萬物。神仙作為無形大道的象徵,他是有形的,就是說無形大道同樣衍化了有形之神仙。在這中間,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道教認為道衍化了神仙。在道教中,是道的存在形態,是事物不同層次的中介,是組成有形之物的“質料”,是天、地、人相互感應、相互作用的普遍聯繫物。在道教修煉中,是形和神的中間層次,他聯繫著先天和後天、人的中樞神經和自律神經,是由道術轉入仙術的中間環節。

總之,道教認為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通天下一氣耳,人在氣中,氣在人中,萬物皆須而生。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禍福,皆由主宰。在人體中,既聯繫著形,又聯繫著神,因之通暢既能修形也能修神。

這個有時也稱為道,它即源於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太平經》對其發揮道:萬物始於元氣,天地萬物莫不受其而生。元氣恍惚自然,共凝成天而名天一,分而生陰而成地,名為地二,上天下地陰陽合施生人,名三。三統共生,長養萬物。元氣派生的天地陰陽之氣皆有情有義。陽氣“好生”,陰氣“好殺”,合則萬物化生。元氣勝天道。

後來唐道士吳筠的《玄綱論》稱:“道為真一。太虛之先,寂寥空無,至精感激而生真一。真一運神,而元自化。元為無中之有,有中之無,曠不可量,微不可察,氤氳漸著,混茫無倪,萬象之端,朕兆於此。清通澄朗之氣浮而為天,濁滯煩味之氣積而為地。”杜光庭亦說:道即,又稱精或元。道本無形,莫之能名,為虛無之,混沌之宗,乾坤之祖,能有能無,包羅天地。

陳景元注《道德經》說:虛無生自然,自然生道,道生一,一變而有物。道為虛之虛。無之無,自然之自然,混洞太元,冥寂淵通,不可名言。然而動出變化,謂之混沌,即一。渾沌一,相離散生清、濁和三氣,各為天、地、人三才。

三才既具,萬物化生。張伯端《悟真篇》則以宇宙生成理論作為其煉養學說的基礎,將道與萬物的關係闡發得淋漓盡致,說:“道自虛無生一,便從一產陰陽,陰陽再合成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這樣就將無形的道與有形的萬物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四、道生活


因為有生,萬物有活。道生化萬物以後,萬物為了生存與發展,以道為榜樣,努力踐行大道。

宇宙有道,各星系與球體之間按照一定的定律運行發展。這個定律被稱為暗物質、暗能量。

微生物有道,在肉眼看不到的環境裡有序地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佈和分類進化。這個有序被稱為種。

生物有道,在自然環境中有規律地發生、發育、發展、消亡。這個規律被稱為基因。

植物有道,在陽光下、土壤中、水裡有序地繁衍生長。這個有序被稱為光合作用。

動物有道,在大自然中有規矩地繁殖生育,傳承衍生。這個規矩就是適合生存。

人有道,在自然界中有常地繁衍生息,傳宗接代。這個有常就是精氣。

人是宇宙萬物之靈,依道而行可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可天人感應,天人合一;可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可通天達地,出入幽冥;可身心健康,長生久視。

因此,人要活,必須重視生。重生、樂生是衡量人有無道有的標準,也是道教化人的基本原則,

對生命價值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是道教化世人始終不渝的傳統。《道藏》中首部經典《度人經》開篇便強調:“仙道貴生”。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卷114說:“要當重生,生為第一。”後來進一步發展為《老子想爾注》第25章說:“生,道之別體也。”劉宋時期《三天內解經》則宣稱:死王不如生鼠。隋唐之際問世的《太上老君內觀經》把道教化世人的理想追求概括為“生道合一”。

事實上,中國古老的道教自其產生便是一個重視人的現實生命的宗教,所以重生、貴生也是道教的一個基本特性。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道化生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萬物中又以人之生命最為寶貴,“天地之大曰生”,“生”與“道”是合一的。道教的各種經典中無不把“貴生”、“重生”和“養生”的思想作為其闡述的基本內容。在道教看來,生命是最可貴的,希望人人都能盡其天年,以至長生久視。道教《五符經》認為“天生萬物,人為最貴”。《洞玄靈寶齋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亦說:“夫萬物以人為貴,人以生為寶。”《抱朴子》說:“生可惜也,死可畏也。”《妙真經》則說:“德莫大於活。”

道教這一重生貴生的思想,是道教與其他宗教相比最富有特色的地方,體現了對人生的關愛。它不僅影響著人們對人生、生命的態度,也促進了道教對所有生命體價值的認知。道教從“齊同慈愛”的精神出發,要求人們要“慈心於物”,以一顆仁慈之心對待宇宙間所有生命,愛及昆蟲草木鳥獸,不要無辜地傷害任何生命。並在戒律中規定:不得殺害一切物命;不得燒野田山林;不得以足踏六畜;不得籠罩鳥獸等等。《太上洞淵神咒經》說:“道性本來清,救護一切人,普濟於眾生,太上布大慈。”道教對人生與生命的重視,體現了關愛人生的最大熱情。重人貴生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視人的生命、生活。

人的生命、生活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存的物質條件和生存環境,即物質生活;二是人的精神生活。物質生活與生存環境是要解決人們的生理生命的基本要求;精神生活是調解人的心理與精神追求。在物質生活中,道教教人少私寡慾,淡泊名利,以寶養生命之元真;並教人致力於和平、和諧的生存環境的營造。

在精神生活中,道教教人追求與道合一、逍遙無礙的境界。人生雖然會有種種困苦,但只要能以“常道”為大旨,不以鵬程萬里、斑鳩數仞為區別,只要心意逍遙,心靈寧靜,精神專一,所有的困苦都是身上的塵埃而已,抖落一下即能去掉,即能神清氣爽。

道教認為,“我命在我,不屬天地”,人人都具有道性,只要通過修持修煉,由生得道,由道得仙,由仙得真,必能達到生道合一、形神俱妙、與道合真的境界。但重人貴生的一切修持修煉,都要以入世濟世的“真行”為基礎,都要從處世為人開始提高個人的修養。對道教來說,追求神仙的修道與促進健康的養生是一致的,修道即是養生,養生即是修道。

道教認為,修道就是要通天地之化,運陰陽之用,源道德之妙,達性命之真。為此,要絕貪去欲,返樸還醇,遊心於淡,合氣於漠。寂然不動,因自然而行;虛心而冥,涵宇宙而無跡;無心而照,普萬化而無物。不以是非好惡,內傷其生,外傷其形。最終達到身心合一,形神俱妙,自由逍遙的神仙境界。

總之,一個生生不息的道,生神生仙、生天生地、生萬物、生人類,所以人要重生、養生,不僅要注重個人身心健康,更要普度眾生,讓社會的每一個人都過上健康快樂的生活,無愧於大道賜予人類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