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的前奏——“喋血飞虎山”

提起“松骨峰阻击战”,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不陌生,在作家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里面深刻的描写了松骨峰阻击战的震撼与惨烈,而提起松骨峰阻击战就必然要提起这场战斗的前身——飞虎山战斗。


我们先来看一下飞虎山的地理位置,飞虎山位于朝鲜的中部地区,是通往军隅里和价川的必经之路,军隅里和价川都是交通枢纽,共同组成一个大十字路口,南可通顺川和平壤、东可通德川、西可通龟城和新义州、北可通熙川和江界。联合国军要北上就必须要通过这里,并且军隅里还是联合国军北进的物资总补给站。沿着军隅里这条公路一直往北就是满蒲,而满蒲再往北就是中国,打下飞虎山就相当于拿下了军隅里,而拿下军隅里就相当于彻底推翻了联合国军的北进计划,并且切断了联合国军南逃的退路。接下了攻打飞虎山任务的师长杨大易第一个想到执行这项任务的人选就是335团的团长范天恩。杨大易派人将范天恩叫到了师指挥所,当面交代任务,任务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拿下对面的大山”。当天晚上,范天恩在一个废弃的矿洞里面召开了营长作战会议,范天恩在地图上与手下的几个营长交代作战细节,临结束的时候范天恩说了一句话“飞虎山往北就是满蒲,满蒲往北就是祖国”。开会的营长们都沉默了,因为他们知道这场战斗的重要性,可以说335团决定了整个战场形势的走向,只能取胜不能失败。

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的前奏——“喋血飞虎山”

1950年11月4日的拂晓,地图标高600多米的飞虎山沉浸在雨雾之中,范天恩在飞虎山侦查完敌情之后便亲自带领335团的所有官兵冲上了飞虎山。清晨5点,细雨变成了大雾,能见度不足10米,双方的枪和炮可以说是没有目标的射击,是双方的军官和士兵都无法得知对方究竟离自己有多近,在接近飞虎山主峰阵地时,双方终于展开了白刃战,寒冷的浓雾中到处充斥着格斗的喘息声、叫骂声。终于335团2营的一位叫做李玉春的指导员带领5连成功占领飞虎山主峰阵地,配合2营进攻的1营和3营也同时占领了飞虎山主峰东西两侧的高地。11月5日早上,联合国军集中优势炮火向飞虎山倾泻炮弹,而此时的范天恩则发誓一定要打下军隅里。等到傍晚,范天恩接到师长杨大易的命令,“停止进攻,就地防御”。原来,当时联合国军主力已经全部撤退至清川江以南,并在新安州至价川一线沿江布置防御阵地,此时再占领军隅里已经没有了意义。

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的前奏——“喋血飞虎山”

335团团长范天恩

而就地防御的335团则出现了麻烦,因为在进攻飞虎山时为了便于快速运动335团的战士将十字镐工兵锹一类的工具都扔了,现在要求就地防御的话工事没有办法挖,而与此同时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则开始了对飞虎山的反攻,战士们只好用双手和刺刀来挖掘工事进行防御。战斗打响的一个上午,在这个仅有200米长的山头阵地上便落下了2000多发炸弹与炮弹,双方对于飞虎山阵地反复进行了16次争夺,志愿军战士最后甚至用上了刺刀、石头和枪托,战斗一直处于胶着状态,双方打得难舍难分。范天恩知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敌人的飞机和火炮失去作用,但是这样打部队的伤亡也会非常大,弹药打没了,粮食也没了,部队从开始攻击飞虎山到现在已经坚守了4天了,情况越来越紧急。四连的一名机枪手梁仁江发明了一种“啃石头”的方法,嘴里啃着石头幻想着在吃东西,口水一多饿劲就差了,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志愿军战士仍旧没有放弃阵地,而是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来坚守阵地。

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的前奏——“喋血飞虎山”

整场战斗最艰苦的便是战斗的第5天,11月8日,联合国军盘算着山上的志愿军弹药应该打的差不多了,于是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美军出动了80多架飞机,数百门火炮不间断的轰击飞虎山志愿军阵地,等炮火一停,志愿军战士立即冲出工事用石头,刺刀甚至拳头与攻入阵地的敌人展开肉搏战,一名战士用一发60毫米迫击炮弹当做手榴弹投入敌群,一瞬间星条旗与八卦旗一起炸上了天,随着战斗胶着程度的上升,到最后飞虎山上的所有志愿军全部进入白刃战状态,撕喊声与呻吟声在飞虎山的阵地上长久地回荡,听的人毛骨悚然。联合国军士兵已经知道了志愿军士兵耗尽了所有的弹药,于是便采取车轮战术,一支部队进入白刃战一段时间后便后撤几十米休息换另一只部队上,混战从日出一直打到日落,阵地反复易手。第五天的晚上,靠着惊人的战斗意志,志愿军还是在最后一刻夺回了飞虎山,耗尽弹药的335团如同迎客松一般死死地将根扎入了飞虎山。

抗美援朝“松骨峰阻击战”的前奏——“喋血飞虎山”

11月9日凌晨,335团团长范天恩接到命令,从飞虎山阵地撤出并且后撤30里,脱离与联军接触。范天恩急了,原本好好的进攻变成了防御,血战5天不仅要放弃阵地现在还要后撤30里,范天恩甩给师长杨大易一句话“拼死拼活就落下了个撤退,再退就退到鸭绿江了”。其实范天恩不知道的是这是彭德怀一步大棋里面很重要的一环,335团对于飞虎山的进攻与死守是要让敌人产生一种错觉,志愿军是要主动进攻的,而在此时后撤则是要让敌人感觉到志愿军是能力不济守不住了才撤退的,这是一个诱敌深入的计划,范天恩的335团是一个诱饵,目的就是要把敌人引出来。

最后范天恩在不解中下达了撤退命令,事后据联合国军统计,进攻飞虎山的南朝鲜军第6师伤亡2500余人。为什么选择范天恩去当诱饵?因为他的团是38军112师335团,是志愿军主力军的主力师的主力团,只有他的进攻才是最真实最有效的,而当范天恩得知了整个战役部署知道自己是最重要的一环时,便继续将诱饵的角色当了下去,之后才有了著名的松骨峰阻击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