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相聲好,關鍵在於情商高,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有極其靈活的現場反應。有能力情商高,當然收入也讓很多人望塵莫及。下面我們談談,那些高情商具備的高級認知。
1、所有的創新本質就是不被認可的,因為創新看似是產品和模式的升級,實際上是認知水平的升級,我常說,認知水平決定思維上限,認知水平的差異,決定了人群甚至是階層的差異。紅海藍海說,不過是認知差異的表面形式。當所有人都認為是機會的時候,機會往往不是機會,因為太多人在盲從;而當絕大多數人看不到機會的時候,其實才是真正的機會,正如股市,當大媽都知道追漲的時候,看似資金湧入,實際上是末路狂歡。因此,所有創新創業,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即:看不起,看不懂,追不上。商業組織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有迭代;優質的商業模式,不被大多數人認可,但是不論個體還是機構,因為眼光或者是其他問題,投資或者是參與了創新組織的成長過程,在商業進步的浪潮中,創造了或者站在了潮頭,最終,便會不斷湧現新的巨頭和新的機構。正如我們熟知高領資本投了騰訊,今日資本投了京東,金沙江投了滴滴,商業歷史潮流中,總是後浪推前浪。
2、在談商業模式創新的時候,所謂的創新不僅僅是我們認為的技術創新,還包括了,模式,人群甚至是使用方式及消費方式的創新。從以前的地攤,到後來的商場,從線下賣場再到線上平臺,商品的本質沒有改變,改變的是消費方式;從以前的報紙,到後來的電視新聞,再到如今的頭條推送,獲取資訊的需求並未改變,改變的是獲取資訊的方式;從最早的裁縫做衣服,到條件好的去商場買成衣,再到如今起步過萬的定製衣服,人們對衣服的需求屬性沒有改變,改變的是需求的滿足形式;從路邊小攤吃特色,到去裝修豪華的酒店用餐,再到追求個性私廚,人們對於吃飯的需求沒改變,改變的是需求的滿足形式;從小面積到大面積,從平層到別墅,再從搶“房”,居住需求其實一直存在,只是人們對於附加值的認知在改變。絕大多數產品本身不具備競爭力,附加值才是其競爭力。
3、任何組織,都有個從萌芽到壯大到發展再到消亡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規律,是無法改變的。正如,人的生命一樣,沒有人長生不老,從幼兒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是個不可逆轉的成長過程,我們無法改變。我們努力,或者是為組織全力以赴,不是改變其生存與消亡的過程,而是延長其生存的週期,正如我們努力做事業,或者努力鍛鍊的目的,不是解決“逝”的問題,而是內外兼修,不斷提升我們“生”的質量,抑或者是我們生活品質和身體機能裡的問題,從而讓我們能夠更長久和更好的享受生活。全力提升組織的經營水平和管理能力,本質也是打造的持續生命力的組織,因為從某種角度來說,只要組織的生存週期足夠長,其實就等同於長壽。
4、不論做什麼,要有結果導向的思維。絕大多數人總是喜歡談自己是否辛苦,前兩天看到一個朋友的朋友圈,說了一句話“能力不夠,加班來湊”。加班不代表不對,但是因為考慮不周的加班,大可不必。不然加班的人辛苦不說,還不會被認可。很多人總是在該談結果的時候,談辛苦。很多人談執行力,其實何謂執行力?那就是在特定時間內對組織來講,是有價值的產出。不帶定義範圍內的辛苦,本質都是藉口。因為社會考核組織是以結果來考核,自然而然,負責人的組織也必須以結果來考核組織成員。否則,就是對成員的不負責。作為成員來說,任何不以結果考核的組織,是不值得信任的,也是不負責任的。
5、大多數人對吃苦的含義理解的太膚淺了,窮根本不是吃苦,窮就是窮,不是吃苦。種地的農民比你能吃苦,工廠的流水線普工比你窮,他們也成功不了。吃苦不是受窮的能力,吃苦的本質是長時間為了一件事聚焦的能力,以及在為了做一件事長時間聚焦的過程中,所放棄的娛樂生活,所放棄的無效社交,所放棄的無意義的消費生活,以及在這個過程中所忍受的不被理解和孤獨,本質是一種自控能力和自制能力,以及堅持能力和思考深度。大程度上來說,靠自己成功的富人,往往比窮人能吃苦,否則他就不可能靠自己白手起家。你會發現他富了以後做事情還是比你勤奮,還是比你能忍受孤獨,還是比你更有理想。這才是吃苦。
6、失敗並非成功之母,我們見過很多人不停的失敗,但是總是沒有成功,我們在談事情的時候不要看錶象,背後的邏輯需要去理。失敗本身不論多少次,不能決定這個人是否會成功,失敗之後的反省才能決定是否成功,一個人在同樣一件事上做的就是同樣一個地方不停的摔倒,只能說明他的智商不夠,或者是她懶於成長,一個真正優秀的人是要用創新的方法去解決舊的問題,這樣的話才會有更多的創新出來,所以失敗不是成功之母失敗之後的反省以及及時的改進才是成功之母。關注我,定期學習更多優質思維和認知,提升商業情商。
7、“應該”和“事實”是兩個對立詞。應該是理想,而事實則是現狀。所有不利於結果的情緒本質都是可恥的。比如你遇到批評,你的第一反應是奮起努力,而不是自怨自艾,表達傷感。正如我們慨嘆這個社會“拼爹”不公平,實際上不是“拼爹”不公平,而是因為我們不能拼爹。所以我們多數人對待所謂的不公。厲害的人物,都是能夠遇到不公,奮起努力,而不是因為不公,就消極墮落把問題歸結於客觀。很多人感嘆不公,實際上,生而為人的權利是平等的,但是社會有分工,人的地位就不可能平等,追求所謂平等的待遇,本身就是弱者的表現。很多人感嘆有錢人不幫人,但是不去考慮有錢人在努力的時候有沒有人幫他。強者原罪,弱者有理,這個現象恰恰是弱者尋求寬慰的渠道。
8、你看不透的看不懂的,不一定是錯的。任何人生哲理不過都是老生常談,唯一的差別就是你有沒有經歷。不過有些人一輩子經歷不到,或者經歷了也不懂得思考。和一位企業家聊天,發現他一直要培養的人,最後因為重視反而張狂,覺得團隊和公司沒了自己不行,最終的結果不歡而散。而自以為實力超群的他,卻在離開原有公司後處處碰壁,最後才發現,自己原來一無是處,原來公司的老闆看的上他,不是因為離不開他,給他平臺,不是因為非他不可。在平臺上所獲的的成就,造成他種種錯覺,錯把平臺當本事。殊不知,離了平臺,一無是處。但是等他發現的時候,已經為時已晚,再要回頭,已無退路。我常想,年輕人的勇氣,是一把雙刃劍,自以為是背後,是漠視了多少機會,錯過了多少忠告,也不可避免的走彎路,甚至是走絕路。
9、人們總是在尋找捷徑,女人愛財,男人好色,本質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對於男性來講,不論是個人需求還是後代考量,美麗是最直觀的考核方式,至於素質,那是接觸之後才會考慮的,很多人說這不是以貌取人嗎?實際上就是以貌取人。亦舒說:美貌十分膚淺,如果真的那麼膚淺,為什麼大多數人看不穿它?經濟社會,收入指標往往第一時間反應個人實力,雖然不是絕對,但是相對可靠。我曾經遇到企業家說,為什麼一定要買好的寫字樓並且把辦公室裝修好,因為客戶一看地段就知道你有實力,他們只管你看起來有沒有實力。這就好比上市公司,如果老闆開二十萬的車,股民會說這家公司快完了,但是如果買了倆邁巴赫,那麼大家都覺得這家公司賺錢。偏見一直存在,差異就是自己是否承認。
10、獨立的人格難能可貴,現階段社會話語權沒有掌握在專業且正直的人手裡。因為正直專業的人沒有精力閒言碎語,他(她)的時間都用在了求進與修身中;而那些總是嚼舌根的,既不專業也不正直,缺乏共贏的合作態度也缺乏專業的職業能力,但是它們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人後說人的閒事上。什麼時候廢人閒話沒市場了,社會就積極向上正能量了。所以從某種角度說,所謂的主流,並非真正主流。所以,《沉思錄》中說,我們聽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觀點,不是事實,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一個視角,不是真相。
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直至最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不僅是閱歷的增加,更是個人思維邏輯的升級。我常說,一堂課程,深者得其深,淺者得其淺,不同人聽同一堂課,得到不同的立意與收穫,正如一輪紅日,小兒看的是圓盤,常人看的是火球,而專家看的則是一顆存在大約45.7億歲的黃矮星及各種物理化學參數。差異就是,多數人看錶象看現象,真正的高手則是看本質。
歡迎轉發點贊,關注我,學習更多高收入的認知邏輯。
閱讀更多 商業情商思維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