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有多牛,曾兩次率領八國聯軍把秦國打的一蹶不振!

秦晉兩國地緣政治分析

秦晉兩國都是春秋時期雄心勃勃的大國,兩國爭霸時間漫長,從秦穆公繼位東進中原到晉國完全壓制秦國,長達七十年(公元前627年—公元前559年)。

從地緣上看晉國欲穩定中原霸業,必先壓制秦國,以解除其後方威脅;而秦國欲東進中原稱霸,必先打敗晉國。因而引起持續百年的秦晉爭霸戰爭。

晉文公在位時,向西徹底堵死了秦國東進的道路,向南城濮之戰有效的扼制了楚國北進的態勢,於是晉國得以稱霸中原。

晉國有多牛,曾兩次率領八國聯軍把秦國打的一蹶不振!


晉國霸業面臨的三重挑戰

晉文公死後,晉國霸主地位受到來自南方的楚國嚴重挑釁,秦國也企圖東進中原爭霸,晉國東部的赤狄時不時的向晉國騷擾,晉國麵霸業臨三方面的壓力。

晉國有多牛,曾兩次率領八國聯軍把秦國打的一蹶不振!

秦晉交惡,戰爭頻繁

公元前632年,晉文公請求秦穆公一同伐鄭,秦國派兵出征,但是秦穆公考慮到伐鄭只對晉國有利,於是背盟放棄攻打鄭國,並幫助鄭國防守晉國,秦晉交惡開始。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趁晉文公和鄭文公死後,突襲鄭國國都,晉國在崤設伏兵,崤之戰,秦軍措手不及、損失三萬,秦晉關係全面破裂。

前626年,秦晉爆發彭衙之戰。二十七年,秦派軍開始攻晉。

前624年,秦晉王官之戰,秦穆公親自掛帥攻晉,渡過黃河,攻佔王官。

前623年,秦晉爆發新城之戰,晉國出兵攻入秦國,圍攻秦國河西地區的刓和新城。

前620年,護送晉國公子雍歸國繼位的秦軍,因晉國把持朝政者改變主意,在令狐被晉軍伏擊,史稱令狐之戰。

前619年,秦為報復令狐之戰,攻打晉國,攻佔了武城,史稱武城之役。

前617年,晉為報復武城之役,攻佔了秦國的少梁,秦亦攻佔了晉國的郩。

前615年,即周頃王四年,秦康公集中兵力攻晉,企圖奪取桃林、崤山,控制東進中原的戰略走廊,但後被晉軍擊退。

晉國有多牛,曾兩次率領八國聯軍把秦國打的一蹶不振!

秦楚結盟,聯狄伐晉

崤之戰後,前626年,秦國釋放秦攻鄀之戰中所俘楚將鬥克,與楚國結盟,共同對抗晉國。晉國為保持霸主地位,也不得不在西、南二方對付秦、楚兩大國的挑戰。同時也聯合晉國東部的赤狄一起進攻晉國,晉國三面受敵,霸業岌岌可危。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在和晉國爭奪霸業的邲之戰中大獲全勝,楚國短暫稱霸。

公元前594年,秦乘晉與赤狄、潞氏作戰之機,曾發兵攻至河東之箕、郜。但在晉軍反擊下,敗於輔氏。

公元前578年,秦再次努力,準備聯合狄、楚共同攻晉。

晉景公重奪霸業

平定赤狄

公元前593年(景公七年),晉國派隨會滅亡了赤狄,徹底解除了晉國的後顧之憂。

晉國有多牛,曾兩次率領八國聯軍把秦國打的一蹶不振!

晉國平定赤狄後疆域圖

擊敗楚國

前583年晉景公即派兵在晉伐蔡攻楚破沈之戰中攻入楚國本土 ,使楚國霸業結束。

聯吳制楚

派遣巫臣前赴吳國,帶去大量軍事農業技術,同時幫助吳國訓練士兵騷擾楚國。

經過晉景公一系列的外交和軍事行動,晉國的霸業重新穩固。

晉國兩次率八國聯軍伐秦

麻隧之戰

公元前578年,秦國準備聯合狄、楚共同攻晉。晉得知後,先發制人,厲公親率主力及齊、魯、宋、衛、鄭、曹、邾、滕八國聯軍十二萬攻秦,深入關中腹地,在麻隧大敗秦軍,秦軍幾乎全軍覆沒。

麻隧之戰的失敗,使秦國數世不振,之後一百多年無所作為,不再對晉國西部構成威脅。而晉國在取得麻隧之戰的勝利後,完成了“秦、狄、齊”三強服晉的部署,中原諸國實為晉之屬國。公元前575年,晉厲公在鄢陵之戰中戰勝楚國,實現了晉景公重建霸業的願望。

公元前562年,秦乘晉主力在鄭,後方空虛之機,以援鄭為名,發兵進至河曲,在櫟擊敗晉軍。

公元前559年,晉為報櫟之役,率魯、齊、宋、衛、曹、滕、薛、及鄭等國聯軍攻秦,渡過涇水,大敗秦軍,推進至棫林(今陝西咸陽北),後因內部矛盾撤軍。

晉國有多牛,曾兩次率領八國聯軍把秦國打的一蹶不振!

春秋中後期列國疆域圖

晉國通過消滅赤狄解除後患,兩次聯軍徹底擊敗秦國,東敗齊國拆散齊楚聯盟,聯吳疲楚徹底拖垮了楚國,極盛一時。此後晉國無可匹敵,再次延續了中原的百年霸業,直到東南吳越兩國崛起北上爭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