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吃牛肉”真的只是作者虚构吗?

最近一段时间在家中闲的无聊,就又把水浒和三国拿出来翻了翻。在看水浒的时候,看到里面的梁山好汉聚在一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时候口水又一次不自觉地流了出来。特别是第二十三回中,武松路过景阳冈与店家的一段对话,代入感实在太强。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吃牛肉”真的只是作者虚构吗?

武松拿起碗,一饮而尽,叫道:“这酒好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买些吃酒。”酒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吃酒。”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

我们都知道,牛在过去是生产力的代表,特别是耕牛,政府往往会颁布一些律法来防止耕牛被屠宰贩卖。尤其是北宋,《宋刑统》里明确规定,杀牛马者,为首杀头,偷宰耕牛者,流放一年半。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吃牛肉”真的只是作者虚构吗?

那么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些地方都会或多或少考虑过这么一个问题:

梁山好汉们每到一处动辄大口吃牛肉的现象是否是作者虚构的呢?

有人说这是作者施耐庵的一个疏漏,除此之外,更多的说法是施耐庵是故意的,不这样怎么能够彰显梁山好汉们蔑视权贵、豪放不羁的性格呢?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吃牛肉”真的只是作者虚构吗?

我之前对这种说法深以为然,但是当我看到第三十八回宋江、戴宗和李逵三人在江州琵琶亭吃饭时,我突然想到,除了体现好汉们的性格之外,“吃牛肉”这种现象放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否也并非是虚构呢?

宋江见李逵把三碗鱼汤和骨头都嚼吃了,便叫酒保来分付道:“我这 大哥,想是肚饥。你可去大块肉切二斤来与他吃。少刻一发算钱还你。”酒保道: “小人这里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吃牛肉”真的只是作者虚构吗?

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下整本书中描写好汉们吃牛肉的几个场景。整本书共提到12次吃牛肉,分别是:

邯郸大名府石秀劫法场时去的一家酒楼;

两庄:史家庄史太公招待王进、桃花庄刘太公招待鲁智深;

两家野店:景阳冈野店;高唐州到蓟州的野店;

三家黑店:南山酒店、十字坡酒店和揭阳岭酒店;

偏僻处四家酒店:五台山下、沧州草料场附近、石碣村、博浪城军营外。

我们可以看出,除了大名府的那座不知名酒楼外,其余的除了黑店就是野店,要么就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而像江州琵琶亭这种有名气的酒楼是明确不卖牛肉的。而且本书描写吃牛肉的场景就这十几处,也并非像电视剧那般动辄就是吃牛肉。


以下是个人观点:

个人认为作者施耐庵除了通过这种方式表现出好汉们的豪爽性格之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吃牛肉”的情况是有可能发生的。毕竟每个时代都有那么一批为了100%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的“豪杰”们,不是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