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故事學古詩》第3講:這首千古絕唱差點遺失在歷史中


《跟著故事學古詩》第3講:這首千古絕唱差點遺失在歷史中

從小舞刀弄槍、差點成了小混混的他,經過發奮努力,“修煉”成為有才華的文人。開頭似乎預示後來,他此後人生的每一個閃光點都是不同尋常的:年輕時兩次應試落榜,他用一番堪稱“行為藝術”的舉動出盡了風頭;等到想要建功立業時懷才不遇,他寫下千古絕唱,但如果不是八百多年後另一位文人的慧眼識珠,怕要永遠遺失在歷史中。這就是詩人陳子昂的故事,那首詩叫《登幽州臺歌》。

【詩詞欣賞】

登幽州臺歌

唐·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詩人簡介】

陳子昂(公元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青少年時輕財好施,慷慨任俠,24歲舉進士,以上書論政得到女皇武則天重視,授麟臺正字。後升右拾遺,直言敢諫,曾因“逆黨”反對武后而株連下獄。在26歲、36歲時兩次從軍邊塞,對邊防頗有些遠見。38歲(聖曆元年698)時,因父老解官回鄉,不久父死。陳子昂居喪期間,權臣武三思指使射洪縣令段簡羅織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獄中。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

【詩詞裡的故事】

兩次落榜後,他做了一件事出盡風頭

先不說這首同學們都會背誦的詩,先來看看作者陳子昂。陳子昂,字伯玉,射洪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不過年少的小陳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陳子昂年少時就很聰明,從小喜愛舞刀弄槍,到了十七八歲,還不知書,如果這樣下去,他多半就是個小混混,家境好的話也不過是紈絝子弟。不過因為後來擊劍傷人,他開始棄武從文,謝絕了“狐朋狗友”,專注學習經史子集,因為本來天資就不低,所以沒幾年他就涉獵了諸子百家,學識不比自己的父親差。

古人讀書好,自然就要去應試,陳子昂也不例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想要到長安闖一闖,當時的大唐王朝建立了才44年。來到長安,陳子昂先是花了大價錢到國子監學習,他的目標很明確,要考上大唐的狀元。可惜第一次參加科舉的他落榜了,但很快他就重整旗鼓,回到家鄉繼續複習,誓要在第二次一舉考中。

信心滿滿的陳子昂第二次參加了科舉,可現實很殘酷,他再次落榜了。這時的陳子昂雖然對自己的學識仍舊自信,雖然有眾多朋友的勸慰,但他的心一定很壓抑很難受。就在這個時候,他做了一件出盡風頭的事。有人說這是一次最成功的炒作,但是如果沒有卓越的才華和過人的膽識,凡夫俗子也做不出這樣的事。

西市是唐朝長安最大的交易場地,陳子昂見到一位胡人在賣一把標價百萬的胡琴,當時的權貴富豪紛紛圍觀,但沒有人敢開口說話,陳子昂擠進人群,出千卷絲綢買下了胡琴,並高聲說道次日要宴請權貴富豪。第二天,在權貴富豪們的擁圍下,陳子昂捧著琴高聲說道,“蜀人陳子昂,有文章百卷,不為人知,這個百萬之琴,不過是一些靡靡之音,豈能留它亂我向文之心。”說完就把琴摔成三段,然後將詩文發給與會者,從此名聲大噪。一時間,權貴富豪都把和陳子昂來往當做榮耀的事,隨後在第三次科舉中,陳子昂也高居榜首,走上了人生快車道。

差一點,今天的我們就見不到這首好詩

講過陳子昂年輕時的風頭,再來說說這首詩。我不知道同學們第一次讀到這首詩時,是不是和我一樣,首先覺得有點奇怪,因為一會兒五個字,一會兒六個字,但讀完領會意思後,又覺得這首詩寫得真好。其實,這是一首雜言詩,在唐詩的江湖裡,出名的雜言詩並不多,陳子昂這一首算是代表作。在詩裡他寫道:追憶歷史,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展望未來,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麼時候?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獨自憑弔,我涕淚縱橫悽惻悲愁!

很明顯,這首詩描寫的是懷才不遇的悲憤之情,當時的情形也確實如此。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族李盡忠、孫萬榮叛亂,陳子昂跟隨建安王武攸宜出征,擔任參謀軍事。武攸宜領兵有誤,導致先鋒軍隊陷沒,陳子昂熱情進諫(提意見),但武氏因為他是書生就輕看他,不採納他的意見。幾天後,陳子昂再次進諫,結果激怒了武氏,被貶為軍曹。滿懷悲憤陳子昂登上幽州臺,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

今天我們能看到這首詩,一定要感謝一個人,他叫楊慎,明朝三大才子之一,《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他寫的。

這一年,楊慎在官場受挫,被流放到偏僻的雲南,但他沒有氣餒,而是認真讀書,研究歷代的詩文,當他翻到陳子昂的一篇小傳時,眼前一亮,因為這裡面還藏著一首詩,正是這首《登幽州臺歌》(詩名為後人所加),這時已經過去八百多年。楊慎提起筆來,鄭重地將這幾句詩圈了出來,並且認真寫下了批註,他認為,這一篇詩文簡樸大氣,有直追漢魏詩的風骨。在他的推薦下,各路文壇大咖們紛紛關注這首詩,使它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最後變得婦孺皆知,傳誦一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