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是为什么被奉为“梨园领袖”的?

铁宝说历史


大家习惯称呼戏班剧组为“梨园”,称呼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梨园”一词最初是唐朝长安城里的一处地名,后来在此修建了宫殿号称梨园。梨园在开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能歌善舞的人,戏曲歌舞从此以后就以梨园作为代称,到了宋元之际,戏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梨园之名也流传更广。

唐玄宗在位期间不但开创了开元盛世,作为一个皇帝更是文武双全,能歌善舞,在音律方面也是一个天才,他与杨贵妃在一起的霓裳羽衣舞曲在当时也是一绝。既有江南舞蹈的柔美,也有西域舞蹈的豪放,可谓是融贯中西,这也恰恰体现了当时的盛世。

在这一盛世下,唐玄宗大力支持梨园的发展,在他登基之后就把坐班的两三百个艺人全部集中在了梨园之中,在这里面对这些艺人进行培养,而他本人也经常去梨园中教授,因此被称为“梨园祖师”。

全国在这一风气的引导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享受之风。开元年间梨园也出了几个特别厉害的人物,一个是善舞剑的公孙大娘,另一个是善舞的谢蛮儿,最后一个则是李龟年。这三个人在各自的领域都代表了艺术的极致。李隆基设梨园,间接的提高了艺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戏曲舞蹈的发展。

对于梨园的性质,《辞海》中认为是“唐玄宗时教练宫廷歌舞艺人的地方”, 《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中则说“唐玄宗时,宫廷内专门训练乐工的机构”、“主要职责是训练器乐演奏人员”。李尤白提出:“梨园”是既训练演员,又肩负演 出的“皇家音乐、舞蹈、戏剧学院”,为我国第一所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则是 其院长,在他之下有编辑和乐营将两套人马。前者的职责,类似现在的创作人员, 后者相当于现在的导演和教师。要是你去戏院、剧团看戏,可千万别忘了这位“梨园领袖”唐玄宗。


奋豆爱历史


唐玄宗时期的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世界各国使者、学者和商人云集长安,在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下,音乐及歌舞艺术得到空前发展。

在此背景下,为了加大音乐传播力度和培养更多的新人,唐玄宗下令在太常寺之外,单独设立了管理和教授俗乐的教坊——梨园 ;在这个地方专门训练各类音乐歌舞人才。

唐玄宗精通音乐,善于歌舞,他不但组织在梨园举行各类歌舞培训,而且还亲自演奏乐曲,亲身示范各类歌舞技巧,身体力行传授技艺。

为了培养一批音乐新人 ,他在全国挑选了一批幼女组成音乐和舞蹈班,不间断培训基本功,确保了各类文艺人才的传承和衔接 。

唐玄宗开办的梨园艺术培训班,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艺培训专业化团体,所以唐玄宗被奉为后世戏曲梨园界领袖。


历史鉴春秋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712年__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

  为什么唐玄宗会被奉为“梨园领袖”

  人们习惯上称呼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

  

 

  

  唐玄宗是一个个人艺术素养比较高的皇帝,他精于多种乐器演奏,如琵琶、横笛等,尤其是羯鼓的演奏技艺最为高超。

  唐玄宗一生中参与了许多优秀音乐作品的创作,如《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凌波曲》、《紫云回》等等。后世失传的《霓裳羽衣曲》据传是唐玄宗所著。

  “梨园”本是长安的一个地名,是唐玄宗专门训练乐工的地方。当时梨园中还集中了一大批亚洲各国和少数民族音乐世家,大家一起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在唐玄宗大力支持下“梨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唐玄宗也因此被奉为“梨园领袖”。

 《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所做,曲调优美,构思精巧,是唐曲中的经典之作。安史之乱中,《霓裳羽衣曲》失传。南唐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和将该曲大部分补全,南唐破国后。被李煜焚毁。

  李隆基大力扶持梨园的发展,全国在这一风气的引导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享受之风,人们都在徜徉在这盛世之下。李隆基设梨园,间接的提高了艺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戏曲舞蹈的发展。


时光隧道2019


大家好,我是幻中诗,今天和大家谈谈“梨园”的故事。记得点赞关注吆!

人们习惯上称呼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弟子”。“梨园”是怎么和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的呢?“

在唐玄宗继位的前期,当时的唐朝盛世全国统一,经济特别繁荣,文化更是层出不穷昌盛一时,在当时的世界上,许多亚非国家的使臣、学者以及商人纷纷前来长安齐集。唐朝更是在受到这种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下,唐朝的音乐得到空前发展。唐玄宗本人素喜音乐,在公元741年原来隶属太平寺的倡优杂技人才划出来,设立左右教坊;又挑选好乐工数百人,在蔡苑的梨园内,对这群乐工进行了专门训练和培养。有关于这样的一个艺术组织——“梨园”的建立,《旧唐书.玄宗本纪》载道:“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越三百人余,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

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马仙期、李龟年、贺怀智等人都在梨园。此外,梨园中还集中了一大批亚洲各国和少数民族音乐世家,大家相互切磋,促进了唐朝音乐的发展。就这样,在有着高超音乐素养的唐玄宗的支持下,“梨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后世“梨园”因此而来,唐玄宗也因此被奉为“梨园领袖”

在“梨园”研究方面,算得上权威的是李尤白写的《梨园考论》,此书全面考证了与“梨园”有关的问题,而且还提出在西安建立“中国唐代梨园纪念馆”的建议。

谢谢!








幻中诗


这是古代靠音乐谋生的人群的一种挣扎,为自己脸上贴金。既然社会地位很低,那就攀附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吧,就如古代妓院里把管仲奉为祖师爷一样。

梨园在唐代是官方音乐歌舞管理机构的代称,位于长安皇城禁苑之内

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官方管理音乐艺术的是“乐府”,在唐代被教坊取代。

内教坊。 武德已来,置于禁中,以按习雅乐,以中官人充使。则天改为云韶府,神龙复为教坊。《旧唐书》

梨园位于长安皇宫禁苑内光化门北,原本是皇帝游宴的地方,《旧唐书》中最早出现这个地名是唐中宗时期,几次唐中宗在这里宴请皇亲、大臣。梨园里面还有球场,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可以在此观看马球、拔河等。后来李隆基时期,把教坊扩大了规模,并在梨园里亲自培训了一批宫女和歌舞伎。

元宗精晓音律,以太常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命右骁卫将军范及为之使,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於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女使习之。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唐全盛时,内外教坊近及二千员,梨园三百员,宜春诸院及掖庭之伎,不关其数。太常乐工动万馀户。《文献通考》 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旧唐书》 又选乐工数百人,自教法曲于梨园,谓之“皇帝梨园弟子”。又教宫女使习之。又选伎女,置宜春院,给赐其家。《资治通鉴》

《开元天宝遗事》中也有记载,“天宝中,玄宗命宫女数百人为梨园弟子,皆居宜春北院”。

(红圈处就是梨园大致的位置)

李隆基教过一批人学音乐,是历史上身份地位最高的音乐老师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音乐造诣很高,李隆基“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杨玉环“太真妃,多曲艺,最善击磬,拊搏之者泠泠然多新声。太常梨园之能人,莫能加也,玄宗命采蓝田玉琢为磬”,可不是一个只会洗温泉的傻胖妞。

在李隆基这个天才音乐家的指导下,这些人在音乐方面技艺进展很快,李隆基也逐渐开始有了能入耳的音乐听,于是,这些人“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

唐代之后,尤其是到了清代,梨园就成为音乐曲艺行业的代称,以此谋生的人也把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称为祖师爷。

至于具体谁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没有记载,估计是一位读过书的业内中人。我个人分析应该是元朝人可能性最大,一来当时知识分子没什么出路,大多投身戏剧创作,元曲兴盛发达是有其历史背景的。这些人有足够的历史知识,又感怀于必须靠从事这种下九流的职业才能吃上饭,只得认一个皇帝祖师爷来取得心理平衡;二来元朝统治者虽然粗鄙,但读书人顾虑一般比较多,离唐朝距离比较远,拿宋代皇帝说事儿没准会吃官司。

(据说是梨园遗址)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人们一提到唐玄宗,首先想到的是他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实际上他在音乐方面造诣颇深,设梨园,扩建教坊,推动了古代音乐界的发展,更被人称为“梨园领袖“。

唐玄宗从小就爱音乐,而且非常有天赋,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老天爷赏饭吃,所以在他六岁的时候就可以轻松弹奏各种乐器,而后在作曲方面也显露出惊人的才华,我们都了解到的《霓裳羽衣曲》就是他的佳作,至今为止都是流传千古并且难以超越的作品。因为爱好音乐,唐玄宗在继位后专门设置了音乐机构,因为设置在禁苑附近,周围有一片梨园,所以也就顺势将这个机构称为”梨园“,这个机构刚开始成立的时候设了音乐、舞蹈、戏曲几个门类,有点咱们现在艺术学院的感觉,并且开设课程开始讲学,唐玄宗在忙完政事的时候就抽空到梨园讲学,那个时候梨园的子弟们就自称是”皇帝梨园弟子“。

那个时候的梨园因为是唐玄宗一手操办,所以也代表了唐代音乐的最高水平,唐玄宗专门设置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不合格的人会被淘汰,所以那些进入皇家梨园的乐工们依旧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保证了音乐的质量,造就了一批音乐人才,比如像李龟年等人。但”安史之乱“后唐朝开始由盛转衰,很多梨园的艺人都为了谋生逃走,宫廷音乐走向了没落,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此后宫廷乐曲融入民间,人们也把古代音乐人统称为梨园弟子,这就是唐玄宗被奉为”梨园领袖“的由来。


小喇叭的历史观


因为唐玄宗是梨园的开创者,梨园这一词最初是唐长安城的一处地名,后来在此修建了宫殿就号称梨园,唐玄宗爱好音律舞蹈,在他登基之后就把坐班的两三百个艺人全部集中在了梨园之中,在这里面对这些艺人进行培养,而他本人也经常去梨园中教授,因此被称为梨园祖师。

梨园在开元年间培养了一大批能歌善舞的人,戏曲、歌舞从此之后就以梨园作为代称,到了宋元之际,戏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梨园之名也流传更广。

李隆基作为一个皇帝不但文治武功厉害,开创了开元盛世,在音律方面也是一个天才,他与杨玉环一起合创的霓裳羽衣舞曲更是当时一绝,霓裳羽衣舞既有江南舞蹈的柔美,也有西域舞蹈的豪放,融贯中西,是对盛世的反映。

开元年间梨园出了几个特别的厉害的人物,一个是善舞剑的公孙大娘,一个是善舞的谢蛮儿,最后一个则是李龟年。这三人在各自领域都代表了当时的极致,杜甫在观看了公孙大娘的剑舞之后都写诗盛赞。

在这一盛世下,李隆基大力扶持梨园的发展,全国在这一风气的引导下,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享受之风,人们都在徜徉在这盛世之下,民间又有剑圣裴旻、剑仙李白横空出世,正式他们的出现,让这盛世多了一许色彩。李隆基设梨园,间接的提高了艺人的社会地位,促进了戏曲舞蹈的发展。


历史黄金瞳


在古代戏班子的后台,通常会供奉一尊“老郎神”,也被称为“梨园神”。很多认为它的原型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为什么李隆基会被称为梨园领袖呢?

说起来,“梨园”这个词与唐玄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梨园本是长安的一处地名,由于唐玄宗选择在此处教演艺人,这也就成了宫廷培训和管理乐舞的专门机构。当时著名的音乐家马先期、李龟年等都在梨园,由于又有了李隆基参与,当时歌舞戏曲都很成功,李隆基还参与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凌波曲》等,反响空前,在有些超高音乐素养的唐玄宗的支持下,梨园得到了迅速发展,后世梨园因此而来,唐玄宗也被奉为梨园领袖。


重岐真好


历史上的有为君主、英雄豪杰们,最大的危机在晚年,因为上了岁数之后,他们很容易志得意满,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力,欲望打开闸门,想干嘛就干嘛。有一个专门的词语用来形容这种状况:晚节不保。

唐玄宗就是其中之一。也许是因为小时候过得太不容易、少年时惊心动魄、青年时英武圣明劳心劳力,晚年的唐玄宗想要好好犒赏犒赏自己。

(唐玄宗和杨玉环)

喜欢美色,就堂而皇之的把儿媳妇杨玉环占为据有;喜欢享乐,就怠慢朝政、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喜欢音乐歌舞,就在宫中专门开辟出一个院落,“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

这个院落的名字叫“梨园”,唐玄宗不但爱听音乐,还亲自下场培训乐工,所以被后人称为“梨园领袖”。

在音乐方面,唐玄宗不只是爱好者,还是顶级专家,音乐造诣非常高。据说三百多人同奏乐,谁要是错了一个音他都听得出来。当时所有乐器他几乎都擅长,尤爱琵琶、羯鼓、萧。

留下了《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还制定了《色俱腾》、《乞婆娑》、《曜日光》等九十二首羯鼓曲名,为唐朝的音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唐玄宗和安禄山)

为什么安禄山能得他宠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安禄山虽然是个大胖子,却能歌善舞,跟唐玄宗一唱一和的非常合拍。他最擅长的则是胡旋舞,旋转起来如同快乐的小鸟。

然而,不幸的是唐玄宗把安禄山看成性趣相投之人,安禄山却谋算着大唐江山,于公元755年起兵造反,虽然叛乱最终被镇压,大唐王朝却遭受了一次莫大的劫难,再不复当初的强盛。

而这一切,可以说都是唐玄宗造成的,唐朝本来有望在他手里变得更好,他却骄傲自满,真以为是万年江山了。看错安禄山只不过是他众多失误中的一个,哪怕安禄山不反,也会有其它事情摧毁大唐的根基,只看是温水煮青蛙还是摧枯拉朽。

可叹杨玉环,明明是被抢的,却成为了红颜祸水,为唐玄宗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还背负着迷惑君王的黑锅。杨氏的确依仗着杨玉环成为高门望族,满门荣耀,但这不也是唐玄宗造成的吗?他想要制衡李林甫,就重用了杨国忠。怪得了谁?

(音乐奇才唐玄宗)

还有安禄山,他认杨玉环为干娘,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讨好唐玄宗,和杨玉环本人关系不大。演技太好,唐玄宗信了他,和他成了音乐上的知己。

但当这位“知己”带着大军杀向长安的时候,唐玄宗傻眼了,靠音乐可平不了叛,只好仓皇西逃。

总之,唐玄宗被奉为梨园领袖没什么可称赞的,他的正职是皇帝而不是艺人,梨园偶尔去一下就行,全心投入进去可要出大问题。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缥缈峰下一粒沙


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广用贤能,开创了中国历史少有的盛世,这为中国音乐和戏曲发展提供了沃土。

唐玄宗好音乐,本身也精于此道,而且参与创作了很多作品,如《圣寿乐》、《小破阵乐》、《光圣乐》、《文成乐》》、《凌波曲》、《紫云回》等。

唐玄宗设立左右教坊,挑选好乐工数百人,在蔡苑的梨园进行专门训练。

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宫女数百,也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梨园法部,更置小部音声三十余人。”《旧唐书·玄宗本纪》载道:“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

所以,之后将唐玄宗称为“梨园领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