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大家好,我是看剧看片爱扯闲篇儿的禹飞。关注我!我们一起闲谈影视剧里的周边瓜。电视剧《庆余年》中有一位光芒四射的配角,他就是王启年。王启年总是妙语连珠、舌灿莲花,周围人与他相处总是很舒服。什么原因呢?真爱粉觉得,王启年总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而且勇敢地赞美出来;吐糟粉觉得,王启年就是彩虹屁吹得天花乱坠,充满想象力。

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人人都知道王启年马屁拍得好,可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他其实说话有分寸,办事也得力。不如我们一起去窥探一下王启年的说话之道。

赞美也要懂得迂回,直来直去容易尴尬

范闲初到京都,还在城门口就被王启年给拦下了。二人各怀鬼胎,王启年想卖地图,范闲私藏滕梓荆,心虚得很。不过,范闲还是被王启年的一句,“久闻小范大人大名”夸得很开心。二人并没一个美好的开端,王启年不仅拿粗制滥造的地图忽悠范闲,还私自倒卖范闲的《红楼》一书。在监查院两位冤家终于聚首。这位王启年来说是个危机。他立刻上演苦情戏,谎称家中妻女全病了,自己亟需凑钱照顾妻小。范闲果然上当,正在安慰他之际,同僚破门而入,揭穿了王启年的谎言。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范闲并未生气,反而觉着他有趣。王启年见到范闲的反应,马上秀了一波蜜糖话,甜到连范闲都觉得手上的冰糖葫芦没那么酸了。话说王启年着实聪明,他没有夸范闲。因为对他了解不多,从外表夸起的风流倜傥已经用过两次了。还不如采取迂回战术,夸一夸他拿着的冰糖葫芦——红润剔透,似圆非圆,绝非俗物。王启年说,只有这样的冰糖葫芦才能配得上范闲的气质。范闲先是一愣,后来爽快地把冰糖葫芦送给了王启年。王启年连声道谢,接过来就要吃。到此王启年成功获得了范闲的好感,两人也算化干戈为玉帛。

有时候夸赞别人时,除了用到直接的表扬外,还可以试试换个角度,比如身外之物,比如他人之口。毕竟大家说的好,才是真的好呀。

讲话的顺序很重要,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范闲入监查院帮滕梓荆调查家人下落,王启年刚好是管理文卷的文书。当日王启年并未把文卷直接给范闲,而是次日入府去送。文卷显示滕梓荆一家被杀,范闲觉得其中蹊跷,不惜深夜暴打郭保坤询问真相。原来郭保坤只是背锅,范闲意识到文卷有假,打算找王启年算账。其实,王启年早已一路尾随,想看看范闲接下来的举动。三人会合,王启年带他们去了城外一处宅子,那里住着滕梓荆的妻小。滕梓荆见到了久别的妻子,秉烛夜谈。

王启年则在院子里接受范闲盘问。王启年承认听到滕梓荆的死讯后,担心有人会加害他们孤儿寡母,于是擅作主张帮他们搬了家。范闲不懂与滕梓荆并无深交的王启年寓意何为,便出言不逊。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王启年只好以退为进,说自己就是跑跑腿,愿意为范闲效犬马之劳。范闲不听,又数落王启年与滕梓荆非亲非故,还愿意出钱保全他的家小,甚至不惜欺上瞒下。王启年赶快承认,自己失职,非常惭愧。见着王启年态度还算诚恳,范闲也不板着脸了,还夸王启年的心里倒是藏着热血。王启年顽皮地回搭,“大人真是明察啊,我晚上吃的是鸭血粉丝汤,现在还热乎呢。”

看着油嘴滑舌的王启年,范闲不仅感慨,一个书吏而已,监查院真是藏龙卧虎。王启年马上回,“大人才是人中之龙,慧外秀中。”范闲听罢,一脸嫌弃,还不忘嘱咐王启年,滕梓荆一事不可对外说。王启年机灵地反问,“滕梓荆不是被大人给杀了吗?”范闲再次感激,王启年觉得受不起,拿出了给滕梓荆妻子买房子的地契,让他付账。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试想一下,如果王启年一见到范闲和滕梓荆就说自己多么热血,多么替他人着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滕梓荆的家小弄出城外会怎么样?滕梓荆和范闲虽然感激,但也会很反感吧?

很多人觉得自己说话别人不爱听,其实和说话的顺序有关。别把自己的感受看得那么重要,也别太把自己当回事。要让别人先发现你身上的闪光点,留下好印象是才能开始一段愉快的对话。

不急于反驳,适当的认输才明智

牛栏街刺杀,滕梓荆为救范闲而亡,范闲不眠不休地查背后真凶,王启年一直陪在他身边,甚至不惜夜闯监查院为范闲查消息。没有滕梓荆的日子里,范闲习惯了向王启年喋喋不休。范闲终于查到司里里头上,可惜晚了一步,等他和王启年赶到醉仙居时,司里里早已逃走。一时没了头绪的范闲很是郁闷,王启年提醒自己其实还擅长追踪之术,可以随他一路离京,千里追行。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两人精彩的头脑风暴发生在追赶司里里的路上。首先就司里里的逃跑路线开始讨论。王启年得到消息是司里里离京之后,一路向北,化身6人,分不清哪一个才是她。范闲觉得那里不对,又说不出具体那里不对,只好跟着王启年循迹追踪。结果王启年在京都信鸽的必经之路上打起了鸟,从而比监查院一处督办朱格还先得到司里里的消息。王启年凭借多年的追踪经验告诉范闲,光在后边很是被动,只有能猜出对方的逃跑路线,才能将其抓获。两人于是看起了地图。王启年觉得司里里北上,一路上必然要绕过关隘,这样的路可不多。他发现有一个镇子,司里里定会在那里歇脚。但是朱大人肯定也能看出,监查院恐怕早已布控,将她擒获。王启年建议范闲在押送司里里回京时,半路提人。

两人正在奋力奔袭之际,范闲突然醍醐灌顶,猜到了司里里逃跑的秘密。他问王启年,司里里为何要烧船策马,引人注目的出逃?王启年一下语塞,“为了告诉别人她逃了?”虽然王启年不敢相信自己能说出这么无脑的话。但范闲听在心里,没错这就是司里里的障眼法。真正的出逃路线是一路向东,乘船出海,海上归齐。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在分析司里里逃跑路线时,王启年和范闲发生了分歧。可是王启年没有一味地摆出资深的姿态,而是会随着范闲的思路去分析,还在无形间给了他最关键的提示。当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的时候,不要急于反驳,也许会有另外一种思路,打开全新的视野。如果碰上强势的对手,对方非要让你认输才肯罢休的话,那你认输反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当一个人陷入极端的时候,他是不会接受其他信息的。所以不管你怎么劝说都是没有用的,你只需要保留自己的意见,认输就好了。

说话就像拉弓射箭,要张弛有度

在王启年的协助下,范闲不但捉拿到司里里还大张旗鼓地把她带回了京都,关在监查院的大牢里。通过单独审讯,范闲得知胁迫司里里对自己出手的人是林珙。没过多久,林珙就死了。林相、太子,甚至二皇子都想知道,是不是范闲所为。范闲咬死,司里里对自己未提及牛栏街刺杀的主使,以此摆脱干系。但太子第一个跳出来不信,他趁陈萍萍不在,大闹监查院,打算执剑硬闯。范闲自感危机无比,告诉王启年,若司里里觉得太子也能保她性命,出卖自己,恐怕会死很多人。眼见太子就要闯入,陈萍萍帅黑骑及时赶到。太子一下气势泄了一半,还在硬撑,质问陈萍萍是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此时,王启年出手了,他在远处投刀,给了监查院众人抬走太子的理由——有刺客,保护太子。王启年的一举一动,范闲都看在眼里。从黑骑突然出现,助他抓捕司里里开始,他就觉得王启年可能是陈萍萍的人。这次王启年当着他的面为院长解围,更加证实了他的猜想。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王启年自知此事瞒了范闲一段时间实在理亏,他手捂双眼,羞愧难当。范闲气得不知该说点什么好。还是影子及时赶到,打破了两人的沉默。

当着陈萍萍的面,王启年承认是院长让他待在范闲身边的,剩下的就不再解释,转而退下,让陈萍萍单独和范闲聊聊。王启年就在监查院门口等范闲。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范闲出来后,果然没好气地讽刺王启年是院长嫡系,将来前途无量。王启年此时终于绷不住了,拉住范闲的胳膊告诉他,一切都是交易。王启年在范闲来到京都之前就打算离开监查院。因为这里已经背离了它成立的初衷,好多人以爱国的名义,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对同胞下手毒辣。他生来心软,看不得这些。但是院长发现他和范闲走得挺近,就让他答应在自己回到京都之前,留在范闲身边。范闲听后,沉思片刻,问王启年接下来要去哪?王启年说要追随范闲,为了表达诚意,一项视钱如命的他,还决定拿出两文钱,请范闲吃面。

人们都讨厌欺瞒和背叛,王启年对范闲是两样都做了。犯错就要认,但是解释的过程中应该留有沉默的时间供大家反思。对话也要留白,总是剑拔弩张,弦是会断的。张弛有度,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不好吗?

交情到了,自然就会言深

自从滕梓荆死后,王启年就成了范闲的跟班,时不时地还得客串车夫,哄哄范思哲和大宝,两人的日常对话多半都是插科打诨。王启年也是一副拿钱办事的做派,从没向范闲表过忠心。不是他不忠于范闲,其实他心里早已认定范闲,只是没到说那种生死相随的话的时候。出使北齐为王启年提供了机会。

范闲通过肖恩的讲述,断定庆帝就是自己的父亲。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究竟是做一个臣子,还是做一个皇子?范闲把心中的想法第一个说给了王启年听。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因为王启年是他为数不多可以信任的人。当王启年看到沈重的妹妹来找言冰云后,他不免担心地提醒范闲,已经招惹了上杉虎,再去招惹沈重,恐腹背受敌。范闲也承认这不是他一贯的风格。从澹州到京都,从南庆到北齐,那么多的事端,范闲觉得大多是时机寻上人,他只是见招拆招,很少主动出击。究其原因,是他只想好好活着,想轻松地活着。至于活着的目的,范闲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王启年也不去深究,只夸范闲是无欲则刚。

范闲真是马屁听多了,都懒得反驳,自顾自地又说了起来。他说自己现在变了,他找到了活着的目的,有了要做的事情。范闲甚至直接告诉王启年,他要做监查院的主人,成为庆国第一重臣。只有这样才能查出母亲叶轻眉被害的真相。调查过程中还需要帮手和朋友。

王启年听懂了范闲的意思,马上向他表露心迹,表示愿意追随。范闲说还不够,王启年立刻就想到了言冰云,也提醒范闲收服言冰云并非易事。范闲说自己愿意试试,还嘱咐王启年两人的此番对话不要让第三个人知道。

《庆余年》:王启年不只会拍马屁,还懂说话之道

王启年答应的同时,还说自己不会讲话,但如果范闲真的想往上爬,可把他当作梯子。范闲有些感动,问王启年活着为了什么?王启年有些不好意思地表示,是为了夫人和女儿。范闲夸他说得好,也说他不是梯子,是伙伴。到此,范闲终于与王启年交心。王启年成为范闲麾下第一谋士。

这是王启年应得的,他一直都在等范闲对自己敞开心扉。但他从来都不着急。若不是范闲主动提起,王启年绝不会和他聊抱负、理想之类特别有深度的话题。另外,以王启年监查院文书的身份,他能获得很多消息,他不可能不知道范闲是叶轻眉的儿子,但他从未当着范闲的面提过他的母亲。因为这种涉及隐私,又容易让人陷入悲伤的话题,交情未到,又无法掏心掏肺实在是让人无所适从。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愿望,但学会倾听是表达的第一步。说话的艺术是我们一生的修行。正所谓,无招胜有招。往往随口一说,听者入了心,动了情,左右了判断,计较了得失。说者知与不知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呢?

*原创不易,感谢大家的支持。加关注,才不会错过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