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这个月,本索斯明显神经衰弱,精神颓靡,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

并不是因为我人到中年,身体不济,而是我接触了这部高配置的迷人电视剧《庆余年》。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原本呢,对于穿越题材的剧目我本人是绝对无感的,但海报上陈道明的照片深深吸引了我,抱着同情老戏骨的心态观看了这部剧。谁知一入此剧无法自拔,深深陷于剧情中紧凑的权谋斗争中。

是我误会了陈道明老师,《庆余年》的剧本及制作绝对是上乘。看到现在,甚至发现我都误解了这部剧本身,这根本不是穿越题材,而是科幻题材。

最重要的是,它也不是个背景架空的古装科幻剧,而是实实在在的魔幻现实主义职场剧。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范思辙:稻盛和夫的《干法》精髓

范闲从婴儿时期开始就是一个装着现代全部记忆的人。

他的记忆最初在剧中展现光彩的地方,就是能够默写出《红楼梦》(剧中叫《红楼》),并且一个不小心,让此书在坊间大肆流传,京都城中读过此书的人都纷纷奉范闲为才子。

郭麒麟在剧中扮演的角色叫范思辙,多么贵气的名字。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范思辙在得知范闲的《红楼》被世人热捧的时候,就想撺掇范闲合开书局,这时候范闲问了范思哲几个问题。

为什么要开书局?范思辙回答说,因为想赚钱。

范闲又问,赚钱干嘛?是要去赌钱还是要去妓院?

注意范思辙的回答。他说这件事他倒是没想过,他就是觉得赚钱本身是一种乐趣,至于赚钱之后要干嘛,他并不关心。

这不就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干法》一书中提倡的工作态度吗。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信(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一生创办两家世界500强,这是在全球范围来看都傲人的成就。

稻盛和夫相信,无论什么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产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会产生向下一个目标挑战的积极性。

《干法》一书中的主要思想是: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当你极度认真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你的心性就会发生变化,认真做事本身能够提升心智,也能够带给你愉悦感

在西方人的思想中,会把工作和生活对立,所以“罢工”在西方国家是常见的。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稻盛和夫认为东方人,尤其是他们日本人,向来就是崇尚勤奋的。只不过在西方思想的带动下,很多年轻人会先天地将工作看作成“必要之恶”,这就丧失了原本文化氛围下,工作可以带来的乐趣。

在京瓷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最锻炼它的客户是松下。京瓷成功之后,稻盛和夫曾经找到松下幸之助,他深深地鞠躬道谢:谢谢您当年锻炼了我。

松下是当时京瓷的大客户,每次都会把采购价格压得很低。每次松下压低10%价格,都会有大量的公司退出,最后只有京瓷接单。稻盛和夫把松下的每次压价看作是一个挑战,你压价,那我就研发出更低成本的好东西来。

最终,当欧美公司来日本寻求合作的时候,没有任何公司能和京瓷相比。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请注意,不要把《干法》看作单纯劝你努力工作的鸡汤。稻盛和夫提倡极度认真工作的态度,但前提是,你必须相信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当你认可工作本身能够带来喜悦感之后,就不会觉得努力工作是一句干瘪的空话。

没有人提倡你耐着性子进入一种苦行僧的工作状态,而是你要试着去相信工作本身能够带来喜悦感。

几番尝试过后也会发现,它的确会带给你其他事情难以赋予的成就和喜悦,一点点燃烧自己的热情,不用太久,你自然就是一个从心底里热爱工作的人。

就像是范思辙的那句话,他就是喜欢这件事而已。

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大部分人都用工作到六十岁左右,与其生熬,不如放下对工作本身的芥蒂,找到它能够带给我们的快乐。

王启年:扮猪吃老虎的老江湖

《庆余年》这部剧给我的欢乐主要来自于这个满脸褶子的王启年。

他爱财、小气、贪生怕死、怕老婆……这些看似都很负面的小特质,却没耽误他成为男主范闲身边数一数二亲近的人。

别被他人畜无害还略带可爱的外表骗了,细细来看,王启年的职场情商在我们大部分人之上。

1、平时不藏拙,关键时刻真顶事。

如果你看过这部剧,可以想一下王启年是个什么样的人?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可能就是贪财。

是的,这就是他的一点高明之处,不藏拙。

工作中,反而是对于一些有野心的人来说,常常会走入一个误区,就是喜欢藏拙。

我也看过很多职场作者,有不少人是鼓励藏拙的。意思是你在工作中的机会有限,肯定是要抓紧表现自己好的方面才对。

引入一个关键性词语:预期管理。

你要清楚一点,在藏拙的同时,就是在无意识地把对方对你的预期拉高。而这样是不利于你在日后的“一鸣惊人”。

曾经有个高管对我说,你要用谈恋爱的心态来面对领导。男女双方第一次见面,千万不要急着把自己所有优秀的点一次性地表现出来,因为如果这么做之后,你这个人对她而言就没有探索价值了,以后你再做什么也都在对方的期待中。

相反,要像王启年学习不藏拙。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平时小事,不用太较真,不行就不行。但你看在最近播出的一幕中,范闲夜闯皇宫,王启年答应为他保密,在陈萍萍三番五次地要挟质问之后,他还是咬着牙说这事和范闲没关系。

别看王启年平时是那么个贪生怕死的傻形象,真到关键时候,他真能站出来扛事。

范闲在知道王启年最初是陈萍萍安排在他身边的眼线之后,和他交流了一番,王启年简单做了一下自我介绍,范闲十分惊讶,感叹他平时呈现出这么一番形象,没想到还是有点才能的人

这就是下属对于领导的预期管理起到了作用。

2、不给身边人压迫感

看过《庆余年》的人中,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对王启年有恶评。

在剧中看,王启年这个人物好像也没明显跟谁有矛盾。

这是因为,他本身的人设就是一个容易交流的人。这在工作中尤为重要。

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班级里那个积极回答老师问题的学生,俨然一副好学生姿态的人,往往在同学中会被一些人孤立。

并不是大家不喜欢好学生,而是不喜欢这个人呈现出的好学生气质。

工作中也是一样,把积极努力都写在脸上的人,也常会被同事们孤立。

这一切的原因,就是你在无形中给身边人带来的压迫感。大家知道你是在努力,在积极,而这原本没什么不对,又不能说你什么,但在你身边确实又会不舒服,所以只能选择孤立。

高手就是王启年这样,我不信他具备这么多才能是天上掉下来的,人家肯定也是努力过才得来的,但他就能通过自己的言行做派呈现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

不要觉得“我努力还得看别人脸色吗”。

积极努力是好事,如果能在同时控制对别人造成的压迫感,锦上添花,不是更好吗。

3、能力大于野心

我曾经写过一句自己很满意的话,你的能力必须比你的工资多1块钱。

很多人会对于自己的工作欲求不满,就是我明明不止于此,为什么才赚这些工资?

事实上,职场中最健康的状态就是这样。你有没有想过,能力和野心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必然不是相等,不然野心也不会叫“野”心。

能力也不要小于野心,因为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通常一个人的能力长期小于野心,就会变成一个扭曲的人。

无论是秦桧还是赵高,纵观古代奸佞之人,他们不是没有才能,相反,才能非常强大。问题就出在他们的野心上,长期处于能力和野心的逆差状态中,任谁都受不了。

能力不匹配野心的现实表现,无非就是正常路径无法到达。久而久之,如若不调整,那只能靠走歪路奔向野心到达的前方。

最好就是像王启年一样。能力大于野心。

范闲给点碎银子,他就乐呵呵,也不想着权倾朝野,也不希望大富大贵,他就想当个普通的庆国公务员而已。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这算是自己对自己的预期管理,当预期降低了,幸福感自然也就上来了。

4、敢于开口,见好就收

剧中,贪财的王启年三番五次地向我们展示了他和领导谈薪的能力。

首先,敢于开口。

职场小白往往羞于向领导谈起薪水问题。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只要你确定自己不是在提一个无理要求,就大大方方地说就好了。行就行,不行再说不行的呗。

当我们做一件事之前,你把它想得越复杂,可能执行起来就会越复杂。相反,你简单地去做,就会简单地得到答案。

工作描绘得再高大上,从社会本质上来讲,也是员工出售自己的时间精力换取财富。

这是自己赢得的权益,大胆谈,没什么可避讳的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其次,见好就收。

不要矫枉过正,我在职场上见过好多人对于谈薪这事的状态,基本就是两个极值。

先是不敢说,一番心理斗争之后,把自己火拱上来了,到了领导那叮当一顿要,搞得领导一脸懵。

谈薪是个冷静的是,需要双方都有冷静的状态。你心平气和地说,对方才能仔细琢磨你说的话。

尽量为自己争取利益,但如果对方给出合理的理由,也不要非如何如何。毕竟日子很长,工作从来都不是一锤子买卖。

如何掌握尺度?可以参考王启年。

范闲:头很铁的空降兵

范闲原本生在儋州小城,是被皇上一道圣旨调回京都,被迫之下,才卷进权谋斗争中的。这也是本剧的一条主干剧情。

对于原本就在京都中纵横捭阖的各家来说,范闲就是个空降兵。

而作为成年人的我们都懂一点,那就是空降兵往往不会有什么被温柔以待。《庆余年》中,范闲从要出老家开始,就危险不断,到了京都,更是众人的眼中钉。

但这丝毫不耽误他乘风破浪。

职场中,空降兵的形象很常见:

刚刚入职的新同事、别的部门调来的人员、获得晋升的小领导等等

除去范闲的主角光环,以职场的视角来看待范闲面对的3次战役。

1、PK范思辙的娘

儋州小城的范闲来到京都投靠其父亲,父亲现在的夫人不是范闲的生母,很自然地,她视范闲为自己的眼中钉。

剧中场景大概是这样,一家人围坐饭桌,范闲开口便问:您是要杀我吗?这一问,引得范闲的父亲吹胡子瞪眼,吓得对方连忙否认,赶紧给范闲夹菜。

再加上日后范闲对范思辙很好,当做自己亲弟弟一般,一家人也没再有过什么芥蒂。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2.杀死程巨树

这段我个人认为是剧中特别亮眼的一部分。

程巨树是北齐国人,他杀死了范闲的好友滕梓荆,范闲当然想要报仇。但是因为当时正值庆国和北齐处于开战前夕的紧张时刻,北齐有人用战争信息交换程巨树。

家国面前,个人恩怨当然显得微不足道。官方不允许范闲报仇。

最后,范闲没顾阻止。他当街,在庆国京都的子民面前,亲手杀死了程巨树。

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皇上得知此事,说,他如果是私下杀人,是大过。反而是当街杀人,有功无过

因为两国开战在即,这一杀,鼓舞士气。

还有一个小细节,当时王启年为范闲在城外树林找到了隐秘处,范闲拒绝了,他要当街杀人。可巧就巧在,监察院提前在小树林布好了埋伏,如果范闲真的去了,肯定赔了夫人又折兵。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3.智斗长公主

长公主是皇上的妹妹,手眼通天。

范闲在夜闯皇宫的时候,偷听到了长公主暗通北齐国的真相。

思来想去,他用了一招简单粗暴的办法,

把长公主的罪行写在纸上,撒了满大街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

范闲应对敌人的办法基本就是一招鲜,把见不得人的小动作捅到阳光下

身为职场人,这绝对是应对职场小动作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想要做到这点,首先,你必须不做亏心事

如果在职场中真的遇见了不公待遇,千万不要用同样的小动作回过去。

辩论中有句话,叫不要互抡王八拳。意思是你如果想要说服对方,两个人就要拿出逻辑来,不要一个说就是就是,另一个说就不是就不是。

他人别有用心,你要无愧于心。同样都是小动作毫无意义,要把节奏带到你自己这边,将这种莫须有的暗战升维,放在阳光下,曝光在众人眼前。

你身正不怕影子斜,好坏自有评述。

其次,能力就是职场人的胆。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不要怕冲突,但谁都不可能说不怕就不怕的。

在商言商,在职场聊工作能力。你最大的底气来源,没什么别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力。只有能力上去了,才有足够的底气应对各种突发的状况。

我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办公室斗争怎么办,或者如何面对办公室政治等等。

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也不是不爱回答,是我的答案真的不精彩。

就是凭借你自己的工作能力,在阳光下战胜对方。

所有教你斗争心法的人,要么是蠢,要么是坏。

职场,说到底也是以工作为主要核心的地方。当然,水至清则无鱼,哪里都有莫须有的坏人坏事。但真的不要让这些事过多得占据你的经历和思想

大道至简。尔若战,便战。我们可以在阳光下好好战。


范闲、范思辙、王启年……《庆余年》明明是部职场剧


人间正道是沧桑,这真不是出世的人说的一句废话,而是入世的人需要参悟的至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