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身为人臣为什么敢登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蓝星永恒


霍去病所谓的“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 其实和东汉窦宪的燕然勒石是一样的,勒石立碑刻字纪事

秦始皇数次巡游天下,在祭拜名山的同时,都刻石碑纪事。这在《史记》都有清晰的记录。

霍去病远征漠北,率领的都是士兵,不可能有什么祭祀典礼之类的东西随军。即:在战事中,霍去病不可能有祭祀典礼所需要的物件,因此霍去病的所谓封禅不可能是汉武帝封禅泰山那样正规的祭祀典礼。

和秦始皇一样勒石刻碑,到是非常可能。无非和今天的人到处喜欢刻着“某某到此一游”一样。

前有秦始皇勒石刻碑纪事,后有东汉窦宪燕然勒事纪事,霍去病在漠北勒事刻碑纪事,有只不过是当时北方盛行的一种文化,和汉地的封禅是两回事。

勒石纪事是在埃及、希腊、西亚等地区是常事,并不稀罕。处于西部的秦国,因为和游牧民族接触,而让秦始皇有这个习惯。

霍去病、窦宪也都是在匈奴这个游牧民族地区内才勒石纪事,说明勒石纪事在北方游牧民族流行的纪念方式。霍去病、窦宪在漠北勒石纪事,是遵从匈奴风俗的方式,以勒石纪事方式进行震慑。

北朝时北魏的佛教雕刻,说明了勒石纪事的盛行。

总之,霍去病所谓的封禅,是北方流行的勒石纪事,和汉朝的封禅祭祀是两回事。

秦始皇虽然封禅泰山,但却勒石纪事。之后封禅泰山的汉武帝及之后所有封禅泰山的皇帝,只有封禅祭祀典礼,从无勒石纪事的举动。这足以说明勒石纪事只是北方草原的传统,不是华夏传统。

这就可以解释春秋战国时期从无勒石纪事的记录,怎么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到处勒石纪事。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之事,确实让人费解。要知道,封禅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郑重的大事情,只有帝王才有权力封禅,只有在泰山和梁父举行的仪式才敢叫封禅,只有出现了祥瑞才适合封禅。霍去病一介臣子,而且当年他才21岁,虽说斩获匈奴7万人,远追匈奴2000里,但是毕竟没有什么祥瑞出现,他有什么资格封禅?又怎么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封禅呢?

(霍去病"封狼居胥")

先说封禅在那时候为什么是非常郑重的大事。

《史记》专门用了一整章的篇幅,来记载封禅之事,可见这事多么重要。

我们来看看之前有哪些人封禅过。《史记·封禅书》记载,古代封禅过的帝王,有七十二位,不过都是尧舜汤武这样的人。像孔甲桀纣这样的,是没有资格封禅的。

后来齐桓公觉得自己的功业巨大,想封禅,管仲反对他,说古代只有受命于天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齐桓公还要坚持,于是管仲就给他列举了封禅所需要的很多东西,这些东西都是世上没有过的“祥瑞”。管仲说,只有这些东西齐备了,才能封禅。齐桓公一看这么复杂,也就算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郑重其事地要封禅。召集了许多儒生研究如何封禅。结果那些儒生各说一套。秦始皇生气了,不听儒生的,自己上泰山、下梁父去封禅。在封禅过程中,遇到下雨,秦始皇跑到树下去躲雨,当时儒生还嘲笑他。

《史记》写秦始皇这样做,其实隐含着他德行不够,没有资格封禅的意思。

(霍去病前往狼居胥山)

既然《史记》认为,齐桓公、秦始皇都没有资格封禅,霍去病怎么会有资格封禅呢?

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是霍去病事先请示过汉武帝,汉武帝授意他这么干的。

汉武帝之所以授权霍去病干这件事,应该有以下一些考虑。

一是路途太远,汉武帝想去无实现法。汉武帝当然想亲自前去封禅,但一来路太远,去不了;二来天子出行,阵仗太大,不现实;三来霍去病虽然驱逐了匈奴,但是狼居胥山那些地方还不太平,汉武帝也不敢去。

二是汉武帝要找一种办法宣扬自己的功绩。对匈奴取得了如此大胜,不能就这样算了,总得要有个仪式吧。显然,汉武帝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仪式就是封禅。用最重要的仪式来纪念,也说明汉武帝对自己的功业很得意。

三是封禅之事虽然郑重,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礼仪说明。比如说在泰山梁父封禅,那是在战国后期,齐国的儒生为了夸耀齐国搞出来的,古代的帝王封禅并不在泰山梁父。而且封禅需要什么礼仪,历史上也没有记载。孔子在研究“六艺”的时候,就老老实实说过,封禅的礼仪他搞不清楚。秦始皇封禅,诸儒生各说各的,也说明大家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可以安排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禅呢?

(汉武帝封禅)

四是霍去病深受汉武帝的宠爱。霍去病与汉武帝是亲戚,少小年纪,就能建立莫大的功业,帮助汉武帝实现远逐匈奴的梦想。所以,汉武帝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他。再说了,他也不担心霍去病造反。霍去病如果在那些不毛之地造反,也没住的地方,而且会受到汉朝和匈奴的两方夹击。得不偿失,所以他绝对不会这么干。

五是霍去病“封狼居胥,禅于姑衍”与帝王的封禅意义是不一样的。霍去病这样做,只是为了告知天地,这一块土地被汉朝拿下来了,同时也是为了震慑匈奴,让匈奴从此不敢再南犯,没有“君权神授”这样一个意思在中间。

六是汉武帝自己会重新到泰山以及梁父封禅一次,以正视听。霍去病的封禅在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的封禅在公元前110年。这也说明,汉武帝要通过自己亲自搞一次封禅,来抹去霍去病的历史影响。

(参考资料:《汉书》《史记·封禅书》)


张生全精彩历史


按理来说,古代封禅祭天是帝王才能做的事情,为什么霍去病也敢封禅祭天?难道是因为汉武帝宠信他,舅舅卫青一家地位显赫的原因?

当然不是,虽然汉武帝很欣赏霍去病的才能,但如果他敢做帝王才能做的封禅祭天,汉武帝不可能不惩罚霍去病。当霍去病班师回朝后,汉武帝重重封赏了霍去病,因为他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跟汉武帝的登泰山封禅有本质的区别。

古代帝王宣称代表上天统治万民,自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正式确立了封禅的基本仪式,帝王封禅的地方一般首选泰山。按照司马迁《史记·封禅书》里面的要求,帝王封禅的条件是太平盛世或者天降祥瑞,皇帝就可以前往泰山祭天封禅,祈求上天保佑!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不同于帝王的封禅祭天,这是古代武将的一种崇高荣誉,一般只有在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才会这样做,而汉朝时也认为一战而定之后应该告知天地,所以霍去病在把匈奴打得落慌而逃后,举行封禅祭天仪式符合汉朝的规矩。

既然符合汉朝的规矩,那么霍去病在大败匈奴的情况下,还在匈奴腹地2000余里的地方举行封禅祭天仪式,是一件长汉朝志气的事情,汉武帝高兴还来不及呢!


小凌说史


这里是不请自来的守仁君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和汉武帝封泰山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区别在于一个是狼居胥山,一个是泰山。

霍去病在狼居胥山行祭天封礼,在姑衍山行祭地禅礼。有人说霍去病的封禅和汉武帝的封禅不一样,那是大错特错。封就是祭天,禅就是拜地,祭天拜地从来就不是皇帝的专利,任何一个有着华夏鬼神观的人都能干这事。

封禅远古时期就有了,从最初的郊野之祭发展到对名山大川的祭拜。当然,后来祭拜名山大川就成了皇帝的专利了,尤其是泰山。古人认为神仙都居住在泰山,登泰山离神仙最近。所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封禅泰山,其实就是向神仙表功、表示君权神授。汉武帝封禅泰山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只要霍去病不去封泰山或者五岳。随便他封什么都没人管的。而霍去病封的是狼居胥山,那是匈奴人的神山,一个汉臣在匈奴人的神山上祭天拜地,这是给汉武帝的长脸行为啊,汉武帝高兴都来不及呢,怎么会愤怒呢?


守仁读仁


何为封禅?《史记·封禅书》说明了"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阙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中记载“上曰:.......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登临翰海.....。”《汉书.卫青霍去病传》也记录到“天子曰:.......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说明,霍去病在元狩四年攻打匈奴时,不仅俘获大批财物,还在匈奴王帐所在地狼居胥山“封禅祭天”。

霍去病在大胜之后,进行了帝王专属的封禅活动,应该说是彰显了大汉军威,重挫了匈奴的气焰。自汉高祖白登之围后,在汉匈争端中,大汉一直处于守势,匈奴时不时的就会寇边掠夺人口和财物。汉武帝继位后,一反常态,采取攻势,到这次卫青霍去病两路大军进攻匈奴取得大胜,更是彰显了,汉朝威势。两本史书都记载是汉武帝亲口说出这件事,说明霍去病这一封禅举动,非常合乎汉武帝的心情,帝心大悦。汉武一朝,国力昌盛,攻势凶猛,平匈奴、灭南越,武功赫赫,朝中风气尚武。况且,霍去病在汉武帝身边长大,汉武帝对他也颇为钟爱,所以汉武帝相信他的这种行为只是为彰显大汉威武。


燕然居胥


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命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霍去病各领5万精锐骑兵及几十万步兵和后勤人员,越过沙漠,北击匈奴。

此次大会战,卫青出定襄,入大漠,与单于主力决战,创造了杀敌并俘虏一万九千多人的战绩,匈奴伊稚斜单于傍晚慌不择路的逃了,很多士兵也都死的死,俘的俘,逃的逃,单于与王庭失去联系,右谷蠡王找不到单于,以为单于死了,就自立为单于。这是西线战役,此战也有损失,最有名的就是,李广老将军又迷路了,错失了这次大战,最后自杀以谢罪。

相比西线战役,东线战役成果更丰。

骠骑将军霍去病,起骑兵5万,出代郡、右北平,深入大漠一千多里,遭遇左贤王部。由于汉军采取以战养战的方式进军,使得汉军不需要后勤补给而可以深入大漠千里奔袭,沿途所遇大小部落均成了我汉军之补给站。相对来说,匈奴的补给就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汉军“涉离侯,济弓闾”,俘虏单于近臣章渠,斩杀匈奴小王比车耆,转而攻打左大将,缴获匈奴军旗和战鼓(顺便说一下,缴获匈奴军旗和战鼓的将军正是李广之子李敢,并因此封侯),汉军继续追击至匈奴的圣山之一的狼居胥山,打败左贤王最后的主力,俘虏屯头王、韩王等,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并“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首先,我们先解释一下“登临翰海”。为什么要先解释这个呢?因为本人文思泉涌,不得不发了。所谓“登临翰海”就是登上高山眺望翰海,至于霍去病有没有到达翰海,太史公没说,那就应该没有,因为他们是同朝为官,军队有没有到达翰海,司马迁肯定是知道的。社会上有些人认为霍去病应该是到达翰海了,但证据又不足。本人认为,首先要确定“翰海”是哪里,我认为,翰海就是古代的北海,也就是今天的贝加尔湖,而且古代的贝加尔湖面积应该比现在的更大,大到登上山顶就能看到遥远的湖面,就好似你站在崂山看黄海一样。假如霍去病看到了,那么,他所站的山应该离翰海也不算远了。

其次,我们再来好好说说题主关心的问题。这“封狼居胥、禅于姑衍”就是指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如题主所问,霍去病只是一个将军,皇帝的臣子,他怎么有权利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祭祀天地?祭祀天地在古代是非常大的大事,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就是说一个国家只有两件事情算是大事,一个是祭祀,一个就是战争。霍去病按说是没有资格替皇帝办这种事的,但是霍去病做得这件事和皇帝于泰山封禅意义完全不一样。

霍去病行兵至狼居胥山,彻底打败左贤王的势力,俘虏和杀敌七万多人,狼居胥山是匈奴人的圣山,是匈奴人的发源地之一,此山对匈奴人来说意义非凡。于是霍去病登临山巅,筑高台,祭祀上天,告诉上天他受谁之命,做了些什么,为什么要于此祭祀天地,并刻石碑立于此地,相当于说此地从此以后就是我大汉领土,在姑衍山祭祀大地也是这么个意思。所以,本人认为,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不过就是宣誓主权而已,但是对后世来说,这个影响确实大,现在读来依然让人热血沸腾。为此,汉武帝后来专门跑泰山去搞封禅,也有抵消封狼居胥影响的意思。

总之,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没有别的意思,就是告诉天地,这地儿以后就是我汉人的啦,凭什么呢?就凭老子手里的刀剑够锋利,老子背后的国家够强盛。而且《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和《史记•匈奴列传》中都没有写汉武帝对此有什么不满的,不仅如此还很高兴,而且"封狼居胥,禅于姑衍,登临翰海"这句话就是汉武帝自己说的名言啊,很有诗意啊,就记载在《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里,所以,题主可以为冠军侯放心啦。

不知道我的解答题主是否满意,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历史天空下的蚂蚁


霍去病的这个封狼居胥和帝王泰山封禅的这个“封”不是同一个意思

帝王的封禅是一个很重要的祭祀仪式,祭拜天地,祈求万福的一个仪式。


而霍去病封狼居胥,虽然同样是祭拜天地,但是并非为了祭祀,而是昭告天下,狼居胥山已经是大汉的土地,是以宣誓主权为目的的。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从“刘邦”到“文景之治”,汉朝一直在休养生息,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库丰厚,匈奴的威胁一直在北方高悬,汉武帝决定对匈奴全面开战,于是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

卫青我们不说,单说霍去病一路,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余人,俘虏王侯将相约90人,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乘胜追杀匈奴残部至狼居胥山,最后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


霍去病率大军在此进行了祭天地的典礼——祭天封礼于狼居胥山举行,祭地禅礼于姑衍山举行。这是的封禅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更是对主权的宣誓。

在封狼居胥的九年后,汉武帝登上了泰山封禅,告知天地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他是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总结:

封禅即是祭祀的意思,向天地报告。

霍去病封禅一方面是告知天地,另一方面是告知万民,此地已经是大汉土地。

汉武帝封禅是为了向天地报告自己的功绩。

注:只有在天平盛世才能进行封禅,是古代帝王的最高荣誉,司马迁的父亲当时就是因为汉武帝去泰山封禅时,因为生病,错过了记录这次事件的机会,遗憾而亡,从此才有司马迁开始代写《史记》。可见封禅的意义有多重大。

在尧舜禹以后,汉武帝之前,仅有秦始皇进行过帝王的封禅。


兔先生的vlog


作为天才将星,霍去病在短暂的生命里,发出了耀眼夺目的光芒。不过,对于霍去病的封狼居胥之举,不断有网友发出疑问:为什么身为人臣的霍去病,敢于在狼居胥山上封禅祭天?这种只有皇帝才有资格做的事情,霍去病做了之后,为什么汉武帝没有追究还下诏加封奖赏?

1、先来说说霍去病如何封禅、祭天

《史记》、《汉书》对霍去病封狼居胥有描述一致,全部是通过汉武帝的嘴说出来的,诏令意思大体如下:

(元狩四年即前119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军出征,有俘虏的匈奴兵作向导,携很少的军粮,轻装前进,穿越沙漠,渡河突出抓获单于的大臣章渠,诛杀了匈奴小王同时攻打匈奴的左大将,杀掉敌将,抢夺旗鼓。翻过了离侯山,渡过了弓闾河,抓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以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

说完这些战绩后,汉武帝说出为后世华夏军人所铭记的13个字“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在狼居胥山上祭天,在姑衍山上祭地,登高山以望戈壁沙漠。

重点来了:狼居胥山在哪里?与后世诗词中多虚指不同,《史记》、《汉书》均为实指。据考证,大体位于今蒙古国境内,还有人考证是如今蒙古国的肯特山 。姑衍山据考证位于蒙古沙漠以北,因为历史久远、地名变迁,具体是哪一座目前还没有明确。

在远离汉朝天子内宫的北地荒漠,天才将星霍去病封禅祭天,而且是通过汉武帝之嘴亲口说出来。这表明,汉武帝对这种行为是肯定的、赞赏的,甚至是需要大力弘扬的。否则也不会“以五千八百户益封骠骑将军”(加封霍去病五千八百户)。

2、那么,为什么汉武帝不追究还要加封?

对于信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皇帝眼中,对于十分看重“黄帝得上泰山封”的汉武帝来说,霍去病封狼居胥是向北方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族群的昭告、宣言。

昭告:汉民族不会再同过去一样,更多依靠和亲嫁公主、送财送物等委屈求全,来求得一时的平安。

宣言:你有快马和利刀,我汉朝的将军和兵士马更快、刀更利,硬对硬地对打,最终胜利者是我们。

因此,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和姑衍山上的封禅祭天,与皇帝在泰山上的封禅意义不同、作用不同,根本不是同一种行为。霍去病封狼居胥完全出于军事目的,而不是政治目的,是对汉民族军功的宣扬,是对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族群警示。

3、天子封禅、祭天是怎样的?

天子封禅、祭天为儒家文化所倡导,春秋之前封禅者有72人,而据管仲在相关典籍中说,他记录下来的封禅者“十有二焉”:不论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还是尧、舜、禹、成汤、周成王全都是在泰山祭天。

而且以管仲的说法,“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

也就是:上古封禅时,要在祭器盛放郁山的黍,北里的禾;跪拜用的席垫,要用江淮产的三脊茅;东海的部族要送来比目鱼,西海的部族要送来比翼鸟,此后不召自来的吉祥物要有15种。

由此可知,古代天子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登泰山封禅的,限制极多。如果世人认为天子的德行不够,是不能封禅祭天的。有了这样的认知后,我们再来谈论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可知不仅目的和意义不同,而且表现形式也完全不同。


指动济南


封:祭天,禅,祭地。中国人的世界观是天地人,顶天立地做人。一般封禅是由帝王主持的,是帝王代天牧民,故而帝王是与天交流的首选。而天地,是比一切神灵更本真的信仰。

  狼居胥:狼居胥山。姑衍,姑衍山。狼居胥山,一说为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肯特山。一说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带。西汉元狩四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匈奴,封狼居胥山。

现在提到封狼居胥,指西汉大将霍去病登狼居胥山筑坛祭天。《汉书·霍去病传》:“骠骑将军去病率师躬将所获荤允之士,约轻赍,绝大幕,涉获单于章渠,以诛北车耆,转系左大将双,获旗鼓,历度难侯,济弓卢,获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将军、相国、当户、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颜师古注引张晏曰:“有大功,故增山而广地也。”后用以指建立显赫武功。

霍去病这一壮举,我认同是事先得到最高领导授意或同意的观点,领导在军队出发前就说了你们只要彻底解决了国家北患,可以代朕封坛祭天。代皇帝祭天,那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啊。


乡村学霸


本篇千字文,若读请耐心。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这件事,历来就让后人莫衷一是。有的说是为大汉王朝开疆拓土,宣扬大汉王朝的军威国威。有的说是受了"便宜从事"之言代天子行事。有的说是霍去病自作主张而进行的一场僭越臣子的本分的鲁莽行为。这就让人有些莫明其说了。但从霍去病功成名就后回帝京的行为看来,尤其是擅杀天子有功大臣的情况和他突然夭折的诸多情况来看,他犯了年轻气盛,不谙世事的大错。这在《史记》里是找不出明言论断的,但在行文之中还是寻得出端倪。

封禅是什么礼节呢?简单地说就是功成名就后祷天告地,祭拜祖宗,是天,地,人"三才"的综合告慰典礼。是天子,皇帝,王者执掌牛耳的独尊礼仪。其余的人是不敢染指的。历史上秦始皇干过,泰山封禅和巡游各地,他是干得漂亮,流誉不浅;汉武帝也干过,典礼之隆重,让太史令未能跟随而郁郁而终,可见其礼仪之隆重,扈从之风光,弘扬文治武功的盛况,它体现了天子丰功伟绩,肯定自我的自信自强。如果没有特殊贡献的帝王是不敢封禅的。秦皇汉武都是刚愎自许的帝王,一个统一全国,一个驱逐宿敌,解除匈奴几百年来对中国的威胁,实在功劳赫赫,载入典籍。后人没敢指摘的,也没资格对秦皇汉武说三道四。

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是种什么行为?是将军功成,祭天拜祖,划定疆域,推行王道,扩大汉军威汉文化的一种庆功.活动。与帝王封禅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但这一行为在汉武帝及儒家文化里看来就是"僭越"了。这一点,犯忌了。

霍去病是能干,战功卓著。但他不会低调,他不象老舅卫青。他偏又赶上了霍卫两家权势薰天的极盛时期。他又偏偏是外戚势力中的耀眼明星。这些让汉武帝深知外戚危害的人感到威胁。而还有一个问题,让汉武帝出面替骠骑将军擦屁股,这实在让皇帝窝心了。原因就在于李敢也是国家的有功之人,又沒犯法造乱,就因一点私怨,被霍去病射死了。但这本不至于死呀!

李广将军最后一战抱屈自杀。朝野悲伤。李广的儿子李敢,是个非常勇猛的大将,出征匈奴有功封侯。他觉得先父的死是卫青造成的。他就击伤了卫青。卫者倒沒言语。霍去病知道后,就在汉武帝出猎时,暗中射死了李敢。汉武帝这时袒护霍去病,对外人说,李敢是被受伤的鹿子撞死了的,死于意外。

而李敢的女儿也是太子宫里的妃子。李敢也算是皇亲哈,但给霍去病射死了。这让汉武帝很失望,也很不安……

不久,霍去病无病无痛地就死了。而汉武帝极其隆重的安葬了他,并把他的墓做成浓缩版的祁连山,以彰显他征讨匈奴的不湮之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