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明明是搶了後周郭家的皇位,為何宋朝累世優待柴家?

王潮濤


首先,此問題稍微有點不嚴謹,更準確的描述應該是“趙匡胤奪取了太祖郭威建立的後周江山,為何宋朝歷代會厚待柴氏?”

預知前因後果,且聽步雲同學給大家說說“三位大英雄”的人生事蹟,聽聽發生在那個山河破碎、風起雲湧的時代故事,即可瞭然。

這三位好漢便是:
  1. 郭威
  2. 柴榮
  3. 趙匡胤



下面我們就抽絲剝繭,探索歷史的奧秘。

1、郭威(後周太祖)

公元904年,郭威出生在邢州堯山(今河北邢臺),18歲時,做了澤潞節度使李繼韜的親兵。郭威身材魁梧、勇武過人,為人行俠仗義,曾打抱不平怒殺鄉霸。

公元947年,劉知遠建立後漢,是為後漢高祖,郭威因功做了統帥大軍的將相。

公元948年,後漢高祖去世,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高祖臨死時指定郭威為顧命大臣之一,郭威多次平定藩鎮叛亂屢立戰功,幫助風雨飄搖的後漢轉危為安。

公元950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功臣,下密詔誅殺郭威、王峻等人,郭威被逼起兵,郭威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殺,據說被殺的包含郭威的妻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三個侄子,甚至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

公元951年,澶州,抵禦契丹的部隊兵變,眾兵將擁郭威黃袍加身,郭威假意推遲後稱帝,國號大周,也就是後周,都稱汴京(今開封),郭威即後周的開國皇帝后周太祖,為後周第一位皇帝。



郭威建立後周後,任用賢能、改革弊政、發展經濟,很快後周就顯露出國富民強的跡象,為後任皇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郭威崇尚節儉、仁愛百姓,他說:“朕出身微寒,嚐盡人間疾苦,得幸為帝,豈敢厚自俸養以病百姓乎!”下詔禁止進奉珍寶,並打碎宮中珍玩寶器、奢華物品,說“凡為帝王,安用此!”

郭威重情厚意,深愛其妻,在其妻被殺後,不再另娶皇后。



公元954年,郭威去世,遺詔命令用紙衣瓦棺,陵墓務必從簡,儘快下葬,並囑咐養子柴榮寒食節可以不派人掃墓,在京城遙祭即可,享年51歲,葬於嵩陵。

【步雲點評】:郭威一生,可謂血性男兒、智勇雙全、重情重義、宅心仁厚、淡泊名利,極其少見的英雄皇帝。

2、柴榮(後周世宗)

公元921年,柴榮出生在邢州堯山柴家莊,和太祖郭威是老鄉,比太祖小17歲。因家道中落,柴榮少年就外出經商,走南闖北過程中,增長很多見識,騎馬射箭武藝高強。

柴榮的姑母柴氏賢惠嫁給了郭威,也是很小的時候,柴榮投奔姑母,因柴榮生性謹厚,深得姑父郭威喜愛,收為養子,後來跟著郭威進了軍隊。

後漢建立後,郭威因功做了統帥大軍的將相,柴榮也做了將軍,郭威平定叛亂時柴榮一直跟隨征戰四方。



公元950年,柴榮隨郭威在軍中,因後漢隱帝劉承祐猜忌,郭威和柴榮留在京城的家人全部被殺。

公元951年,後周建立,柴榮以皇子的身份封太原郡侯。

公元953年,太祖加封柴榮為晉王。

公元954年,太祖駕崩,後漢隱帝事變後太祖無子,太祖遺命養子晉王柴榮在棺槨前即皇帝位。太祖臨終前除命後事從簡外,對柴榮即位後政事也一再囑咐,對養子滿懷期望。

柴榮即位,依然延用太祖國號大周,是為後周世宗,為後周第二任皇帝。



世宗即位後便立下“三十年使天下平定富足”的宏偉目標,世宗說:“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年富力強的後周世宗柴榮,雄心勃勃,遵照太祖遺願,南征北戰,西敗後蜀,三徵南唐,北伐遼朝,揭開了統一天下的序幕。

公元959年六月,世宗因病班師回京,封皇長子柴宗訓為梁王,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

公元959年六月十九日,世宗駕崩,終年三十九歲。梁王柴宗訓柩前即位,時年七歲,是為後周恭帝,為後周第三任皇帝。

世宗和太祖一樣,清吏治,選人才,勵精圖治、勤政愛民、節約簡樸,深得百姓擁戴。在太祖打下的基礎之上,短短的5年時間,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

【步雲點評】:借用史家一句話,柴榮是“五代第一明君”。

3、趙匡胤(宋太祖)

公元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比後周世宗柴榮小6歲,比後周太祖小23歲。

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奔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屢立戰功。

公元951年,郭威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

公元953年,柴榮封晉王出任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公元954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

公元954年,世宗御駕親征北漢、契丹,在澤州高平的戰鬥中,後周軍危機,趙匡胤振臂高呼:“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率精兵拼殺,北漢軍潰敗,激戰中趙匡胤左臂中箭,世宗下令收兵,趙匡胤方退下來。


公元956年,趙匡胤隨世宗征伐淮南,屢立大功。

公元957年,趙匡胤隨世宗征伐南唐,屢立大功,南唐中主李璟畏懼趙匡胤的威名,送三千兩白金,趙匡胤把白金全部送到內府,南唐的離間計失敗。



公元958年,趙匡胤隨世宗北伐,途中得到一塊木板上寫“點檢作天子”。

公元959年,世宗回京後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六月十九日,世宗駕崩,7歲的柴宗訓即位。

公元960年,開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軍隊裡議論紛紛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後再出發北征”,隨後發生兵變,眾兵將擁趙匡胤黃袍加身。



軍隊回到京城開封控制局勢,百官無可奈何,宣佈柴宗訓退位,禪位給趙匡胤。趙匡胤登基做皇帝,改國號“宋”,定都開封,是為宋太祖。

趙匡胤輕易奪取後周政權,改封柴宗訓為鄭王,趙匡胤下旨優待,賜柴家“丹書鐵券”也就是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使犯罪也不得加刑。

公元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20歲,宋太祖趙匡胤聞之震慟,素服發哀,輟朝十日。

趙匡胤奪取後周政權的過程中,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百姓、城池、經濟沒有因為改朝換代受到摧殘,並且在後周太祖郭威和後周世宗柴榮共同打下的基礎之上,宋太祖趙匡胤延續後周的策略一統天下,結束了晚唐以來兵禍連年、饑饉遍地的亂世。

宋太祖改革政治、中央集權、文武制衡、改進科舉,治理水患、重視農業、減輕賦稅,文化上奉行“文以靖國”的理念,迎來了文化燦爛的趙宋之世。

【步雲點評】:歷經三代英雄君王,華夏恢復統一,是這三位好漢共同的貢獻和成就。

總結:因為“大英雄郭威”親生兒子被殺,把皇位傳給了“大英雄柴榮”,另外一位“大英雄趙匡胤”從後周幼兒皇帝手中平穩獲得政權,三位大英雄有著共同的願望,一起戰鬥過,終於在最後一位大英雄趙匡胤手中結束戰亂恢復天下太平,他們之間沒有血海深仇,反而有深厚的戰友情節,所以,宋太祖趙匡胤要求後代子孫要善待後周皇室後裔,郭氏無後,所以就是柴氏了。

最後:電視連續劇《大宋傳奇之趙匡胤》開始時講的就是這一段故事,感興趣的同學們可以看看,不過電視劇是有改編的,和真實歷史有區別。




  • 歷史已經遠去,我們可以通過千絲萬縷嘗試窺探那悠久的歲月,何為真相,何為假相,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奇莫步雲”。
  • 步雲同學會繼續把所學所知所想與同學們分享。

奇莫步雲


宋朝皇室到底有沒有累世優待柴家?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柴榮四子柴宗訓即位,時年7歲,是為周恭帝。次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趙匡胤將他降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幽居西宮。趙匡胤頒下聖旨優待柴氏母子,並賜“丹書鐵券”,還留下遺訓: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973年,柴宗訓去世,年僅二十一歲,長子被封為鄭國公,世襲。

公元964年,柴榮的第六子柴熙瑾去世,無子嗣。

柴榮五子柴熙讓被潘美認做侄子撫養,改名潘惟吉。潘惟吉也曾致仕,在宋真宗時期曾出任供備庫使,後來出使遼朝的時候患病,於1010年去世,潘惟吉娶妻王氏,育有一子潘承裕,後世子孫也比較旺盛。

柴榮七子柴熙誨,生於956年,趙匡胤繼位後,越國公盧琰把柴熙讓抱回家中撫養,改名盧璇。後隱居到了新渥靈山,娶妻盧錦。宋仁宗時期1023年,官至殿前防禦使,三年後被封武烈侯。1030年,盧璇去世,盧璇的子孫後代繁衍生息,成為盧姓很重要的一支。

1059年宋仁宗命人查柴氏族譜,每房取一名出來祭祀後周宗廟,然後找到柴榮的從孫柴元亨為三班奉職,柴詠為第一個崇義公,世襲。後面的宋朝皇帝均按照趙匡胤的遺訓厚待他們。

由此可見,宋太祖趙匡胤繼位後確實沒有對柴榮後代斬盡殺絕,但說是優待則實在算不上。

歷史上朝代更替,其末代皇帝的下場,我們挨個捋捋。

1、曹魏代漢,漢獻帝劉協被貶為山陽公,居山陽城,躬耕菜圃,濟世懸壺,終老田園。

2、司馬炎代魏,魏元帝曹奐被降封為陳留王,遷居金墉城,食邑萬戶,宮室安排在鄴城 ,司馬炎給予他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魏國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都仿效魏國初期的制度 ,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太安元年(302年),曹奐逝世,享年五十八歲。

3、公元420年,司馬德文禪位與劉裕,東晉自此滅亡,司馬德文被封為零陵王,421年,劉裕便派人以棉被悶死司馬德文。

4、公元581年,周靜帝宇文闡被迫禪位於丞相楊堅,北周滅亡,宇文闡被楊堅降封為介國公,後楊堅派人將其害死。

5、公元617年李淵稱帝建唐,隋恭帝楊侑被廢,降封酅國公,閒居長安,次年病逝,一說遇害。

6、朱溫滅唐建梁,逼唐哀帝李柷禪位,降李柷為濟陰王,遷於開封以北的曹州(今山東菏澤),次年,朱溫派人趕到曹州毒死李柷。其死後諡號為哀皇帝,以王禮葬於濟陰縣定陶鄉(今山東菏澤定陶縣)。

7、李存勖滅梁建後唐,城破之日,後梁末帝朱友圭命大臣皇甫麟將自己殺死。

8、公元937年後晉軍與契丹軍大舉南下,晉軍攻入洛陽,後唐末帝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滅亡。

9、公元947年,契丹滅後晉,末帝石重貴,國破被俘送往契丹,北宋開寶七年,遼保寧六年(974年)病死,終年61歲,葬於今遼寧省朝陽縣。

10、公元950年,郭威兵變,率領大軍殺奔汴梁,漢隱帝落荒而逃,途中被殺。

11、公元1279年,崖山海戰失敗,陸秀夫負剛滿八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而死,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至此南宋徹底滅亡。

12、公元1368年,明軍攻入大都,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出逃。

13、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煤山自縊。

14、1912年清帝遜位,中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在新社會度過了平靜的一生。

以上可以看出,王朝更替後,新王朝往往會善待舊朝末帝。中華文明兩千年,光是朝代更替便出現了幾十次,每個開國皇帝都能看得出來,將朝代傳承萬世絕對是不可能的,這是歷史規律。之所以善待舊朝末帝,無外乎給自己的後人留個退路,以免朝代被推翻而斷子絕孫。


讀史梨樹下


宋朝善待柴氏,其實恰恰就證明了宋朝沒有善待過柴氏。因為此“柴氏”非彼“柴氏”,從法統上來論,被宋朝假惺惺善待的“柴氏”與真正應該被善待的“柴氏”,其實一毛錢關係都沒有。



公元 950年,後漢隱帝劉承祐為了集權,下密詔誅殺郭威、王峻等託孤大臣。郭威因為不在京城,劉承祐便派出兩路人馬,一路將郭威留在京城作人質的妻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以及三個侄子,甚至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全部都殺掉;另一路則前往鄴城捉拿郭威。

無奈之下,郭威只得發動兵變,率其部眾向南攻破開封,報仇雪恨,推翻了後漢。次年郭威登基繼位,便建立了後周政權。

當時郭威47歲,從生理角度來說,他還可以廣納後宮,再生幾個兒子。但是郭威並沒有這麼考慮,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中原自中唐藩鎮割據以後起近兩百年,殺伐不斷!不知兵,不立恩信的孺子,單靠血緣是根本無法保住地位的。

因此,當郭威繼位後,他完全沒有考慮再給自己生一個兒子,讓親兒子繼承皇位。而一開始就打定主意,找一個青年才俊來繼承自己的皇位。但代價就是,這個人必須要過繼到郭氏家族,給自己當養子,並與自己的本家斷絕承嗣關係。

那麼,誰是郭威中意的人選呢?在當時,郭威選定了三個人:

第一個是他的女婿張永德;

第二個是他的外甥李重進;

第三個是他的內侄子柴榮;

從血緣來看,李重進是郭威妹妹的兒子,身上有一半郭家的血緣,他的血緣最親;張永德是郭威的女婿,他與郭威的關係最近,他的孩子是郭威的直系子孫;最差的就是柴榮了,他只是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其實與郭威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



但是,郭威選擇了柴榮。一方面,這是郭威對柴皇后當年在他貧賤時,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在他身邊的報恩;另一方面,柴榮的綜合素質很高,比另外兩位都要強。因此,郭威從傳承政權的角度,選擇了柴榮。

柴榮被選定為繼承人後,依據法統,他過繼在了郭家。從此之後,他就改名郭榮,並與自己的本家柴氏,不再有任何瓜葛。

因而在後週一朝,郭榮的本家柴氏,並不能享受皇族待遇。

注意了!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柴氏並不是後周的皇族,郭榮本家並沒有後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並沒有任何的威脅。

柴氏並不是後周的皇族,郭榮本家並沒有後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並沒有任何的威脅。

柴氏並不是後周的皇族,郭榮本家並沒有後周的皇位繼承權。柴氏一族對趙匡胤並沒有任何的威脅。



公元 959年,周世宗郭榮駕崩。去世前,他留下了四個兒子:

分別是七歲的周恭帝郭宗訓,以及年紀比他還要小一點的三個弟弟,曹王郭熙讓、紀王郭熙謹、蘄王郭熙誨。

趙匡胤篡位後,這四個孩子的下場如下:

郭宗訓受封為鄭王。但是,郭宗訓的鄭王爵位並不是世襲爵位。他死了之後,鄭王爵位就取消了。他的後人並不能承襲鄭王爵。郭宗訓有一個兒子承襲了爵位,但是被降了一等,繼承是公爵。他兒子死後,鄭公爵位被廢黜,無人再繼承。

曹王郭熙讓在宋朝建立後便失蹤,沒有任何關於他的記載。他的結局,要麼是死了,要麼是流落到民間,隱姓埋名了。

紀王郭熙謹和蘄王郭熙誨在陳橋兵變中不知所蹤。根據宋人的傳說,宋太祖回朝後,原本想要殺掉他們,但被大將潘美勸阻。隨後潘美和盧琰分別收留了這兩個小孩,替他們改名為潘惟吉和盧璇。

至此,郭榮的四個孩子,老大郭宗訓死的莫名其妙、老二郭熙讓不知所蹤、老三郭熙謹和老四郭熙誨分別被過繼給了別人,當了別人的養子。郭氏一族也因此而絕嗣了。



趙匡胤死後,郭榮的直系子孫在官方史書上便沒有任何的記載了。隨後的宋太宗、宋真宗兩朝,也沒有相關記載。一直到大宋立國九十九年後,也就是傳到第四代皇帝宋仁宗時,史書上才又有了記載。

當時,宋仁宗想起來被遺忘了將近一百年的郭氏子孫。便下令尋找周世宗郭榮四個孩子的直系後裔。結果找不到。

然後,宋仁宗便下令找來柴氏族譜,從郭榮本家的柴氏子孫中挑選,並在柴氏的旁支諸房中找到了一個輩分最長的人,這個人的名字叫柴詠。

之後宋仁宗召見柴詠,封他為“崇義公”,給予其一定的待遇。讓他的後人承擔奉祀後周皇族之職。這便是所謂的宋朝“善待”柴氏子孫的真相。

對於宋朝皇帝的這種行為,我只能用八個字來形容——鳩佔鵲巢,殺人誅心。

首先,前面重點強調過了,柴氏沒有皇位繼承權,柴氏跟後周政權一點關係都沒有。趙匡胤沒有殺柴氏,並不是他心慈手軟,而是因為柴氏對他沒有威脅。柴氏就是一般的普通老百姓而已。

第二,柴榮過繼給了郭威,他叫郭榮。後周真正有繼位權的人,必須要姓郭。但宋朝皇帝卻讓柴氏承擔奉祀後周皇族之職,強迫郭榮一脈改姓回柴,這是什麼道理?

第三,真正有繼承權的人讓趙宋殺沒了。建國九十九年後,趙宋又假惺惺的在與後周沒有任何關係的柴氏一族中找繼承人。並且還到處宣傳自己“善待柴氏”。簡直就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真的應該善待的“柴氏”被殺了,然後再找一個壓根跟後周帝系沒半毛錢關係的人,假模假樣的“善待”他,這叫啥?

這叫既要當XX,還要給自己立貞節牌坊。兩頭好處都要拿。鳩佔鵲巢,殺人誅心,也不過如此了。


並且,即便是獲封“崇義公”的柴氏子孫,也遠遠沒有民間傳言的那樣,有類似於“免死金牌”或者“丹書鐵券”之類的護身符。

因為宋仁宗從柴氏選繼承人,封為公爵,並不是他覺得趙家虧欠柴氏,主動想給柴氏一些補償。他只是想立柴氏為榜樣,粉飾太平罷了。而大部分沒有受封的柴氏,依然還是老百姓,享受不了任何特權。

所以說,別說郭氏了,即便是柴氏,也一樣在北宋沒有享受到任何“善待”。絕大多數的柴氏子孫都只是老百姓。而經過史家文人之手的粉飾後,卻搞得好像郭榮的子孫和所有的柴氏子孫都被善待一樣。

論被文人洗白,趙宋皇帝絕對能排得上號。


Mer86


宋太祖趙匡胤留下“丹書鐵券”厚待柴氏,似乎非常的仁慈,但是這一個“柴氏”才是最狠的手段,等於是完全否定了周世宗的皇位繼承權。

周世宗到底是“柴榮”還是“郭榮”?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傳位給“養子”周世宗,周世宗在位僅僅五年半,但是卻已經勵精圖治做好了橫掃天下的準備,只可惜英年早逝,功敗垂成。儘管如此,周世宗依然被後世尊為“五代第一明君”,這是很多皇帝一輩子都得不到的成就。

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糾纏著我,周世宗到底叫“柴榮”還是“郭榮”呢?

這個問題其實根本不用糾結,周世宗一定是叫“郭榮”。

後周太祖郭威在窮困潦倒的時候,被妻子柴皇后看中以身相許,柴皇后這位出身世家大族的“才女”,帶來的並不僅僅是“財富”,最珍貴的反而是她的“學識”。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自古流傳,柴皇后認定郭威是一位英雄人物,不僅有“望夫成龍”之心,還付出行動親自培養郭威的見識、才能,這才有郭威黃袍加身建立後周基業。

郭威一心敬重的柴皇后一生都沒有生育,郭威為了彌補這一遺憾,力排眾議“過繼柴榮為世子”,改名“郭榮”理所應當。

到底有什麼證據能夠證明“柴榮”改名為“郭榮”了呢?

古人的收養程序可以分為三種“義子、養子、繼子”,“義子、養子”只有名義上的父子關係和養育之恩,可以改姓也可以不改,但是“繼子”完全不同。

古代“繼子”將享受“嫡子”的待遇,擁有包括爵位在內的繼承權,所以都非常的慎重,一般都是同血緣關係較近的親戚家“過繼”同等輩分的子嗣,需要家族內部德高望重的族老作為見證,改寫姓氏、家譜。

一個家族內部繼承爵位、財產都需要改寫姓氏、家譜,“郭榮”繼承了郭威後周的皇位、天下,只有改名“郭榮”才名正言順。

另外,“郭榮”對生父“柴守禮”的態度也是一個證據。

柴皇后是柴守禮的親姐姐,因此柴守禮之子“柴榮”才有了過繼給郭威,繼承皇位的機會。

“郭榮”登基以後,雖然郭威已經駕崩了,但是“郭榮”的生父柴守禮一直活的好好的,但是並沒有發生柴守禮被封為太上皇一類的事情,反而父子關係極為尷尬。

周世宗“郭榮”對待柴守禮從來都是“以元舅禮之”,而不是所謂的生父。古人極為重“禮”,就算是舅舅見到皇帝也要下跪,但是“郭榮”的“元舅”非常的特殊是他的生父,因此兩人在“郭榮”登基以後從未見過面。

周世宗“郭榮”如次重“禮”,就絕對不可能姓“柴”,這等於是完全否定了自己的“繼承權”。

宋朝建立以後,趙匡胤“厚待柴氏”只是一種手段,就是從根本上否定“郭榮”的繼承權,給自己“篡位”披上一層正義的外衣。

至於小小的“丹書鐵券”、“柴家”對宋朝的統治根本沒有絲毫威脅。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皇帝”,想了解“皇帝”真實的一面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這就要提及郭威與柴榮之間的關係了。

郭威本是一個懶散至極的小混混,喜歡賭博。而柴氏出身名門世家,聰敏賢惠而且非常漂亮,成為了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妃嬪,後來李存勖死後,柴氏被遣散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就遇見了郭威,柴氏看郭威器宇不凡,來日必能有所作為,於是就嫁給了他,而郭威也不想辜負愛妻的殷殷期盼,便習文練武,終於出人頭地,成為了後漢的大將軍。郭威與柴氏一直相濡以沫,恩愛如初。



因為郭威與柴氏沒有兒女,於是郭威就將柴氏的侄子認為自己的義子,並且倍加器重。而柴榮也不負義父所望,為其出生入死,是郭威手下的一名驍勇善戰的將領。

後來,後漢皇帝不滿郭威手握兵權,於是有心將郭威至於死地,而郭威不可能就這樣束手就擒的,於是就來了一出篡位改制,自己創立的後周,成為了後周的開國皇帝。一直以來,郭威都非常看中自己的義子柴榮,並且加上柴氏的緣故,所以就將皇位傳給了柴榮,成為了封建史上的“傳賢”的真實寫照。




說回趙匡胤,趙匡胤一直備受柴榮的器重,將其視為自己的親信。而因為郭威有心鍛鍊柴榮,就將柴榮派遣到一處荒僻的地方,並且有心冷落於他。當時趙匡胤受郭威看中,在郭威的身邊當差,但是趙匡胤還是前往柴榮處追隨於他,於是柴榮更加看中他了。

後來,郭威將皇位傳給柴榮,趙匡胤自然也是水漲船高,被委命為非常有實權的官職,手握重兵。後來柴榮去世,趙匡胤又效仿郭威來了一出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


妙齡老翁談歷史


首先,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是從柴家奪得的皇位江山,跟郭家已經沒什麼直接聯繫;其次,即便往上牽扯,郭家已經無人。當年若非周太祖無嗣,也不會傳位柴榮。即便宋朝想厚待郭氏,宋朝又去厚待郭氏的什麼人呢?

郭威建立後周稱“周太祖”,卻並沒有子嗣能夠繼承其位。郭威的原配妻子柴氏所生兩個兒子郭侗與郭信,都被後漢隱帝所害死,而郭威其他嬪御也沒有為郭威生育子嗣。


按照古代宗法制度,有子立長,無子立嗣。郭威已經沒有了親生孩子,按道理需要從同宗侄輩挑人入嗣,但郭威也沒有子侄,於是立養子柴榮為儲君。

柴榮是郭威髮妻柴氏的親侄子,從小養在郭威夫妻倆身邊深得寵愛。跟隨郭威多年的柴榮,鞍前馬後也是功勳卓越,無論才能還是親緣關係上,當時的郭威都已經沒得挑了。

柴榮雖然是養子,不過按照宗法傳統,養子乃異姓子不可以立嗣,所以郭威將皇位傳給柴榮,柴榮也不需要更改姓名。而郭氏宗祧也由此中斷,柴氏取代郭氏成為了周朝的皇族。

五代亂世紛爭,柴榮也是一代明君,可惜後周如同當年的北周,柴榮之後裔也步了周武帝宇文邕的後塵。柴榮之後,周朝被宋朝取代。

不過,柴氏一族也得到了宋朝的厚待,在歷史上非常罕見。宋太祖趙匡胤親頒聖旨厚待柴氏子孫,賜予丹書鐵券,規定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即便犯錯也不得加刑。


澹奕


趙匡胤黃袍加身強了後周的皇位,篡位的名聲是逃不了的,當然聰明的趙匡胤並沒有對柴後主和太后趕盡殺絕,放過了她們,並且厚待柴家,封了王,還給免死金牌,可謂照顧到家了,而且是一直到北宋滅亡都是厚待柴家後代的,趙匡胤那樣做還不是當時情況所需嘛!



趙匡胤殺了柴家的孤兒寡母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厚待他們,會讓權力平穩快速交接,對整個局勢有好處的。畢竟柴榮在民間可是有著賢君的名聲,聲譽是不錯的,你趙匡胤強了柴家的皇位不說,還要殺人家的後人的話就說不過去了,會受大家的唾罵,對篡位的趙匡胤更加的不利。再者就是朝廷上還是有擁戴柴家的官員的,不殺柴家後人也能短時間收攏官員的心,繼續為趙家服務嘛,這點是很重要的,你接受了別人的朝廷,也要接受柴家的官員啊,厚待柴家,自然給了這些官員繼續為趙家服務的理由,大家都好過,何必要殺呢!厚待柴家,會讓趙匡胤安穩迅速的接過權力,內部才可以快速穩定下來,這對趙匡胤逐鹿天下有好處。畢竟趙匡胤還沒有統一天下,其他諸侯勢力還在啊,如果趙匡胤奪權過程中沒有迅速平定內部,導致內部亂了,那麼別的諸侯肯定是趁著你內亂攻打你啦,對趙匡胤來說那就危險了,所以趙匡胤選擇厚待柴家也是為了穩定局勢,好應付外部勢力啊,不給別的勢力趁火打劫的機會,趙匡胤還沒有糊塗,厚待柴家給了天下人做了一個好名聲的榜樣,大家也就能接受他篡位的事實,最重要的事保證了趙匡胤集中權力穩住局勢,才有可能問鼎天下啊,誰不想統一天下擁有更多權力啊,趙匡胤也不例外。



柴家母子沒有威脅到趙匡胤,趙匡胤受柴家的恩惠,他不是暴君還是講點情意的,放過柴後主和太后,趙匡胤的良心才能過的去啊!柴宗訓母子對趙匡胤來說根本沒有威脅力,他們沒有兵力啊,兵權全在趙匡胤手上,你柴宗訓想奪回皇位也沒有那個資本和實力啊,趙匡胤一點都不怕你柴宗訓,因為你是光棍司令一個,沒有翻本的可能性,所以趙匡胤厚待柴宗訓也就是很正常啦!當然厚待是厚待了,不過宋朝一直都是盯著柴家後人的,放過你,但是監視你是很正常的,如果柴家後人真的有什麼心思,我想宋朝不再厚待柴家也是可以做到的,柴家也聰明,從來沒有翻本奪回皇位的企圖,一直榮華富貴到宋朝滅亡。趙匡胤不殺柴宗訓,有一點是出於良心,畢竟郭威和柴榮對趙匡胤不薄啊,人心是肉長的,真的殺柴家後人,趙匡胤是下不了那個手的,權力是權力,情義是情義,趙匡胤還是性情中人一個,不殺柴家後人,厚待他們,趙匡胤良心也就對的住柴榮了,自己也不會遭受良心的譴責,才能輕鬆活下去啊!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先說老郭家。

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雖然出身名門,但其生於後唐亂世,身世卻非常悲慘,幾歲時,父親郭簡在順州刺史任上被殺,母親病死,靠姨母養大。

郭威身材魁梧,勇力過人,性格勇猛,傳說有一次在街市上遇到屠戶挑釁,郭威可比水滸傳裡面的楊志血性得多,直接手刃這廝。十八歲就參加入伍,因為其特殊的成長經歷,參加良好的基因遺傳,郭威很快就出人頭地,戰功卓著,後因擁立劉知遠建立後漢政權有功,官至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實權派人物。

劉知遠死後,作為顧命大臣的郭威,被後漢隱帝劉承佑拜為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因為勢力太大,功高震主,郭威被猜忌,於是以"清君側"名義起兵,殺死漢隱帝,後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奪位稱帝,建立大周王朝。

大周在郭威的治理上,國力蒸蒸日上,可是由於郭威的全家老小都被後漢隱帝誅殺怠盡,沒有子嗣,大好江山無人繼承。

公元954年,周太祖郭威駕崩,只好將皇位傳給自己的養子,也是柴皇后的侄子柴榮,也就是周世宗。

再說老柴家。

郭威年輕時,遇到了被遣散回家的唐莊宗嬪御柴夫人,倆人一見鍾情,結為夫妻,十分恩愛。但夫妻倆都有一人遺憾,就是沒有兒子,於是柴夫人將自己大哥柴守禮三兒子,當時年僅6歲的柴榮過繼過來,成為郭威的養子,改名郭榮。

其實郭威後來還是有親生兒子的,只不過在公元950年,被後漢隱帝以謀反罪,誅殺了郭威、柴榮在京的老幼數百口人被誅殺殆盡,郭威在襁褓中的嬰兒也沒逃脫。此時的郭威真的成了孤家寡人,血親一個不剩,只有跟著自己征戰的養子郭榮和僥倖逃脫殺身之禍的女婿張永德。

公元951年,郭威奪位稱帝,建立大周后,立郭榮為太子。公元954年,郭威病逝後,老郭家沒人了,養子郭榮繼位,改回本姓柴榮,但依然遵郭威為父親。

柴榮雖然是以養子身份繼位,但卻也是個非常厲害的主。他15歲從軍,24歲拜將,33歲稱帝,身先士卒,精明強幹,在位短短5年半的文治武功,贏得了廣泛的擁戴,被史家稱為"五代第一明君"。

由於長年征戰,勞累過度,公元959年,年僅三十九歲的周世宗柴榮因病去世。去世前,指定時年七歲皇長子柴宗訓為接班人,升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為顧命大臣,執掌殿前禁軍。

再說老趙家。

趙匡胤行伍出身,後漢隱帝時投奔郭威,成為其跟班,因其作戰勇猛,深得郭威重用。老大郭威稱帝后,被安排到其養子柴榮手下當差,跟隨柴榮南征北戰,立下累累戰功,備受柴榮的器重,將其視為自己的親信。

柴榮去世後,作為郭威的跟班,柴榮的親信,利用手中的兵權,效仿老上級郭威來了一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大宋。

這段故事大家都熟悉,在此就不用細說了。

“丹書鐵券”

因是在柴家孤兒寡母手裡奪取的江山,加之老大郭威和老上級柴榮的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自己位得不正,內心有愧,同時還有更關鍵的後周郭氏宗族勢力已被漢隱帝剷除,後周柴氏皇室勢力太弱,對趙匡胤皇位夠不成威脅,所以趙匡胤以“丹書鐵券”刻在太廟,作為祖訓警示後人,善待了前朝的柴氏皇族。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原因有四:第一,趙匡胤的江山,是從柴氏手裡“黃袍加身”得的,可以說得位不正,越匡胤心中內疚,在黃袍加身時就對擁立他的將軍們提出條件,必須善待皇室後裔,不得罔殺一人。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而擁戴他的將領們也無異議。

第二,趙匡胤與柴榮的關係非比尋常,名為君臣,比類兄弟。柴榮生前對趙匡胤這個兄弟是非常看重的,如果柴榮不死,相信趙匡胤也不會取而代之。因為有這麼深的君臣之情,趙匡胤出於抱恩,累世優待柴家。

第三,雖然說趙匡胤有抱恩與內疚的心理,但總得說來,宋朝善待柴家,與開國皇帝趙匡胤為人厚道有關。政治是無情的,但趙匡胤卻是個有情之人。這從他杯酒釋兵權對待開國元勳一事上可以看出來。趙匡胤的人品,象極了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他能夠善待開國元勳,善待宋朝的諫臣,自然更能善待柴氏的子孫。

第四,趙匡胤善待柴氏子孫,還有這樣一層考慮,他是黃袍加身取代柴氏的,如果有一天,某位將軍也黃袍加身取代趙氏,趙匡胤種下了善待柴氏的因,也希望得到將來取代宋朝時,善待趙氏子孫的果。他善待柴氏,實際上是為了他的子孫後代鋪了一條善路。


陸棄


趙匡胤通過兵變奪得了皇位,卻善待了前朝的柴氏皇帝,並將此規定刻在太廟裡作為祖訓警示後人,那麼他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說為何優待柴氏不是郭家】

皇位不是郭家的

後周太祖是郭威,而郭威無後可繼承皇位(被殺光了),收柴榮為養子,柴榮繼位后皇位自然是柴氏一脈和郭家沒有關係了。

1、根本原因——不夠成威脅

許打壓前朝是因產朝反對勢力龐大,盤根錯節,危害新朝穩定。後周宗族勢力大多已被漢隱帝剷除,後周繼位皇帝才7歲,後周皇室勢力太弱,對趙匡胤皇位夠不成威脅,試想不夠成威脅再留個仁義美名何樂而不為。

2、殺明君之後不智

趙匡胤是個極會利用人心的皇帝,柴榮身自五代十國這樣一個亂世之中,仍心繫天下蒼生,勵志做出一番事業使民富國強。被百姓成為明君,而趙匡胤自稱是繼承柴榮遺願,殺柴榮之子讓天下蒼生寒心,也不利於他的統治。

3、趙匡胤皇位來源不正

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得位不正,自我標榜是手下人強行黃袍加身被迫上位。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高大上的忠於後周臣子。如對孤兒寡母痛下殺手,純是自扇耳光。

4、趙匡胤文韜武略,不嗜殺

與五代其他帝王最大的區別就是他不噬殺,趙匡胤為人非常豁達,連刺殺他的人他都能放過,何況是曾經給過自己恩惠,又對自己沒有威脅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