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自从“举报”这一行为流行起来之后,我在互联网冲浪的快乐就越来越少了,什么新鲜有意思的东西,全都给你举报没了。从开始的违法乱纪被举报,发展成违背主流价值观要被举报,时至今日,哪怕创作者输出的内容不能得到百分百的喜爱,也一样要被举报。


最要命的是类似的举报居然还能举报成功了。


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举报的风气从几年前开始兴起,随着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快,人们接受到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众多信息中筛选出可能涉及违法犯罪的内容,这叫合法监督,当然没错。


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比如网友根据翟天临一句“不知道知网”并通过合法手段牵出学术造假的背后真相,这波操作确实没什么可挑剔的。


可怕就怕在举报不分领域,从打击违法犯罪到不能容忍公众人物性格瑕疵,已经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东西折在了举报制度之下。


只看明星,17年pg one在夜宿事件之后因为被怀疑吸毒、写擦边球歌词被举报,18年张云雷因在表演中有不合时宜的内容被举报,19年屈楚萧又因为怼私生饭而引出一系列私德罪状被举报,发展到后期,连在这件事情中发表过不同看法的大V们甚至也收到连坐攻击,不满屈楚萧的人举报大V们都有专门的模板。


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当时瘦瘦蛙也在《屈楚萧是不是还没意识到自己是怎么火的?》中表示了不赞同扣帽子的看法。


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就像上边的模板一样,娱乐圈举报其实也有固定路数,男艺人举报嘴炮,女艺人举报私生活,港台艺人举报立场,举报者找准犯小错误的时机猛扒早年采访、作品、社交网络,总结所谓黑料后放大错误集中攻击,扣准大帽子,之后发动人力向一切能举报的组织进行举报,举报成功后轻则被点名批评重则断送前程。


但像pg one、张云雷、屈楚萧一类被追着举报的艺人真的那么十恶不赦吗?他们也不是没错,错在违背道德、身为公众人物却不能更好的约束自己。但这些错误是道德或人格瑕疵而非违法犯罪,远远没到需要利用举报和权威压制的程度。


人人都有监督权,但并非只有举报才是唯一行使这种权力的方法。不要滥用举报,也就是珍惜自己行使权力的机会,检举和泄私欲是有差别的。


如果说举报是手段,那手段背后原因才更令人恐慌:人们的思维越来越窄,接收的入口也越来越小。今天有人因为“我不喜欢”举报,那明天会不会有人因为更细微的事情举报?我觉得女主角姓张王李赵一点都不特别,举报;男主的设定不是霸道总裁而是穷小子,举报;爸爸妈妈的演员不够年轻,举报!争取大家整整齐齐做机器人,只求同不存异。


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对于看不惯的、不喜欢的、觉得有问题的做错了的,大方提出,交流争论,再不行就吵一架,吵架怎么了,吵架也是表达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更是期望问题可以被解决的过程,而不是一拳抡过来你死了我就爽了。


如果连简单的事都不能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还非得搬出个超级大外挂上来就是咔嚓一刀,那到底有什么好洋洋得意耀武扬威的?确实,扣帽子可是比动脑子简单多了。


滥用权力之前不如先想想自己所处的环境,想一下滥用权力的后果。运用权力之前也要先明白权力是什么。


除了滥用举报的人,或许每个人也应该想一下自己是否放纵助长了这种风气,不要因为暂时与自己无关就高高挂起说风凉话,更不要因为觊觎其高效的成功方式就作为己用。消失了是结果,但应不应该、有没有必要消失,是始终应该思考的问题。不然可以被消失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的代价需要大家一起承担,并且这个代价只会越来越重。


你举报,我举报,谁的快乐都别要


说这些并不单纯因为某些事而起,是越来越紧的限制已经造成了困扰。很多东西刚开始消失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没关系,一定会有plan B出现。习惯了退一步求其次,再退一步还能求更次,退着退着就成了无路可退。


不记得第一次退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只记得退的动作越来越频繁了,而这又未尝不是一种恶性循环。


有些事只是正好发生在某时某地,就算不是今天,也可能会发生在不远时候的任何一天。所以不要因为大家都带着束缚就为别人多了一副镣铐而欢呼,要反思,要拒绝重蹈覆辙。


城墙时代,即使没有想法设法去用力推一推,也不要亲手拿起那块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