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伊朗導彈襲擊伊拉克,薩達姆為啥不反擊?

2020年1月8日凌晨,數十枚導彈襲擊了美軍在伊拉克的兩個軍事基地。在這一事件中,很多人都把注意力在了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唇槍舌劍上,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是19年來又一次有伊朗的彈道導彈落在伊拉克的領土上。而向過去回溯,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導彈互襲在35年前就出現過。

2001年伊朗導彈襲擊伊拉克,薩達姆為啥不反擊?

在1985年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兩伊戰爭中,雖然伊拉克空軍獲得了蘇聯的大力援助,卻仍然在伊朗空軍的“雄貓”、“鬼怪”戰鬥機和“霍克”防空導彈的三大件面前損失慘重,一時間,飛行員幾乎斷檔。在這樣的情況下,伊拉克開始使用從蘇聯進口的原裝“飛毛腿”短程彈道導彈襲擊伊朗。當然,“飛毛腿”導彈的精度太差,只能選擇大城市作為打擊目標,一時間,引發了伊朗民眾的嚴重恐慌,大量城市居民逃亡鄉村。作為報復,伊朗軍隊也是用從卡扎菲手裡轉口獲得的“飛毛腿”反擊,當然,“飛毛腿”的技術指標,並不會因為使用者的宗教教派而發生變化,所以,伊朗導彈的目標也是伊拉克的大城市。這就是歷史上的“兩伊導彈襲城戰”。

2001年伊朗導彈襲擊伊拉克,薩達姆為啥不反擊?

伊拉克使用原裝“飛毛腿”以及在蘇聯專家指導下改裝的“侯賽因”彈道導彈,而伊朗則是用朝鮮生產的“飛毛腿”改進型“流星-1”型進行回擊。最終,伊拉克憑藉著財大氣粗,在導彈的質量和數量上都取得了優勢,得以將伊朗打回了談判桌上,結束了為期八年的徒勞無功的戰爭。而兩伊戰爭也鑄就了“飛毛腿”導彈的威名,在1988年2-4月的第二輪襲城戰中,兩伊相互發射導彈532枚,幾乎全部都是“飛毛腿”及其衍生型號,造成上萬人的傷亡。此後,“飛毛腿”導彈的威名持續了整整......兩年多時間。

2001年伊朗導彈襲擊伊拉克,薩達姆為啥不反擊?

不過,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導彈襲城戰,也讓伊朗堅定了發展彈道導彈武器的決心。開始在東北亞某“大國”的指導下,以每三五年一個型號的速度快速迭代自己的導彈型號,不過所有研發的基礎,基本還都是“飛毛腿”或者“某大國”改良的“飛毛腿”,不過為了解決戰術導彈數量不足的問題,伊朗也將一批進口的“紅旗-2”防空導彈改造為地對地彈道導彈。通過一番努力,在兩伊戰爭結束十年後,伊朗已經裝備了數百枚各種型號的中短程彈道導彈。

在1999年,伊朗為打擊薩達姆支持的反政府伊朗民兵組織,就曾向伊拉克境內的該組織訓練營發射了十幾枚導彈。而在2001年,伊朗處於類似的原因,又向伊拉克境內發射了77枚彈道導彈,不過目標中包括了眾多伊拉克軍事基地。當時的薩達姆被國際制裁所困,根本無力回擊,只能在捱打之後痛罵伊朗一頓了事。這也是今天之前,伊朗最後一次用導彈攻擊伊拉克境內的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