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拿出73年的借條,八路軍借款100萬,如今能兌換多少錢

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國共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然而在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問題上,雙方卻出現了巨大分歧。蔣介石堅持八路軍只能保留3個團,而我軍則提出八路軍應保持12個師的規模。經過多輪磋商,此事也一直懸而未決。

1937年3月,鑑於抗日形勢越來越嚴峻,我軍主動做出讓步,提出八路軍的規模不得少於4.5萬人的意見。可是儘管如此,蔣介石還是毫不讓步,堅持之前三個團的意見。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後,國軍在華北戰場上屢戰屢敗,大片國土陷於敵手。面對如此不利的形勢,蔣介石只好同意改編後的八路軍保持3個師,總兵力為4.5萬人,督促八路軍趕緊上戰場。

1937年8月,紅軍正式改編為八路軍,下轄3個師12個團。按照改編意見書,國民黨應該每個月給八路軍發放63萬法幣作為軍餉。可是隨著戰爭的深入,八路軍在軍餉方面卻遇到了極大困難。

農民拿出73年的借條,八路軍借款100萬,如今能兌換多少錢

八路軍發展壯大 蔣介石停發軍餉

本來八路軍那63萬法幣的軍餉,是按照3個師4.5萬人發放的。可是八路軍參加抗戰後,在敵後建立了多個根據地,隊伍發展很快。到了1938年已經有25萬之眾了,超過了改編時的五倍,可是軍餉依然是63萬法幣,並沒有相應的增長。

因為八路軍只能保持3個師,其他部隊只好以獨立團、武工隊等名義存在。蔣介石不增加軍餉也就罷了,還經常拖欠軍餉,這讓八路軍的日子更加難過了。

皖南事變爆發後,蔣介石更是直接停發了全部軍餉。那時八路軍、新四軍等隊伍,兵力將近100萬之眾,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徵集錢糧了。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有借必還

早在井岡山時期,紅軍就有著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光榮傳統。1928年紅軍提出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求紅軍不得拿工人農民一點東西,借東西定要還。

隨著部隊的發展,這些內容又有擴充,最終定稿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成為我軍‘第一軍規’。即使部隊再困難,也不要和舊軍隊、土匪等那樣侵佔群眾財產。

所以八路軍在徵集錢糧時,嚴格執行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有借必還的原則。有時候大戰開始後,附近村民都逃走了,八路軍從空屋子拿一點米,都要將等價的銀元放在米缸中。有時候八路軍身上沒錢了,也要寫下借條,以後必須償還。

農民拿出73年的借條,八路軍借款100萬,如今能兌換多少錢

陝西農民100萬的‘借條’

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開始頻繁調動軍隊,向解放區進行攻擊。1946年西北特別支部書記謝華率領一支2000多人的隊伍,駐紮在陝西藍田縣葛牌鎮。和國民黨幾番大戰後,八路軍戰士們的鞋子都磨破了,部隊糧食也快吃光了。被迫無奈之下,謝華請示上級後,開始向當地百姓籌糧借款。

葛牌鎮富戶陳鴻清,得知八路軍缺錢缺糧後,主動籌措了一批物資,送到了八路軍駐地。謝華讓工作人員清點後,寫下了一份借條:今借到陳鴻清法幣100萬元、麻鞋50雙、布60斤、棉花120斤。

謝華叮囑陳鴻清:將來如果有急用,就拿著借條去延安兌換,如果不急用的話,等到全國解放了,到時給你調撥過來。

不久之後這支八路軍從葛牌鎮撤離,陳鴻清小心的保管著那張借條。由於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他一直沒有去兌換。1951年,陳鴻清因病去世,‘借條’一事也逐漸被遺忘。

農民拿出73年的借條,八路軍借款100萬,如今能兌換多少錢

‘借條’重新出現 如今應還多少錢

1988年,陳鴻清的兒子陳開基翻新房屋,在舊屋子中的牆縫中,發現了40多年前的那張借條。全家人將‘借條’視為傳家寶,家中長輩在八路軍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更是全家的榮耀。

可是修建房屋花費巨大,陳開基決定將‘借條’兌換。本來有關部門已經查清情況,可是陳開基突然離世,此事也就此擱置。

如今陳鴻清的孫輩陳志榮生活遇到困難,再次想起了那張‘借條’。當得知可以兌換時,陳志榮既高興又不捨。他說道即使兌換後,也要將‘借條’複印下來,一直傳下去,讓後代記住祖輩‘駐軍抗戰’的光榮往事。

農民拿出73年的借條,八路軍借款100萬,如今能兌換多少錢

那麼當初的那張‘借條’,應該還多少錢合適呢?

法幣是1935年開始發行的,在抗戰之前100法幣大概能夠買兩頭牛。可是抗戰爆發後,國民黨財政赤字嚴重,曾通過大量發行法幣來解決問題,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到了抗戰後期,通貨膨脹幾乎失控,1944年,100法幣還能買一隻雞,到了1946年,卻只能買一個雞蛋,1948年,更是隻能買4粒大米,由此可見通貨膨脹多嚴重。

由於陳家的‘借條’是1946年的,按照當時的物價推算,100萬法幣差不多相當於5000元,再加上麻鞋、布匹、棉花等物資。有關部門最終加倍償還,給陳志榮兌換了1.5萬元,遠超‘借條’的實際價值。

一張幾十年的‘借條’,終於兌換成功。陳家因‘助軍抗戰’,得到了加倍的賠償。古人語‘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陳家借出的財物,對困難之中的八路軍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挽救了很多八路軍戰士。這一借一還的故事,必將成為美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