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為何安史之亂卻還是打了八年?

靜說歷史


安史之亂,從公元755年12月起,至763年止,歷時7年零三個月。

之所以叫安史之亂,不叫安祿山之亂,說明除了安祿山,還有別的首領。在安祿山死後,其他的首領堅持了六年。

安祿山:


嚴格的來說,安祿山死後,叛軍確實是在走下坡路,叛亂一方和腐朽的唐王朝拉鋸一樣的拉了六年多,最終唐王朝取得了勝利。

唐玄宗天寶年間,政治腐敗,玄宗寵愛楊貴妃,重用楊國忠、李林甫,信任安祿山,讓他當三鎮節度使,擁有十幾萬精兵,客觀上為安祿山造反提供了條件。由於安祿山和楊國忠矛盾很深。

加之安祿山又是胡人,這些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民族矛盾等各方面的矛盾結合在一起,終於量變到質變,引發了“安史之亂”。 初期,叛軍勢如破竹,連克洛陽、潼關,進逼首都長安。唐朝許多文臣武將紛紛投降。

叛軍進軍路線:


756年正月,安祿山稱帝,國號大燕。可是稱帝后的安祿山,由於身體越來越差,脾氣也越來越暴躁,對身邊的人也是刑罰日峻。

(757年)正月,其子安慶緒指使心腹李豬兒將安祿山刺殺,自立為帝。 逃難中的唐玄宗在馬嵬遭遇兵變,被迫讓位給兒子肅宗。肅宗重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擊敗史思明,收復了河北。

叛軍方面由於連丟長安和洛陽,內部矛盾越來越深,且史思明的勢力越來越大,安慶緒總想找機會除掉史思明,沒想到史思明先下手為強,先幹掉了安慶緒。

安慶緒:


761年三月,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叛軍盡歸史朝義。唐軍在回紇的幫助下,在洛陽大破史軍,763年,隨著部下紛紛降唐,走投無路的史朝義自殺,安史之亂被平定。 安史之亂打了七年多,其實,如果唐軍上下齊心,統帥得力,是有機會提前結束這場叛亂的。

第一個機會是潼關保衛戰。當時守潼關的封常清、高仙芝採堅守潼關不出,叛軍攻打不下,可是因為唐玄宗聽了謅言,以"失律喪師"之罪處斬封常清、高仙芝。

起用哥舒翰後,又逼哥舒翰出戰,結果潼關丟失,長安不保。當時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接邊打了幾個大勝仗,進展十分順利,只要守住潼關張引朔方軍北取范陽,覆叛軍巢穴,叛軍必潰。

老將哥舒翰:


第二個機會是758年,安慶緒被郭子儀部20餘萬人(後增至60萬)包圍,但由於肅宗聽信宦官魚朝恩讒言。對郭子儀產生猜忌,將郭子儀召回京城,大軍因此沒有統帥,以致叛軍大敗唐60萬大軍。

如果不是肅宗的神操作,此次是剿滅叛軍的最好機會。 所以,本該兩三年結束的戰爭,由於雙方都有神操作,結果打了七八年。

雖然安祿山這個罪魁禍首死了,唐軍也不能立刻平定叛亂,導致安史之亂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破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