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中華幾千年文化傳統,如果沒有詩詞歌賦作為載體,將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傳承下來,那麼現在我們的文化應當會無趣得多。

這些古詩詞到如今讀來,依然朗朗上口,字字珠璣,很多還被編入了教科書,繼續薰陶著下一代。比如唐詩三百首、古文言文等等,依然是孩子們學習的重點,其中還有許多寓言故事。

可是不久前,我國著名詩人席慕蓉在一次演講中,卻提出了將《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移出課本的建議,這篇80-90年代人都讀過的文章,為什麼會讓席慕蓉質疑到如此地步呢?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一、列禦寇,也就是列子,是和老莊、莊子一樣的道家思想人物代表,著有《列子》八卷,裡面有各種寓言故事、神話傳說大約134則,題材非常廣泛,很有教育意義。

《愚公移山》其實一開始並不被人們所熟悉,而是有一次一位偉人在講話中提到了這個故事,慢慢的流傳開來,後來人們覺得這個故事對於孩子而言有很深的教育意義,才走進教科書,開始被人們口口相傳。

《愚公移山》的內容大家肯定非常熟悉,講的是一位叫愚公的農民,已經快90歲了,住在北山腳下,面對著太行、王屋兩座大山。

這兩座大山位於冀州的南部、黃河北岸的北邊,擋住了通往南部的路,每次要去到南部,都要翻越崎嶇坎坷的兩座山,山裡的人們更是苦不堪言,輕易不敢走出來一次,因此山裡的人們也更窮。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愚公每天看著這兩座大山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就想出了個主意,把家人叫來開了個家庭會議,宣佈:我決定要帶著你們把這兩座山移走!

兒子們自然不敢有異議,愚公的妻子卻不同意了:你這想一出是一出,這麼高的山你怎麼移得了?而且土放哪裡呢?愚公卻是下定了決心,他說:土推到渤海那倒掉不就可以了?這些都不是問題。

於是,愚公就帶著自己的兒子還有隔壁寡婦家的孩子,開始了工程巨大的移山項目。河曲的智叟還取笑他,真是不自量力,都90歲的人了,還能剩幾年的時間來搬走這座大山?

愚公擲地有聲:我生了兒子,兒子生了孫子,子子孫孫總能搬完的。看他這麼有毅力,大山的土地公卻著急起來了,這把山搬走了,土地公怎麼辦呢?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於是土地公就去向自己的上司彙報了這件事,天帝聽了之後備受感動,於是就讓兩位大力神揹走了這兩座大山,從此,從冀州南部到漢水南岸交通就便捷了起來。

小時候讀這個寓言故事的時候,我們都被教育愚公的堅持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想要隨隨便便就成就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這個道理讓我們的父母,以及現在成為父母的80、90後都非常受用,但是席慕蓉卻提出了讓我們措手不及的一個觀點。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二、席慕蓉認為《愚公移山》這篇課文不適合再讓孩子們學習的原因是:它違背了大自然法則!就因為大山擋住了人類的腳步,愚公就要聯合自己的子孫後代將這兩座大山移走,這更含有破壞大自然的寓意,不適合孩子學習。

“我們在大自然面前要學會退讓”---席慕蓉講話中說道,保護地球才是孩子們應該有的認知。而且明明無法完成的事情,為什麼還要讓孩子們學著去堅持呢?

就好比“鐵杵磨成針”,我們大人都知道鐵杵哪有那麼容易就能磨成針呢?所以現在也不會在路上看到有人拿著跟杵天天在磨,期望它變成繡花針。

所以,《愚公移山》這篇課文已經違背了人類的自然規律,提供了錯誤的觀點,實在不適合孩子們繼續學習。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圖片:愚公聯合自己的子孫後代移山劇照

三、可是許多學者卻否定了席慕蓉的觀點,因為在古時候人們對於“環保”這一說顯然是沒有任何意識的。

而且這篇文章裡面包含了許多更深的寓意,所以單從席慕蓉的“環保”這一說法,就將這篇課文移出教科書顯然是不能夠的,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解讀。

1、愚公是住在山腳下,其實兩座山並沒有包圍他的去路,他想要去哪裡都可以通過繞路的方式來解決,雖然花費一些時間,但是比移山好多了。

讓愚公萌生移山念頭的是,他看到了山裡麵人們生活的不便和不易,這就是本文給人們傳達的第一點:愚公是善良的化身,他能夠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種無私的思想世間能有幾人呢?

而現代社會,人們最缺的還是善良,如果能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多考慮下,就不會有那麼多不幸的傷人事件發生了。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2、最後兩座山並不是愚公移走的,而是天帝幫忙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這篇文章並沒有教人們要愚昧的堅持一個不可能達到的目標,更多的想告訴人們,堅持初心終究是沒錯的,最後總會峰迴路轉,事情得到更好的解決。世間沒有天帝能夠幫我們解決那麼多難題,但是堅持初心才能讓路途更好走。

3、愚公移山,每個不同年代的人,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讀這篇文章都會有不同的感悟,如果因為考慮到環保問題就將這篇文章移出教科書,可以說,我們後代的學習中會少掉一個很好的例子。

畢竟,現在的人們都比較浮躁,長期堅持一件事情卻很少人能夠做到。傳遞一種堅持初心、與人為善的精神十分重要。

很多外國人對中國詩詞都極感興趣,因此也有很多偉大的翻譯家將古詩文翻譯成各種語言傳播到海外,可是許多人都表示,翻譯成其他語言的中國詩詞卻沒有了原來的靈性和精髓。

學者建議《愚公移山》移出教科書,給出的理由讓網友強烈反駁

所以,我們不應當將古詩詞、寓言故事移出教科書,應該讓孩子們多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文化精髓延續下去,中華美德之花處處開放。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