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唐代經歷了安史之亂後,國力逐漸衰弱,不復昔日強盛。此後的唐代歷史發展就圍繞著三個主旋律:宦官專權、牛李黨爭和藩鎮割據,其中的宦官專權現象並不是唐朝獨有,在唐之前的秦和東漢都出現過。但唐代是我國曆史上宦官專權最嚴重的朝代之一。自唐玄宗開始,宦官一步步干涉朝政、逐漸掌管禁軍,直至直接參與皇帝的廢立。究其主要原因在於唐代宦官的權力大(尤其是掌握了軍權),宦官專權時間長,專權程度深。

唐中後期宦官權勢滔天,那麼宦官當真可以隨意廢立天子,甚至殺戮皇帝,為所欲為嗎?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這是對唐代宦官專權的一種誤解。歷史學家汪籛《漢唐史論稿》指出,唐朝的宦官專權,對全國的影響,沒有東漢、明朝宦官專權那樣嚴重。黃永年也提出過唐朝宦官和皇帝的關係只是家奴和主子的關係。不論中晚唐有些皇帝由宦官擁立,還是某一派宦官會殺掉在位的皇帝擁立他們所依附的皇子做皇帝,這些都是作為家奴的官宦代表各自主子利益在參與皇室的內部權力分配糾紛,因為廢掉一個李家皇帝,擁立的的仍然還是李家皇帝,作為家奴的宦官和李唐皇室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玄宗寵信的宦官高力士

唐代宦官專權的開端

唐代宦官專權始於唐玄宗,玄宗即位前誅韋后和太平公主的兩次政變都曾得到宦官高力士等人的大力協助,即位後高力士被封官至三品,其他如楊思勖“以軍功累加輔國大將軍”,黎敬仁、林招隱、尹鳳祥等也都被授為三品將軍。這開啟了宦官封官爵之先例,宦官因此地位升高。高力士因被唐玄宗極為寵信而權傾朝野,當時滿朝的文臣武將(如楊國忠、安祿山、安思順、高仙芝等)都要巴結他,其他王公貴族則都尊稱他為"阿翁",駙馬們都叫他為"爺",連當時還在東宮的肅宗都要稱呼他為二兄。

玄宗天寶年間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後,地方上領兵的將領不再是“事解輒罷”,將領在方鎮長期統兵逐漸造成了外重內輕,方鎮尾大不掉之勢。為了監督和控制方鎮玄宗又委派宦官到各處監軍。這些派去地方的監軍往往權力都大過節度使,這使得監軍干政有時又削弱地方軍隊戰鬥力容易導致軍事上的失敗。

安史之亂後自李輔國在靈武擁立肅宗和協助平叛有功,肅宗還朝京師長安後李輔國作為肅宗靈武元勳便開始平步青雲——“加開府儀同三司,封郕國公。輔國判元帥行軍司馬,專掌禁兵”。這是首次宦官開始掌管大內禁軍。李輔國被賦予的另一項權力便是掌樞密,負責掌管全國各地送呈朝廷的奏書、符印軍號、壓署制敕和關白承旨等。此時李輔國與他的前輩高力士一樣都是權傾朝野,所不同的是他這個“權”傾朝野的“權”是實至名歸。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肅宗寵信的宦官李輔國

唐代宗時期的專權宦官

代宗時期前後出現了三位專權的宦官,這些號稱一手遮天的權閹不論其在位時如何權勢熏天,飛揚跋扈,一旦被皇帝主子所厭惡和拋棄後下場都很悽慘。

寶應元年(公元762年),肅宗病重,四月太上皇唐玄宗病死。肅宗悲慟不已病情加重至病危。張皇后召見太子李豫讓他除掉李輔國和程元振,遭到太子拒絕後張皇后就密謀廢太子以改立越王李系。李輔國和程元振得知張後的陰謀後出兵保護太子,並連夜帶兵入宮捕殺了張皇后的黨羽和越王李系,隨後又囚禁了張皇后,而唐肅宗也於當晚病死。

太子李豫(唐代宗)登基後李輔國因宮廷靖難和擁立之功再次加官進爵,為了彰顯他的功勳,代宗讓他進號為尚父,加司空中書令。唐朝宦官終於躋身於宰相行列。自此恃功的李輔國日益驕橫,於是這位權閹便赤裸裸對唐代宗說:“大家(皇帝的俗稱)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置。”這種狂妄僭君的話讓代宗很是不爽。

代宗即位兩個月後,李輔國便因驕恣被罷相解除兵權,和他一起宮廷靖難的程元振被代宗選來替代了他。解職四個月後,李輔國就被“盜賊”所殺,而且未留個全屍。有擁立之功,權勢盛極一時的權閹被皇帝“去之輕如一毛耳”。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接替了李輔國的全部政治資產的程元振在朝廷上權勢更甚於前任,他的作為也更惡於李輔國。廣德元年(763年)九月,吐蕃東侵,程元振捂住消息不上奏,等到代宗得知消息後吐蕃已經打到了邠州,因各地節度使、將軍不滿唐代宗寵信程元振,而無人應命出兵勤王,致使吐蕃軍攻下長安,唐代宗星夜倉惶出逃陝州。為了平息眾怒代宗沒有處死程元振只是削官後放歸老家,最後其死於仇家之手。

魚朝恩是因保駕之功在代宗朝第三位上位的權閹,在代宗出逃陝州後,身邊的禁軍早已潰散,在陝州的魚朝恩及時率駐軍及神策軍在華陰奉迎護駕。魚朝恩以保駕有功,由觀軍容使封為天下觀軍容使同時總掌神策軍。郭子儀克復京師代宗還朝後,魚朝恩大權在握後干預政事,懾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裡,貪賄勒索,惡績累累。威脅到主子利益的他結局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是日朝恩還第,自經而卒”,代宗找了個由頭罷了他的觀軍容使後,宰相元載收買了魚朝恩的侍衛周皓把他勒死在代宗設置的一場酒宴上。

由上可見,這些宦官的權力都來自皇帝的恩寵,這個時候宦官專權的各項制度還未確立,所以他們的職權大小都是根據自己受到皇帝恩寵的程度來決定。一旦依附於皇權的宦官想專權凌駕於君權之上的時候,作為家奴被利用的他們很容易就被皇帝用其他期待上位的宦官所取代。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唐德宗

唐代宦官專權局面的確立

唐代宦官專權局面的確立,真正掌握軍權並形成制度化是在德宗朝。

魚朝恩在華陰奉迎護衛代宗所率的神策軍原本是一支戍邊軍隊,代宗逃跑的時候禁軍都給打散了,等到長安收復還朝的時候,這支軍隊就跟隨代宗返京成為了禁軍。魚朝恩被弄死後十幾年間,這支禁軍被交回到本部的武將統領直到“涇原兵變”的發生。

德宗還是皇太子的時候就看到了宦官當政的弊端,因此他即位之初是很排斥宦官的。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德宗準備調往淮西前線平叛的涇原兵馬途經長安時發生兵變,亂兵殺入宮城的時候當時神策軍的兵馬使白志貞竟然召集不到一個禁兵來報到,危急時刻德宗身邊只有百多個沒老二的宦官相隨,堂堂唐天子,一行人滿打滿算只數百人,狼狽逃出皇城。與德宗偕行的只有太子,諸王、兩個妃子以及一個公主,百分之八九十的皇親國戚都未及逃出。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柳公權神策軍碑

兵變平息後,武將的難以依靠給德宗以深深的刺激,德宗於是改變了對宦官的態度。興元元年(784年),德宗回京三個月後就開始任命宦官分典禁軍神策軍。貞元二年(786年)神策軍被德宗擴建,到貞元十二年(796年),德宗又設立了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分別由竇文場和霍仙鳴擔任,這一職務直接由皇帝授任,成為地位高於神策軍大將軍之上的實際統帥,這在實際上架空了大將軍和統軍。從此,神策軍的統率權掌握在宦官手中,以宦官典禁軍便制度化了。 在貞元十一年(795年),德宗還將宦官任各地藩鎮監軍的辦法固定下來,專門為擔任監軍使的宦官置印 ,不僅提高了監軍的地位,更是開始了讓宦官監軍制度化。

唐憲宗元和年間,為著平定叛亂藩鎮的用兵需要,又將此前親信宦官代表皇帝去執掌軍機樞密的差遣,加以制度化,確立了宦官擔任樞密使的制度,讓宦官得以“承受表奏、出納帝命”,逐漸參與到中樞政務。主政的左右樞密使,和主軍的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便被成為宦官集團的“四貴”,更經歷數十年演化後,成為了能穩定傳承牢不可破的宦官既得利益集團。

宦官統領的這支神策軍隊維持唐王朝後續一百多年的統治提供了重要的軍事支撐,但它也逐漸淪為了中晚唐時期被宦官用來當做直接參與皇帝廢立的工具。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唐憲宗

宦官弒殺天子的真相

宦官集團掌握了神策軍兵權後,中晚唐自穆宗以後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餘均為宦官所立。敬宗雖不是宦官擁立,但卻死於宦官之手。這就容易讓人得到一個結論:唐中後期皇帝成了傀儡,宦官集團已經達到隨意廢立甚至弒殺皇帝、為所欲為、權勢滔天的不可控的程度。雖然表面上看起來宦官集團通過掌控了軍權而控制了皇帝的廢立,但這其實是對唐中晚期皇權更替鬥爭背後的真相的誤讀。

歷史上記載真正死於宦官之手的唐朝皇帝有憲宗和敬宗。然則這兩位皇帝都並不是他們寵信和當權的大太監謀殺的,實施弒帝的反而是立場與之對立、意圖通過弒君,達到依附自己新主子飛黃騰達目的無權低級宦官。

憲宗李純之死,是郭妃(後來的郭太后)與當時的皇太子李恆(後來的唐穆宗)主導策劃,動手的宦官實則只是受到他們的主子的指使,事後當了背鍋俠而已。憲宗元和一朝,掌權的宦官無一不是憲宗提拔上來的,憲宗的信任和恩寵是這些當權宦官權力的絕對保障。等到憲宗一死,元和朝的宦官除了依附太子唐穆宗的以外都盡數被誅滅。

唐敬宗是出名的昏庸皇帝,他的死是個意外,但是刺殺他的也不是當時的權閹。當時與當權宦官王守澄有極深矛盾的劉克明等次等的宦官狗急跳牆,所以才謀劃了刺殺敬宗,意圖以此扳倒受敬宗寵信的權閹王守澄而讓絳王李悟登基,這樣這些宦官才能受到新帝恩寵而上位。事發當天敬宗打獵醉酒,安保工作沒有做好才讓行刺得以成功,但事後登基的卻是更合法度的敬宗二弟李昂。結果王守澄等宦官派兵誅滅劉克明等宦官,李昂登基為唐文宗。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唐宣宗

宦官廢立天子的實質

如前所述,唐代宦官實質是皇室的家奴,他們手裡的權力都來源於皇帝的恩寵,即使掌控了軍權也莫不如是。宦官與皇室的利益休慼相關,在當時的朋黨相爭,藩鎮割據的政治格局下,在朝廷中的宦官們是要依靠皇權生存的,他們手中的政治和軍事權力仍然是被當朝的皇帝賦予的。同樣,正因為宦官集團已經成為足以和文臣士大夫和地方藩鎮相抗衡的強大政治勢力,身在內廷掌握禁軍又對皇權“近水樓臺先得月”,

所以自然也會成為那些覬覦皇位的皇子親王、後宮嬪妃們所竭力拉攏的盟友。這才是中晚唐時期,宦官集團屢屢參與到宮廷政變,並扮演了廢立天子重要角色的根本實質。

憲宗被毒死之後繼位的唐穆宗是當時的皇太子,郭太妃的兒子,穆宗後的敬宗是郭太妃的長孫,敬宗被刺後立的是他的二弟李昂(唐文宗),文宗之後是他的五弟李炎(唐武宗)。從穆宗到武宗四朝皇帝,全是郭太后的子孫,隱藏在宦官勢力後面的後宮皇族勢力(以郭妃集團為代表)是皇帝廢立背後那隻無形的手,而宦官集團作為參與者和決策的最後執行者自然就被當做是皇帝廢立的主角。

武宗之後的唐宣宗李忱是眾多皇帝中最出名的忍者,歷史記載他是因為裝瘋賣傻被宦官馬元贄等認為較易控制所以才擁立為皇帝。但根據黃樓的《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來看,宣宗被宦官擁立繼位實質也是宮廷陰謀(李忱勾連宦官),宣宗之後的唐懿宗即位也是新帝和宦官集團勾結的結果。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唐武宗

專權宦官的歸途

仔細研究可以發現中晚唐那些成功擁立皇帝的宦官大擁立的大都是那些合法統的皇位繼承人(被冊立的太子、沒冊立太子情況下的長子、皇帝的兒子還很年幼時的皇帝之弟),擁立新帝后宦官也不存在廢奪皇帝的權力,更沒有因為自己掌權而任意弒殺皇帝。

宣宗死後神策中尉準備擁立懿宗時,宰相夏侯孜就曾說“但是李氏子孫,內大臣立定,外大臣即北面事之”。意思就是說宦官要立哪個李氏子孫做皇帝都沒關係,但要推翻李唐皇室,那就辦不到。相反,宦官即使貴為中尉、樞密使,其命運在一定程度上還得由皇帝來掌握。首先他們都得由皇帝擢用,如果他們侵害到皇權,皇帝也能將他們撤任或誅殺。

有擁立和保駕之功的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在代宗手裡被輕鬆拔除。

唐順宗繼位的時候已經是中風半身不遂的人,太子集團利用俱文珍等宦官在宮裡活動逼迫順宗退位,太子李純登基為唐憲宗,俱文珍專權導致反而失寵,鬱鬱而終。


唐代皇帝的廢立真有那麼隨意?唐代中後期宦官專權的誤解淺析

甘露之變

唐文宗用大臣李訓、鄭注,整倒了宦官陳弘志、王守澄。當他發動唐代皇帝和宦官集團最大的一場政治冒險衝突“甘露之變”失敗後,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集團不敢廢也不敢殺文宗,只能軟禁他,還得讓他如常上朝聽政,最後也只能等唐文宗病重快死了才能擁立新的皇帝。到唐武宗時期,仇士良就被秋後算帳、整倒了。

馬球皇帝唐僖宗喜歡享樂,他的宦官“阿父”田令孜把他伺候得很舒服,黃巢起義後田令孜就被僖宗疏遠拋棄,田令孜逃走後被節度使王建所殺。

唐王朝倒數第二個皇帝昭宗在天下大亂,皇權極度衰弱的情況下廢掉宦官頭子楊復恭也沒走什麼彎路。及至昭宗後期宦官集團被朱溫屠戮殆盡後,正常的唐王朝運行體制的平衡被打破,藩鎮獨大讓大唐皇朝最終走向了它的末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