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第一爐香》|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張愛玲的《沉香屑 第一爐香》,是我特別喜歡的一部小說,她是我最喜歡的女作家,沒有之一。一般都不怎麼討論她的作品,只因對她的文章的喜歡源自內心,言多必失,就怕稍有不慎褻瀆了她的文章。

去年有段時間就留意到,許鞍華導演要把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拍成電影,並且公佈了演員名單,馬思純飾演葛薇龍,彭于晏飾演喬琪喬,再看看現場的定妝照,內心是拒絕的,這是拿原著當兒戲還是拿電影當兒戲?

《第一爐香》|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關鍵是演員與原著裡的人物的本真度是否契合,否則南轅北轍,造成視覺效果的翻車,禍害的不僅只有原著還有這部電影。

原著裡對薇龍的描寫是借她從姑媽大門的玻璃裡瞥見自己的影子:

她的臉是平淡而美麗的小凸臉,她的眼睛長而媚,雙眼皮的深厚,直掃入鬢角里去,纖瘦的鼻子,肥圓的小嘴,面部表情稍顯呆滯,僵硬,反而顯得她溫柔敦厚的中國情調。

薇龍的纖細嬌小,通過她和她的姑媽的對比得出來的結論。

薇龍第一次見到她的姑媽時:

汽車門開了,一個嬌小個子的西裝少婦跨出車來

薇龍和姑媽身材對比是姑媽要給薇龍做衣服,拿她自己的衣服叫薇龍穿,試試尺寸

叫睨兒去尋出一件鵝黃絲質襯衫,鴿灰短褲;薇龍穿了覺得太大,睨兒替她用別針把腰間折了起來。梁太太道:“你的腿太瘦了一點,可是年輕的女孩子總是瘦的多。”

由此可見,薇龍比嬌小的姑媽還要瘦的多,薇龍的身體是纖細的,瘦怯怯的。

《第一爐香》|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再來看看薇龍的扮演者馬思純吧,總是感覺馬思純屬於骨架偏大的女演員,即使再瘦也還是有一定的肥度,再有馬思純過於豔麗性感,而薇龍卻是纖瘦和孱弱的清麗脫俗,兩者相去甚遠,非要這樣就像是趕鴨子上架,有點荒腔走板的意思了。

《第一爐香》已經拍完了,或許馬思純形似不行,來個神似也未可知。有時也想將就,畢竟電影的呈現效果或許另有一番韻味,但是悖於原著太遠了,實在不能忍受。

《第一爐香》|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好多人也都討論過誰是最適合薇龍的女演員,我認為宋軼真得比較適合,相比於馬思純而言至少她是纖細的,婀娜的,與中國古風情調也比較契合,尤其她穿著旗袍太美了,而原著裡的薇龍時常也是一身旗袍:

薇龍那天穿著一件瓷青薄綢旗袍,給他那雙眼睛一看,她覺得她的手臂像熱騰騰的牛奶似的,從青色的殼裡倒出來,管也管不住,整個的把自己全潑出來了

也不知道許鞍華導演怎麼想得,《第一爐香》裡的薇龍也算是極普通的上海女孩子,並沒有那麼不好選啊。

《第一爐香》|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第一爐香》首張劇照曝光,刊登在剛開幕的柏林電影節的銀幕場刊上,是彭于晏飾演的喬琪喬,終於露了個臉。

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他粗壯的滿是肌肉的大胳膊,這和原著裡的喬琪更是相去甚遠了。

我讀小說時的感覺喬琪就是一種灰蓬蓬的比較陰暗的一個男人。就像喬琪的妹妹周吉婕說他一樣:

雜種的男孩子,有些陰沉沉的,帶點丫頭氣

再看看彭于晏真得是太nan了,一看就是個陽光溫暖的男人,實在是與喬琪格格不入哦。再有彭于晏就是個肌肉男,而喬琪卻是相對單薄的,沒有什麼氣色的男人:

他的臉上沒有血色,連嘴唇都是蒼白的,和石膏像一般。人是高個子的,也生得停勻,可是身上的衣服穿得那樣的服帖隨便,使人忘記了他的身體的存在。

喬琪就是那種能讓人忘記他的身體存在的人,而不是像彭于晏一樣,滿眼都是他健壯的魁梧的身體,也是第一次感覺這樣的胳臂實在是太難看了放在這樣的電影裡。

不管是馬思純還是彭于晏,他倆實在不應該是《第一爐香》裡的葛薇龍和喬琪喬,既然如此也就看他倆如何衝出原著裡的束縛,演出理所應當的好的角色來吧。

《第一爐香》|電影選角與原著不符後的強行突圍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裡,極其優美的展現出來的是一種豔麗奢華背後的頹廢而絕望的情緒,她對於她小說裡的每一個人物的都細心雕琢,每個人細微的心理變化也一樣的栩栩如生,看完了小說,腦海自然而然地有個影影綽綽的人形來,這就是她的小說的魅力所在。

不用再回看原著小說,心裡早就有薇龍,喬琪,姑媽,睨兒,睇睇等各色人等的人物肖像了,所以此劇的定妝照一出,心裡是強烈拒絕的,演員的選擇決定了一部電影的成敗與否,木已成舟,也只能這樣子了。

電影再多彩多姿也不如細細閱讀一下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來得驚豔,深刻,就算是一個春天景色也一樣寫得生動形象,猶如身臨其境:

牆裡的春天,不過是虛應個景兒,誰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牆裡的春延燒到了牆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推枯拉朽燒到山坡子去了

其實原不必糾結這個問題,管他電影選什麼樣的角色,依然如故的還是對張愛玲小說的熱愛,電影也不過是一個導演對小說的理解的表達,左右不了什麼,實在不行就看看原著,給自己一個記憶,拍自己想要的那部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