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電影《邪不壓正》原著《俠隱》2018重版歸來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侠隐》2018重版归来

7月13日,由姜文執導的電影《邪不壓正》在全國上映。電影根據旅美作家張北海的小說《俠隱》改編,講述青年俠士李天然留美歸來,為尋找五年前師門血案的元兇,深入古都的衚衕巷陌,從而引發一系列的故事。本書首版於2007年,近日,出版方世紀文景再次重版。封面依舊由著名設計師陸智昌操作設計,作者修訂了個別文字,並新增後記及“《俠隱》作者張北海答客問”。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侠隐》2018重版归来

張北海,本名張文藝,祖籍山西五臺,1936年生於北京,1949年隨家人前往臺灣,師從葉嘉瑩學習中文,就讀於臺灣師範大學,1962年到洛杉磯繼續深造。1972年,張北海在紐約定居。整個70年代,他撰寫諸多有關紐約生活的散文,以至於成了那個時候初抵紐約的華人瞭解紐約的入門讀物。幾乎同時,他也開始關注他童年生活過的北京。兩年後,張北海開始隔三差五回京旅行,除了品嚐老北京的吃食外,還收集一些有關背景的書籍。

“不是為了寫小說而找材料,而是為了認識我生長的古都。”1994年,58歲的張北海因病住院,開始構思,找資料,做筆記,六年後寫就《俠隱》。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侠隐》2018重版归来

六年的寫作中,張北海參考了好幾百本有關老北京的中英文著作。書中對三十年代北平的描寫確鑿、細緻,一街一門,一草一木,都符合當時史實,宛如城市在筆下復活。小說裡的俠士,真實可信,作為從傳統走向現代的過程中最先失落的那一批人,《俠隱》是對他們最後的挽留。“俠義終結”的主題,則一舉顛覆了武俠小說寫作的格局。而另一個主題則是老北京的消逝,作者一箭雙鵰,選取了七七事變前的北平這個時空點,讀來不免唏噓。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侠隐》2018重版归来

《俠隱》講述的是一段民國初年以老北京為背景的江湖俠義故事。小說對老北京的描寫細節精確,味道醇厚,所虛構的武俠故事也真實可信,阿城先生讚道具有“貼骨到肉的質感”“果然好看”。張北海筆下的北京,是一個“有錢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傳統和現代,市井和江湖,最中國的和最西洋的,最平常的和最傳奇的,融為一爐,雜糅共處,顯示出“一種特殊的現代性”。

張北海創造的這個老北京,既不是老舍筆下悲辛交集的下層民眾生活,亦不是曹禺筆下在傳統的桎梏中痛苦掙扎的北京人家,與張恨水的舊派小說風景更是迥然有別,它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景象和新的可能:透過今日開放社會的眼光去回望傳統,發現其中的美好,並創造一個理想的城市。

張北海接受採訪時曾表示,“我努力在利用這個虛實世界,將我出生那個年代的一些訊息傳達給今天年輕世代,即在沒有多久的從前,北京是如此模樣,有人如此生活,如此面對那個時代的大歷史和小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