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曾经的老北京城,有众多明清两朝修建的牌坊。

这些牌坊大都立于北京城内的交通要道,作用也都是美化城市,教化臣民,增添都城的仪式感和威严感。

逐渐的,这些牌坊就成了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比如,前门大街牌楼,东单牌楼等。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不过,这些牌楼大多在清末至建国初期,相继的毁坏或者拆除,幸存者寥寥无几,就连前门大街的牌楼也是前些年复建的。

但您仔细寻找,还是可以寻觅到老牌楼的踪影。在现今中山公园内,就有一座建于清末的石牌楼——保卫和平坊。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保卫和平坊

这座牌楼起初并不是修建在此的,而是由崇文门内大街移筑过来,它见证了中国人屈辱的历史。

这座石牌楼原名克林德牌坊(或克林德碑),是清政府为了纪念八国联军侵华期间,被清军枪杀的德国公使克林德。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原立于东单的克林德坊

1900年,兴起于山东地区的义和团运动已经扩散到长城内外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他们所到之处,杀洋人,烧教堂,引起了在华外国势力的强烈不满。

而此时的清政府对义和团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镇压清缴,一方面又纵容安抚,利用义和团的骁勇善战来要挟在列强在华的势力,平衡各方利益。

在清政府的两手政策下,义和团终于不再受控,眼看着就要将洋人赶尽杀绝。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被义和团攻陷的王府井天主堂

早在义和团蔓延之初,西方列强就要求清政府全力镇压义和团,德国士兵和教会武装者也与袁世凯一起出兵山东镇压。

无一例外,德国公使克林德的双手也沾满了中国人的血。1900年6月,义和团从德国使馆前经过,克林德命令德军开枪射击,打死无辜团名二十余人。

经此一事,再加上克林德坚持对中国采取“大棒”政策,导致他恶名昭彰,中国人对他恨之入骨。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克林德

西方列强眼见清政府无力镇压义和团,于是便组成八国联军,于1900年6月10日向北京进犯。

不日,清政府也对联军宣战。宣战前两天,清政府照会各国驻华公使,要求其二十四小内离开北京。外交使团召开会议,强烈抵制这一要求,而德国公使克林德,更是不顾同僚劝阻,与翻译乘轿一同前往总理衙门抗议,就在行进到东单牌楼附近时,克林德就被正在巡逻的清军开枪打死。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英国军队透过城墙上的水闸进入了北京城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八国联军签订主权尽失的《辛丑条约》,条约第一款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光绪之弟、溥仪之父)赴德国,就克林德公使被杀一事向德国皇帝道歉,并在克林德被杀地点———北京崇文门大街(今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建一座碑坊。

那个杀掉克林德清军士兵,1900 年 12 月 31 日在东单牌楼克林德身亡之处闹市被处斩,时年 25 岁。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克林德坊

“克林德”汉白玉牌坊于 1901 年 6 月 25 日开工,1903年 1 月 8 日竣工,横跨东单北大街上,牌坊碑文用拉丁语、德语、汉语三种文字,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和口吻,表达清朝皇帝对克林德被杀的惋惜。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日牌坊的落成典礼的现场,一位美国人看到醇亲王载沣洒酒祭奠克林德后,她记述道:“...醇亲王似乎在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中国人认为,中国政府之所以建造这个石拱门,不是为了纪念克林德,而是为了纪念杀死克林德的人。”(I.T赫德兰《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

北京一座为德国人修建的牌楼,溥仪的父亲为其揭幕,光绪为其撰文

克林德石牌坊

1918 年 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中国作为战胜国,遂将牌坊迁往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将坊额为“公理战胜”。

新中国成立后,再次易名。1953 年 10 月,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大会在北京召开期间,再次改名为保卫和平坊。

一座牌坊,见证了中国近代从屈辱到复兴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