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實施侵略行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此全面爆發。

在二戰爆發之前歐洲很多國家,比如英法,對於德國的野心都有所察覺。但是為了不過分刺激德國的局勢行動,他們選擇了綏靖政策。通過犧牲一些小國的利益以及把德國的注意力引向蘇聯,來保證自己的利益。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這些國家在採取綏靖政策的同時,同樣在鞏固自己的國防。比方說發過那條最著名的防線,馬奇諾防線。為了建造這條防線,法國一共花費了將近十年時間。

但是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德國憑藉閃電戰。繞過馬奇諾防線,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裡,擊敗了號稱擁有“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當時主導法國陸軍部的高級將領們都經歷過一戰,對於戰爭的瞭解可以說是無出其右。但是為什麼法國在擁有許多經驗豐富的將領和士兵的同時,仍然輸掉這場戰爭呢?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的認知方式被碾壓了。

二戰與一戰不同,一戰的主要戰爭模式是陣地戰。戰爭雙方擺好陣型,然後開始組織各自的士兵開始衝鋒。在這種戰爭模式下,會產生大量的傷亡。比如被被稱為“絞肉機”的凡爾登戰役,參加這場戰役的是德國和法國。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在這場戰役中,雙方共投入一百多個師的兵力,傷亡士兵總數接近一百萬人。這場戰役後,德國開始走向衰落。而此次戰役也成為後來各國預想戰爭模式,大規模修建堡壘工事的主要依據。

當他們仍然堅持戰爭的主要形式是消耗戰和陣地戰的時候,德國人用坦克和飛機狠狠地扇了他們一耳光。

回顧歷史的作用,就是從真實發生過的歷史事件中尋找線索。為接下來解決身邊出現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從凡爾登戰役法國慘勝德國,到法國被德國用閃電戰擊敗。正好可以用來說明認知方式的落後,可以產生多麼嚴重的後果。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有很多人都推崇讀書,比如我,這是因為讀書可以開闊我們的眼界,豐富我們的知識。然而法國軍隊的失敗,並不是因為軍隊高層對於戰爭的無知。相反的是,他們的作戰經驗非常豐富。那麼是不是可以說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呢?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知識與認知方式之間的關係。

知識從何處來

二戰時期法國被德國打敗並佔領之後,法國成立了由貝當元帥領導的傀儡政府、貝當元帥一生經歷堪稱傳奇,是集英雄與叛徒於一身的著名歷史人物。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貝當元帥畢業於聖西爾軍校,後來從高級軍事院校畢業之後,留校成為戰術教官。如果你認為他是那種從文職一路升為元帥的軍人,那就大錯特錯了。貝當元帥在一戰時當過旅長、師長、集團軍司令。參加過一戰時期法國大大小小諸多戰役,是個實際作戰經驗的職業軍人。

在一戰結束後,他還支持修築馬奇諾防線。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之所以要交代貝當元帥的背景,是從他的經歷中可以找到知識從何處來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多數人與貝當元帥的經歷一樣,都是從學校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在系統學習知識之後,再通過職場來獲得實踐經驗。

所以知識的來源,大致上包括兩個:一個是來源於書本,另一個則來源於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實踐。

前人們先通過自己的觀察和實踐,對身邊發生過的事以及觀察到的變化總結成為普遍知識規律。後人們則通過學習,來了解和掌握這些知識和規律。之後再通過親身實踐,來驗證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和腦中所產生的想法。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從這兩個知識的來源看,我們的知識都應該是客觀的。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儘管我們獲取的信息是客觀的。但是大腦在收到信息之後,會對信息進行加工,這個加工過程卻是受我們主觀偏好影響很大。

大腦會根據自己的偏好,來選擇接受的信息。在經過長時間的信息加工之後,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會因為個體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於是認知方式也產生了不同。

低水平認知有什麼不好?

認知方式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相對比較高級的認知方式能讓我們保持與世界的同步。那麼落後的認知方式會有什麼危害呢?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2019年美國發生了一起轟動的自殺案,故事的主角是一對在美國讀書的情侶。男主人公叫壓力山大·烏圖拉,女主人公叫柳銀英。烏圖拉是美國波士頓學院的一名優秀學霸,開朗外向、樂於助人。

柳銀英同樣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名學霸,除了學習好以外,她還是一名網球運動員。

之所以轟動一時,是因為烏圖拉在自己畢業典禮前大約九十分鐘的時候,選擇跳樓自殺。而他跳樓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柳銀英要他去跳樓。烏圖拉是一名成績優秀的波士頓學院畢業生,按理說他的知識不少,為什麼會被柳銀英慫恿跳樓呢?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簡單來說,他被自己的女友,柳銀英套路了。

柳銀英在認識烏圖拉之後,先與他談戀愛。在戀愛過程中,她發現烏圖拉的認知程度低,表面看起來自信陽光,實際上這些都是他從別人的反饋中得來的。而不是他在認知世界的過程中,通過自身培養出來的。

於是柳銀英在慫恿烏圖拉與親人、朋友自我隔絕之後,讓烏圖拉喪失掉了自信的來源,人也變得抑鬱、孤僻以及高度自我懷疑。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柳銀英之所以會這麼做的動機今天不做詳談,只看認知程度低所帶來的危害。

在《成功心理學》一書中曾經這樣解釋到,我們的自信源於在實踐過程中對事情的掌控程度。比方說在第一次學做飯之前,我們甚至不敢點火。但是在多次成功點火之後,我們很少會覺得這件事很難。

這就是在多次成功之後,所帶來的自信。這也就是說自信需要建立在客觀現實,而非別人的誇讚與盲目的自我肯定上。在點火這件事上,我們自信的根源在於多次成功,而不是來自別人的誇讚。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同樣道理,如果有人說我們不會點火,我們也不會因此覺得沮喪。

從烏圖拉事件來說,認知程度低的危害在於我們不會客觀評估自身。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以及解決問題的方式並不是依據客觀現實而來,會依據別人的評判而做出改變。

再比如說創業,很多人看到別人開淘寶店賺錢,於是一窩蜂地去開店。有人看到考註冊會計師賺錢,於是一窩蜂地去考證。有人看到寫作賺錢,於是一窩蜂的開始報班寫作。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這些行為都是基於別人的成功經驗,沒有經過對自身優劣勢的客觀評判之後採取的行動,失敗也是理所應當的。

如何提高認知方式

我們的認知來自對世界的觀察以及客觀的自我評估,那麼提高自我認知的方法還是要從認識自我開始。

首先,多動腦子。當我們在收集信息的時候,不能依靠“拿來主義”。多讀書,多處世並不能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關鍵在於讀書和處世的過程中,有沒有主動思考。多動腦子,“半部論語治天下”才能實現。不動腦子,也只會得到“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評語。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第二、保持專注。有一種群居鳥類叫椋鳥,他們為了彌補個體弱小帶來的劣勢。通常會形成非常大的群落,這樣當天敵來捕食的時候,可以通過干擾對方的目標來保證整個族群的繁衍。

信息時代最大的問題不是信息短缺,而是信息過載。沒用的信息就像椋鳥那樣,時時刻刻都在干擾我們的注意力。除此之外,來自別人的評價也讓容易讓我們分神。所以,保持專注才是保證認知水平不會降低的基礎之一。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最後,做好自我管理。保持專注意味著有明確的目標,目標明確之後,就要通過計劃來達成這個目標。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我們要管理好自己。把最終目標分成幾個小目標,再根據重要性來規劃完成順序。

做好自我管理的意義,在於擺脫沒用的焦慮情緒。通過實現一個個階段性目標,來實現最終目標。

如何看待與其提升知識,不如提升認知方式?

工業革命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社會變革,它讓世界變化速度逐漸加快。要想自己不被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甩在身後,就要保持高水平的認知方式。用《一代宗師》中宮二小姐的話來說,高水平認知方式就是“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