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导言

韩信的一生是波浪壮阔的一生,他从一个仗剑漂泊的流浪汉到投鞭断流的统军元帅,再到一个被囚的刑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这样一个草根逆袭的成功典范,为何最终引火烧身,惨遭刑戮,其原因倒底是什么呢?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淮阴侯韩信

韩信走上断头台,完全是他的自傲性格造成的。说得更甚一点,他的被杀是自己没有拿捏好为人处世的法则,才让自己走上不归路。

一、困顿中的自傲者

韩信早年是一个无业游民,整天提着一把剑,在街上荡来荡去。

他也不去求职,或者他谋不到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只能游手好闲,蹭饭度日。

但是,我们若把他的此种行为他理解成得过且过混日子那就错了,韩信在等待时机。

他当时状况实在是够窘迫的,这个在世人眼中的大懒虫无奈缺乏啃老族的命,要不他一定会宅在家里让爸妈养着,然后静观时局的变化,再伺机出山。

可惜他的父母下世太早了。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韩信潦倒时

韩信也没有兄弟姐妹接济,也没有亲戚朋友的帮助,只能自己看管自己了。他空长了一个大个子,没有别的本事,暂时只能乞讨度日。

韩信第一个看好的供养者是下乡南昌亭的一个亭长。

亭长看着单身的韩信吃了上顿没下顿,非常同情。家里有啥,让韩信吃啥。不管自己吃什么,总是与韩信同桌。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见韩信还不走。亭长的老婆就犯愁了,想办法赶他走。但这话他们说不出口,怎么才能让他该趣而退呢?亭长的老婆觉得做好了饭,再不叫他共餐,他自会滚蛋。这天韩信起床,亭长也没有叫他吃饭,他到亭长的屋子里,见夫妇俩已经用过餐,韩信觉得受辱,大怒而去。

韩信行乞的事还在继读。不久遇到漂母,便到她家充当食客。

不管是在亭长家,还是在漂母家寄食,韩信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心安理得,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卑怯,这就是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因为他的内心里有强大的自傲支撑着,他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会咸鱼翻身,成为人中龙凤。

韩信这位历史上驰名的自傲者,即便身处恶境,依然保持着平常心。

二、胯下之辱与刑场长啸

韩信在朝不保夕中过日子。

有一天,韩信碰到一个杀猪的壮汉。这屠夫看到整天提着把剑,一派武士的样子,很是不屑。于是拦住他的去路,说:“今天你小子有种,就拿你的剑从我的胸膛上刺过去,如果你是孬种,就从我的裆下爬过去。”

屠夫分开两腿站定。

面对突如其来的难题,韩信犹豫了一分钟,选择爬胯而出,并为后人留下“胯下之辱”的笑柄。

在世人的印象中,韩信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韩信的胯下之辱

其实不然。

韩信当时想的是即便杀死眼前这个无名的屠夫,于己何益?

弄不好还吃官司。

为了保存实力,他退而求次,选择了从胯下爬过去。

后来韩信成为一代将帅,当他荣归故里,并没有像一样,将以前污辱过自己的杀掉,在这一点上只能说明韩信的胸怀是博大的,不是一般平庸之辈可比。

韩信不仅没有怪罪屠夫,反而提拔他当了一个抓捕盗贼的官职。作为一个军人,韩信崇尚武力,对不畏死的壮士充满敬畏。想当年,那屠夫与韩信较劲,也是赌上了自己,如果学时韩信选择杀他呢,那他不就成了韩信的刀下鬼了吧。

韩信赦他不死,全是因他当时表现出的不畏死英武气概。

饱经滇沛的韩信迎来了出山的机会。

秦王暴政,致使天下大乱。陈胜吴光首先揭竿而起,随后群雄并起。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

他投奔了项羽,但得不到重用,旋不投奔刘邦,还没有施展拳脚大干一番,并因连坐走上断头台。|前面已经斩杀了十几个,轮到韩信了,他仰天长啸:“汉王要得天下吗?为何斩壮士?”

这一问,掌握生杀大权的滕县县令夏候婴给韩信的气势镇住了,经过一番交谈,滕公觉得韩信才华横溢,堪当大任,是夜明珠埋到土里了,看不见发光。于是自愿为韩信充当伯乐,把他举荐给刘邦,刘邦随便给了他一个筹备粮草的官职。

眼年就要阴阳两隔,要到西方世界混饭了,韩信面对全刽子手的临危不惧,慷慨陈述,让他起死回生。要是换了别人,面对屠刀早吓得丢魂了,可韩信就是因为自己的冲天傲气,为自己的生命争回了延续的机会。

三、连续跳槽,心胸万夫,不堪大材小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在人生职场的追逐中,韩信是历史上最自信的一个。

因为他一直相信自己是统兵百万的人物,所以给他个小官他就弃之如履,根本看不上眼。

群雄四起的众多山头中,项羽是其中最为横行的劲旅。韩信长期郁郁不得志,机遇说来就来,这样韩信的首次入职,选择了项羽的阵营,且得到一个郞中的职位。不过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官职,就是一个侍从人员而已。

韩信为使自已得到提拔,屡屡给项王献计,但项王就是不采纳。

你不理采我,那我只能另择高枝了。

韩信这才跑到刘邦的阵营中。可这次他连刘邦的面都没见到,却几乎把命搭上。这个事儿前面已经讲过了,要不是滕公慧腿识珠,他早就去见阎王了。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萧何月下追韩信

因为滕公的举荐,他在刘邦的部队里谋得这个粮草官后并不满足,他本是领兵挂帅的大才,整天想的是怎么排兵布阵,汉王却让他蜗居到这里搞后勤,他觉得工作不对口,一不高兴又开始跳槽,这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才有后来刘邦设坛拜他为大将的故事。

拜将之后,韩信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还真的让刘邦刮目相看,相见恨晚。

自傲的韩信执著的朝着自己目标前进,真还随心所欲,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

这事证实了,在人生的进击中,应该有一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气,它可以助成功一臂之力。

四、逼上封王,以军功要 刘邦

刘邦得韩信这员大将后,如鱼得水。他采用韩信的计策,大片城廓尽收版图。

韩信更不负汉王之望,攻无不克,战无不取,立下赫赫战功。

随着战果的扩大,韩信的内心开始彭涨起来。

骄傲自满,这也是人性中的一种通病。如果不懂得抑制,这往往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韩信要汉王封他为齐王。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征战中的韩信

当时,项羽围汉王于荥阳,汉王得知韩信的要求不仅是老大不高兴,而且大怒:“我困在这里,整天想你能来救我,想不到你却要我封王。 着龟孙子,这岂不是要胁我吗?”正想发作,经过谋士张良的劝告,才遂了韩信的封王之愿。因为正值用人之际,自己的劲致项羽还要依靠韩信去收拾。

但是,从此给自己的死亡也种下了祸根。

他竟然敢要胁汉王,不收拾你只是时辰未到。

五、当断不断,错失争霸时机

在汉王统帅下,韩信,黥布,彭越合力扫平天下,之后为刘邦与吕后所杀,他们陆续退出历史舞台,其王位被刘氏集团代替。

其实,韩信有过极佳的机会自立为王,但因为他的犹柔寡断而错过。

按照项羽的说客武涉的话说“足下右投则汉胜,左投则项王胜。”

也就是说,韩信帮谁谁胜。

谁也不帮,那就是三分天下,自立一国。


自傲乃人性弱点,浅析淮阴侯韩信殒于非命之缘由

被囚的韩信

武涉之客,刘国名士蒯通来说服韩信,韩信犹豫再三,终没有作出对刘邦的背叛。

韩信没有选择背叛,是因为汉玉的知遇之恩。韩信开创的巨大功业是离不开汉王的造就。在萧何的力挺下,他从一个管理粮草的小官,提升到一名统帅三军的大将,实在是汉王非凡的用人之道的显现。如果设有汉王的大胆起用,韩信很难有出头之曰,这也是韩信一直未起反心的百因之一。

事物有它的正反面。

刘邦起用韩信助自己的帝业成功,但也有潜在的危险。韩信在汉王手下做大,功高震主,这也是汉王惮忌的原因之一。

而在韩信这边一直对刘邦怀有感恩之心。

更重要的是满足于分封为齐王,其本质上与项羽一样,热衷于裂土为王,这种落后的思想是跟刘邦的封建国家集体的思想大相径庭,所以他的失败也是命中注定的。

结语:

正如蒯通所料,韩信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陷井。

韩信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自傲者,无论是贫困落魄之低贱时,还是白日绣衣之富贵时,他都没有低下他那颗高傲的头。

即使解除兵权被软禁时,刘邦问他朕能带多少兵,他直言不讳地说:顶多十万。刘邦问他你能带多少兵,他说自己带兵越多越好。

轻视主子,是韩信犯下的大忌,也是刘邦与吕后痛下杀手的缘由。假如他如司马迁写的“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矝其能”,这样他能有一个好结局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