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从婴儿“牙牙学语”到了模仿

大人的样子说话、走路。

据科学研究显示:3岁前的儿童80%的能力都是靠模仿而来的。

小时候孩子们没有完善的自我思考能力,只能模仿身边的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就要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的想法。

那么到底如何使孩子从“模仿”走向“独立”呢?首先我们需要搞懂孩子模仿他人的原因。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孩子为什么要模仿别人?

  • 新鲜感

好奇心是所有孩子们的天性,孩子初来到这个世界,对外界的事物都是十分好奇的,当别人在孩子们面前做出一个新的动作或者是提出一个新想法时,出于好奇,孩子们便会选择去效仿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 自己不具备独立的能力

孩子年幼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处理事务总会有不完善的地方,孩子们做不到,但却想要做到,便会去学着做,这时孩子就会去模仿别人。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 父母的忽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父母有时可能并未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自觉被父母冷落,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他们就可能会去模仿一些好玩的动作和话语。

比如,一些父母在看电视时,可能并未注意到孩子被冷落,还在自顾自的玩乐,孩子可能就会去模仿电视中的人物,以吸引父母的眼球。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 自我的懒惰

模仿可以说是最简单的事情了,不需要自己动脑,孩子们只需要照搬就行,许多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独立性的训练,并不会处理一些新的事务,因为自身的懒惰又不想自己摸索,便采取模仿的方式来解决。

由于孩子的懒惰,而造成的模仿在生活中最为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父母们一定要杜绝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要怎么做才能使孩子走向独立?

1、学会放手,拒绝干涉

都说天性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作为孩子的天性之一,是最初引导孩子走向独立思考的“捷径”,一些父母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觉得这些好奇心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出于对孩子的安全性的考虑,父母会阻断孩子的好奇心。

其实正确的做法是放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接触外界的新鲜事物,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独自的面对一些前所未有的困难并解决。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2、拒绝区别对待

如今的社会,独生子女的家庭居多,孩子们各个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捧在手里怕丢了,含在嘴中怕化了”,一些老年人更是如此,生怕孩子受了一点苦,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反而是害了他们。

当孩子们主动提出想要帮助家人做家务时,不要拒绝他们,他们也是家庭的一份子,这也是他们应该履行的义务,孩子不是生来就享受的,不能“区别对待”他们。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3、多赞扬,多鼓励

父母的鼓励永远是孩子们前进的动力,当孩子们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或许他们做的并不好,但是万事开头难,走向独立的道路一定是坎坷的。

父母可以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给予他们鼓励,一个轻轻抚摸孩子肩的动作,一句“孩子加油!”的话,这都无一不使他们充满了信心与动力,因此父母的赞扬和鼓励是必不可少的。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4、两方面的独立

事实上,独立是分为了两大部分的独立:

一是思想上的独立;

二是孩子们行为的独立。

思想上的独立:孩子们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能被他人所左右,更不能“随波逐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在社会上立稳脚跟。

行动上的独立:父母不可能永远伴随在孩子左右,永远的呵护孩子,每一个孩子都会面临独自生活,一个人独立成家的时候,父母们应该让孩子们学会

照顾自己做饭洗衣等,这些家务都是必不可少的,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中明白独立的重要性。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莎莎妈妈为6岁前的宝宝们推荐一套非常棒的早教绘本,《德国幼儿自我管理图画书》共12册

,儿童绘本故事宝宝情绪早教,2~5岁宝宝一站式生活养成,让孩子从懵懂无知到自理懂事,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塑造健全的人格。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还有一套《阳光宝贝翻翻乐大卡》中有采用经典的童话故事,在故事中培养孩子的好性格好品质。每册都是一个单独的故事,能够培养宝宝的爱心、乐观、自信、分享、勇气、善良等品质,让宝宝学会独立,父母也不用担心孩子以后自己生活出现其他问题。

孩子总是爱模仿,父母从这4方面入手,使宝宝从“模仿”走向独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