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現存在西屯為數不多的俄式民居    攝影    李克


我童年時曾在黑龍江省東京城林業局爾站蘇聯屯度過了五年,這是一個只有在軍用地圖上才能找到的地方。 時光回到"十月革命"後,俄國濱海地區臨時政府最後一任首腦季捷裡赫斯將軍所屬軍隊和家屬向中朝邊境附近敗退,約有七千人左右的白俄人跟隨部隊輾轉到我國東北各地,其中有幾十戶人家逃到了東京城林業局爾站西屯這個地方,慢慢地在這裡建立了蘇聯西屯和蘇聯南屯,過著平靜的生活。

50十年代末60年代初,中蘇兩黨關係惡化,中國政府下令讓這部分白俄人回國,有些人尋找親友回當時的蘇聯去了。有些人向英美和歐洲國家申請了避難,也有些人間接去了其他的國家。他們走後在黑龍江林區空下了一些漂亮的俄式蘇聯屯和木屋。

60年代初,國家決定在東北國有林的這些地方建立營林新村,並從關內移民到這裡。1966年3月我父親李範林經組織任命來到爾站團山子營林村(西蘇聯屯)任副村長(行政挑頭)。我們舉家隨父親從城鎮搬遷到了西蘇聯屯。那天,雖然從一早就乘車、換船又乘車的直到傍晚才來到這裡,但一下車就被這個綠樹掩映下的俄式西蘇聯屯迷住了,一幢幢尖頂型的俄式木屋不規則的建在果樹叢中,有如童話般美麗。

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父親任村長的史志資料


這個蘇聯屯從東到西散落的俄式木屋佔全屯房屋的60%,其餘為板夾泥和草拉禾房屋,屯裡有50來戶人家,200多人口,大部分人來自河北、山東、江蘇、河南、也有少數當地人,屬國有企業正式職工,主要任務是營造林和進行少量的木材採伐。每月由國家按時支付工資。

蘇聯屯裡的俄式木屋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是由木板蓋成的,這種木屋精緻美觀。木屋的屋頂呈"人"字形,因為冬季降雪,"人"字型的屋頂斜度大,便於積雪下滑。木屋上有煙囪,上部建有閣樓,供儲物或小孩居住玩耍用。木屋的地下還有半層,深約一人多高,主要用來儲存食物,蔬菜和酒,還有防潮保溼的作用。木屋的門前是長方形的門廊,門廊下一般有四五級臺階。要想進入木屋,首先要走上臺階,經過門廊,才能進門。屋內一般有一、二個房間,面積十幾平方米,分別為起居室、臥室和廚房,地上鋪著木地板。木屋的窗戶一般朝南,窗戶上留有通氣用的小氣窗,正房旁建有側房,用來存放傢俱或作倉庫。木屋四周的院子用木柵欄圍著,院內有果園和菜園。

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另一種就是我們家住的俄式木屋,是由圓木搭建的,這種木屋十分堅固;建築面積不到30平方米,在屯裡屬於中等水平,雖然房子顯得舊些,但室內用銅油漆過的牆壁木板和地板仍油光錚亮。東北人喜歡住火炕,所以我們就在地板上面搭砌了火炕,不僅一家6口人能住得下,而且冬季不用點爐子也很暖和。這些俄式木屋當時可是國有財產呢。

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我們在蘇聯屯裡除了每天到學校上學外,閒暇的時候就是串東家跑西家的和蘇聯屯裡的小朋友玩。那時不像現在的孩子有那麼多好玩的玩具,每天除了到公路北面山上的一塊巨石上坐著欣賞蘇聯屯的景色外,就是到一些小朋友家俄式木屋的閣樓上玩耍,因為大人們一般不喜歡我們小孩在室內玩耍吵鬧。玩累了我們就躺在閣樓上睡覺,那感覺真好。蘇聯屯南面的河道里有許多野生山細鱗、哲羅、柳根魚,有時候我們就去那裡逮魚,當時沒什麼捕撈工具,我們就用石頭砸石頭,把躲在石頭旁的魚震懵,撈上來拿回家,大的人吃小的餵鴨子。後來和大點的孩子混熟了,我們就玩跳格子、打跑球、打尕、打布子、關釘子、踢毽子、跑城、扇徱幾、捉迷藏等。有時候我們也幫助大人幹些農活,秋季裡我們就到附近的山上採蘑菇、猴頭,揀橡子,挖藥材,採榛子、松子、核桃、山梨、山丁子、山裡紅、山葡萄、野生獼猴桃、刺梅果,抓林蛙,賣些錢貼補家用,在這個具有俄羅斯風情的蘇聯屯裡生活的那些年,不僅陶冶了情操,而且學會了很多生活技能。遺憾的是"文革"期間俄式風格的蘇聯屯慢慢的消失了。


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兒時常到山上松樹旁的那塊巨石上坐著欣賞村容 攝影 李克


1971年的12月我們隨父親搬回到了城裡,告別了居住了近五年的蘇聯屯。後來因為工作關係曾幾次路過那個蘇聯屯,俄式風格的蘇聯屯早已蕩然無存,如今的蘇聯西屯是一片普通的居民區。每當我回憶起童年,都會想起曾經居住過的那個美麗的蘇聯西屯。


蘇聯屯的美麗童年   (原創)   李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