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生下孩子,她4年被紮了1616針":有一種母愛,叫全力以赴


01 每個母親,都是無名英雄


《奇葩說》第一季有這樣一個辯題:

我不生孩子有錯嗎?

其中一個辯手說:

生育是我們的權力而不是義務,而是否行使這個權利,無關對錯。

誠然如是。

生育從來都只是女人的權利,而非責任。

然而,很多母親卻全力以赴地"冒死"前行,只為了那新生的召喚。

猶記得去年某個時候,一張令人膽戰心驚卻又感動萬分的圖片在INS上瘋傳,人人都在感嘆母親的不易,也感恩新生命的來之不易。

只見圖片中是一個剛剛出生的嬰兒,他安靜地躺在由"針筒和注射器"建成的"愛心"中,不仔細觀察,會以為這是一張唯美的行為藝術。

事實上,她是一個試管嬰兒,她的母親為了讓她平安來到人世,每天需要接受兩針抗凝劑的注射,以及所有人工受孕的輔助程序。

一個月,一年,四年。七次試管胚胎植入,三次流產。1616針......

終於,這位母親如願以償。

這一針一針的疼痛,一個一個艱難的日子,極不容易,媽媽卻又甘之如飴。

跟換來的新生命相比,不值一提。

《生門》的導演陳為軍曾說:

"都說生育是兩個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實不是。真正面對一切的,是女人。"

每一對母子,要經過怎樣的生死之交和無奈錯過,才換來此刻的溫暖擁抱?

恐怕,只有母親最清楚。

所謂為母則剛,此為是也。


02 為母則剛,全力以赴


據《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中國育齡人群中,不孕不育比例達12.5%~15%,平均每8對夫婦中,就有1對面臨生育難題。

而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齡在25~29歲,到35歲時,懷孕失敗率可達20%左右,40歲以上時失敗率可達50%以上,45歲時失敗率更是高達70%以上。

時間對母親,從來都沒有僥倖。

而每個媽媽,都在天使,為了新生命的降臨,在所不惜,在所不辭。

猶記得程莉莎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裡,就自曝為了給丈夫郭曉東生二胎,她在肚子上打了100多針嘗試做試管嬰兒。

然後整個內分泌失調也沒有如願,以至於壓力太大,輕度抑鬱。

女性年紀大了確實不容易懷孕,因為隨著年齡增大,卵子質量和數量會呈現慢慢下降狀態,受孕機率開始降低。而這100多針中,後期促排與移植後黃體支持幾乎需要天天打針......

女人的偉大,由此可見一斑。

明知艱難,卻仍然選擇全力以赴。

在這裡,我們暫且對她和老公郭曉東的夫妻相處模式及婚姻觀念不作評論,只談這恐怖的100多針,恐怕很多人,連聽到就已經頭皮發麻,望而生畏了。

有人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在"為人母"上,幾乎所有的媽媽都有共鳴。

有些母親,確實經歷了比普通母親更艱難、更漫長的孕育過程。

"母親"這個詞,從來都可以以淡然的口氣喚出,卻未曾感知,它承載著怎樣的千斤重量,和萬斤重擔。


03 每對母子母女,都是"生死之交"


曾經看過那部以生育為視角的紀錄片《生門》。

在全面放開二胎的背景下,在榆林孕婦跳樓事件被炒的沸沸揚揚的當下,去觀看這樣一部影片,不得不說,感覺自己也曾闖了一回這樣的鬼門關。

影片以四個典型危重產婦案例為切入點,描述了在危機面前,醫生,病人,家庭的不同反應,直面了醫患,理智與人性,現實與情感,親情等種種關係。

賺得眼淚,卻也發人深思。

拼著性命放手搏一個男孩,她不曾考慮過是否值得;

失血17000多毫升,兩次心跳停止的夏錦菊始終掛著從容的微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陳小鳳的丈夫這邊擦掉眼淚,那邊又給她喂起了桔子;

曾憲春的女兒撫摸著媽媽傷口說痛的場景,都讓人感受到片中想傳達的溫情。

母愛是一場最偉大的付出,而生活中也並不都是充滿陽光和鮮花。

母親將寶寶帶來人世間,需經歷不只懷胎十月、分娩疼痛、甚至抑鬱的艱辛,就像從"鬼門關"走了一遭。

正如那句經典話語說的那樣,每對母子母女都是"生死之交"。

而能成為親人,更是難能可貴。

請對你的母親,好一些,更好一些。

因為她,才有你;因為她,才有這人間世。


---The End---

今日討論:為了孩子,你曾做過什麼"豁出命"的事情嗎?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