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下孩子,她4年被扎了1616针":有一种母爱,叫全力以赴


01 每个母亲,都是无名英雄


《奇葩说》第一季有这样一个辩题:

我不生孩子有错吗?

其中一个辩手说:

生育是我们的权力而不是义务,而是否行使这个权利,无关对错。

诚然如是。

生育从来都只是女人的权利,而非责任。

然而,很多母亲却全力以赴地"冒死"前行,只为了那新生的召唤。

犹记得去年某个时候,一张令人胆战心惊却又感动万分的图片在INS上疯传,人人都在感叹母亲的不易,也感恩新生命的来之不易。

只见图片中是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他安静地躺在由"针筒和注射器"建成的"爱心"中,不仔细观察,会以为这是一张唯美的行为艺术。

事实上,她是一个试管婴儿,她的母亲为了让她平安来到人世,每天需要接受两针抗凝剂的注射,以及所有人工受孕的辅助程序。

一个月,一年,四年。七次试管胚胎植入,三次流产。1616针......

终于,这位母亲如愿以偿。

这一针一针的疼痛,一个一个艰难的日子,极不容易,妈妈却又甘之如饴。

跟换来的新生命相比,不值一提。

《生门》的导演陈为军曾说:

"都说生育是两个人的事,是老公、老婆的事情,其实不是。真正面对一切的,是女人。"

每一对母子,要经过怎样的生死之交和无奈错过,才换来此刻的温暖拥抱?

恐怕,只有母亲最清楚。

所谓为母则刚,此为是也。


02 为母则刚,全力以赴


据《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中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比例达12.5%~15%,平均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面临生育难题。

而女性最佳的生育年龄在25~29岁,到35岁时,怀孕失败率可达20%左右,40岁以上时失败率可达50%以上,45岁时失败率更是高达70%以上。

时间对母亲,从来都没有侥幸。

而每个妈妈,都在天使,为了新生命的降临,在所不惜,在所不辞。

犹记得程莉莎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就自曝为了给丈夫郭晓东生二胎,她在肚子上打了100多针尝试做试管婴儿。

然后整个内分泌失调也没有如愿,以至于压力太大,轻度抑郁。

女性年纪大了确实不容易怀孕,因为随着年龄增大,卵子质量和数量会呈现慢慢下降状态,受孕机率开始降低。而这100多针中,后期促排与移植后黄体支持几乎需要天天打针......

女人的伟大,由此可见一斑。

明知艰难,却仍然选择全力以赴。

在这里,我们暂且对她和老公郭晓东的夫妻相处模式及婚姻观念不作评论,只谈这恐怖的100多针,恐怕很多人,连听到就已经头皮发麻,望而生畏了。

有人说,"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在"为人母"上,几乎所有的妈妈都有共鸣。

有些母亲,确实经历了比普通母亲更艰难、更漫长的孕育过程。

"母亲"这个词,从来都可以以淡然的口气唤出,却未曾感知,它承载着怎样的千斤重量,和万斤重担。


03 每对母子母女,都是"生死之交"


曾经看过那部以生育为视角的纪录片《生门》。

在全面放开二胎的背景下,在榆林孕妇跳楼事件被炒的沸沸扬扬的当下,去观看这样一部影片,不得不说,感觉自己也曾闯了一回这样的鬼门关。

影片以四个典型危重产妇案例为切入点,描述了在危机面前,医生,病人,家庭的不同反应,直面了医患,理智与人性,现实与情感,亲情等种种关系。

赚得眼泪,却也发人深思。

拼着性命放手搏一个男孩,她不曾考虑过是否值得;

失血17000多毫升,两次心跳停止的夏锦菊始终挂着从容的微笑,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陈小凤的丈夫这边擦掉眼泪,那边又给她喂起了桔子;

曾宪春的女儿抚摸着妈妈伤口说痛的场景,都让人感受到片中想传达的温情。

母爱是一场最伟大的付出,而生活中也并不都是充满阳光和鲜花。

母亲将宝宝带来人世间,需经历不只怀胎十月、分娩疼痛、甚至抑郁的艰辛,就像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正如那句经典话语说的那样,每对母子母女都是"生死之交"。

而能成为亲人,更是难能可贵。

请对你的母亲,好一些,更好一些。

因为她,才有你;因为她,才有这人间世。


---The End---

今日讨论:为了孩子,你曾做过什么"豁出命"的事情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