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靠炒房炒出不止一個億

我第一次聽到歐神這個人的名字,是在2016年重慶房地產突然火起來的時候。


於是買了幾本他的書,訂閱了一些專欄。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這個人的思維很有深度,給了我很多啟發。


我按照自己的思考,將其進行了系統地整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穫。

注:本文內容主要來自他的兩本書:《中產階級如何保護自己的財富》、《如何獲得真正的財富》。


01


歐神是上海人,復旦大學高材生,據說是物理系專業。


他的投資理論是“all in”房地產,也就是對房地產市場長期看漲,當然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


我將這兩本書中,他的投資理論整理成三個部分:空間框架、時間發展以及單點啟發

一、空間框架:就是他投資地產的邏輯體系,分為體、用、術三個部分,可以理解成戰略、戰術和實操三個層面。

體:指的是經濟學,確切的說是奧派經濟學(經濟學裡的一個分支),注重於邏輯推導;


用:指的是他的主場“水庫論壇”,用他的原話“一架飛機說明書,比空氣動力學研讀更厚”;


術:指的是最外圍的細枝末節,簡化版是他在書中的速成技巧65條。

二、時間發展: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是一座城市的房地產行情,是如何經歷懵懂、啟動、集體入場的過程;以及從城市自身發展過程來看,如何探尋更深層次的房地產規律,例如重慶的未來方向可能是上海,而上海的前方很大程度上會是首爾等。

三、單點啟發:這部分不完全和房地產投資有關,但他關於一些常見事物的思考,確實很獨到。對投資興趣不大的朋友,強烈建議直接跳過去看這部分(後面的07段)。

下面我們就這三部分一一展開。

02


空間框架:房地產投資的體、用、術。

我們先說“體”。

a. 歐神極其推崇經濟學,將其視為社會科學的皇冠。經濟學其實是一門“放棄什麼,得到什麼”的科學,它和我們的各種選擇密切相關。

b. 但經濟學又是門很玄妙的科學:+A不是A;你倡導A,往往會導致-A。

比如說如果設立地區房屋租金最低指導價,如果很多房東覺得價格太低,就不把房子拿出來出租了,反而變相降低了房屋供應,結果反而因供給的減少,抬高了租金價格。

另外,對一些現象的解釋,需要深入理解經濟學的精髓:例如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那些農場主到底為什麼要把牛奶倒到河裡去?假如成本是3塊/瓶,哪怕按1塊來賣,也總比倒在河裡,1分錢收不著要強啊!

這其中的經濟學原理就是:牧場裡的牛奶,和冰箱裡的牛奶,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商品,他們的距離是無限遠。把牛奶從農場送到城市的集市,運輸成本可能就要1塊2(實際上,物流行業在目前的GDP中佔比9%左右)。因此哪怕經濟蕭條時,這杯牛奶可以1塊錢賣出去,農場主也不會這樣做。因為費了大半天勁,最終還虧了2毛,所以只能倒掉。

因此,經濟學有幾大要素,價格=f(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任何一個要素變了,價格都會變。倒牛奶的分析,是有人混淆了“時間和空間”,他們偷換概念。

c. 如果把“體”這部分無限精煉,那麼核心就是一句話:交易產生財富。

別看這簡單的一句話,實際上蘊含了財富最核心的一些特徵。下面還會分析這點,此處先不展開。


這個男人,靠炒房炒出不止一個億


03


我們再來看“用”。

這部分是房地產投資的理論基礎。

第一,我們需要重新定義財富。

a. 財富的第一特徵是多維。

它像一塊水晶,不同燈光下,有不同的反光,需要通盤考慮。


奧派經濟學認為:“效用”是一件很主觀的事,除了現金之外,其他任何東西都不能做加法。比如說手中的股票,是不能按市值簡單計算其價值的。

什麼意思?假如馬雲要把手中阿里巴巴的股票全部拋售套現,由於金額太大,肯定要分著賣。但只要在特定時間內,待賣股多於待買股,價格肯定是往下走的。同時,他的這一舉動可能還會帶來示範效應,造成拋售的股票增多,進一步造成股價的下跌。


因此,馬雲手中10億美金的股票,最後可能只賣了8億元。

b. 財富的第二特徵是質量。

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有條很明顯的分水嶺,就是面子和裡子。只有窮人才傻乎乎的計算市值。富人追求有質量的財富。他們不會把優質資產換成劣質資產。真要換,一定要求加倍,而不是1:1。

因此這就要求我們:資產只能由差換好;翻倍交易,三折可以買入翡翠,那就囤貨,慢慢賣;借貸交易。

貸款買房是虧是賺,關鍵看現金和房產,哪個漲的更快,也就是看誰未來的質量越高。


c. 財富的第三特徵是來源於交易,而非生產。

這一點普通人理解起來是有難度的。

薩繆爾森的《 宏觀經濟學》 教科書承認, 商品從製成到最終交到消費者手中, 要差 4倍 的距離。 也就是在人類商業實踐中, 25%是製造, 75%是貿易。“倒買倒賣”才創造了財富的大頭。

什麼意思?地裡種出來2塊5的草莓,最後到達消費者的手裡是10塊錢,那7塊5都讓倉儲、物流、採購商、批發商、超市賺走了利潤。但這並不是不好,

因為“有了中間商賺差價”,我們才能在北京吃到日本的三文魚、阿根廷的牛肉。

那將來有沒有可能,我們全部通過“抖音”去農民那下單買菜,省掉全部中間環節,倒可以拭目以待。

第二,是房地產投資模型。

a. 為房地產市場“建模”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最核心的一點,我們認為“房價的漲幅來自 M2 增長”,也就是來源於市場上貨幣的過量投放。

但每次行情上漲時,總是會從一線城市錢多的地方,往小城市錢少的地方走。俗稱“水滴現象”,也就是遠近親疏,貨幣如水。

b. 可惜的是,這一模型存在兩個理論缺陷:第一, 是一線城市過度上漲; 第二, 是一、 二手不匹配,新房價值虛高,成熟區域的二手房反而估值過低。

c. 在這裡,我們要講很重要的一個觀點:房價在很大一個範圍內,都是可維持的。比如說北京房價均價7千時大家都能活,現在均價7萬也沒見有什麼影響。



房價其實是一個混沌方程式,其中有太多的未解之謎。這個時候,一個喜好,一個社會風俗,就會引發價格的巨大波動。而這些宏觀變遷,是完全無法預測,也無法抵擋的。


第三:房地產投資的風險。

房產作為投資品,自身有4個缺陷:不斷折舊、新城建造稀釋原地段優勢、房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有詩和遠方、財富越多政治上越劣勢被要求財富再分配和加稅。

04


術:這部門是具體的實操。

第一,入場前的思想準備工作。

房地產市場和房地產投資市場,根本就是兩回事。房地產投資這一個職業,只有在少數幾個特大城市中才能存在。房地產投資者只佔10%城10%樓盤5%購買人群,人數是非常非常少的。

新手買房的第二個重點是“勤奮”。一直不停地有人問我,該如買房?也有人不停地問我,“房地產投學”這一科該如何入手?我的回答向來很簡單,五個字:看房二百套

職業房地產投資者的主要工作是什麼?底層的看法, 以為樓市和股票一樣, 是要翻來覆去“炒”的。 而第二層的看法, 則是認為房地產投資者以“筍盤” 為主。


事情的真相是, 真正的職業房地產投資者,80%的時間,在搞錢!所謂“木桶短板”理論,整個系統中最短的一塊板,是融資錢不夠。多軍的特徵,是持久的“貧窮”。


第二,選房標準

房屋的指標,分為硬指標和軟指標。屌絲選房,不願意在硬指標(地段、樓層、朝向、景觀、層高、水泥用料……)上花錢, 能省則省,卻在軟指標(品牌、精裝修、廣告、處房情結……) 上浪費了很多錢。 這是屌絲特有的情懷, 並最終報應在他們的投資回報率 上。


如果以指數描述的話,則房價=大盤指數+板塊指數+小區指數。而它們的比重,幾乎可以看作房價=大盤70%+板塊20%+小區10%。


品質最大的問題是,它無法對抗歲月。一個賣“品牌”“品質”的樓盤,過了5年、10年,你還意思說自己是好樓盤嗎?


利潤來源:我們的利潤,70% 出自“鳳姐”(老破小),你必須“買入”時就遠遠低於市場價。

所有的利潤,在買入的那一刻就已經產生,此後,只不過是價值的恢復畢竟,體驗“冰冰”,願意為“冰冰”埋單的人,只有30%,而且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第三:裝修問題。


主要分四個步驟:水電隱蔽工程、木工、泥水匠和總裝。其中,最令人煩惱的,技術含量最高的,是第一步:隱蔽工程。

關於裝修,很多人都喜歡問的問題是:去哪裡買才省錢?去哪裡買質量有保障,價格便宜?有沒有推薦 的御用商家? 我的回答只有兩個字:淘寶。

很多人忽略了一件事,材料的費用,在今天已經越來越不重要了。2007 年,我裝修一套 51 平方米的房子,一共花了3萬元。其中,裝修費 22000 元,人工費8000 元。折算下來,大約是75%:25%,而人力費用在160元/平方米。


而前不久拿到的裝修師傅關於閔行一套房子的報價如下:材料費550元/平方米,人力費370元/平方米。


可見,物料成本在近10 年並沒有明顯的升幅,家電費用還在下降,而人力成本幾乎翻了一倍,佔40%,未來甚至可能佔50%以上(亮哥備註:這點需要我們極大關注)。


第四:地段論。


地段--大概在 1997 年,金融風暴的前一年, 古北的房價就是 2000 美元。 古 北的 單價,是盧灣區的4 倍,一套古北的房子可以換4套南盧灣的房子。 可時至今日,古北和盧灣的價格已經拉平。也就是在漫長的20年裡,古北跑輸大市400%,古北是全市最差板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是針對房租的預期錯誤。

假如有A、B 兩套 房屋,A 售價 600 萬,租金5000 元,B售價500 萬元, 租金 10000元, 二者誰更有升值潛力? 誰是價值投資,誰有泡沫?答案可能 是令人意外的: A好, B 壞。

第五:資金問題。


買房子的錢不是賺的,而是籌的,在我們眼裡,這不過是一個現金流遊戲。



個人的最理想情況是500萬銀行貸款,500萬私人借款。攢幾百萬貸款和攢幾 百萬首付一樣困難。貸款趕上增長的速度和打工趕上房價增長的速度一樣困難。

消費貸要比純粹的按揭貸款更高一點,但是,貸與不貸,這是天壤之別。貸款的費用和利率更高一點,其實我們完全不敏感。


只要你買房,你立即可以獲得 10% 的公積金和 23% 的房租收入,相當於工資增長 33%。

在目前的利率下,每100萬元貸款,月供大概是4865 元。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每100 元的貸款,每個月還約0. 5%,每年 還 6%,摺合17. 2 倍。央行規定,個人貸款月供不得超過收入的50%。

銀監會要求,抵押貸款不得放款給個人。 按照銀監會“兩個要求,一個指引”的文件精神,全中國任何貸款必須有指向用途,必須是促進實體經濟 的。

實戰操作中,銀行只接受三種用途:① 裝修;② 買汽車;③ 買傢俱和 藝術品。


抵押貸款真正的用法,應該是把你的按揭還了,重新再抵押。


為什麼,為什麼要把優質貸款換成劣質貸款?答案只有兩個字:成數。我們 對於利率完全不敏感,對於費率—— 費率其實就是利率—— 不敏感。只有 成數才是至關重要的。


每一個房產中介,都會有長期合作的貸款中介。一個優質的貸款中介是非常 非常要的,甚至比房產中介更重要。

第六:租與售。


當一箇中國人面臨“ 房子”問題時,他的態度是有巨大不同的。租房,他會去租最老、最破、最小的房子,一個月三四千元都心疼得要命,恨不得再 舊、 再小一點,節省成本。而買房,他願意負擔每個月一兩萬元的支出。


經濟學要義是不要看一個人說什麼,而要看他做什麼。市場永不犯錯!如果市場錯了,多半是你的三觀錯了。嘴上說租房便宜,但一有錢就要去買,說明買房還是便宜。因為有失控風險:你在房產上的頭寸是負一套,你遲早要買。



看空的最大收益是100%,而踏空風險上限是無窮。另外沒有任何人可以保障,租金不會失控式上漲。


簡單地用租金來判斷房價是愚蠢的,根據一套房子租金回報百分比比另一套好來判斷決策,也是愚蠢的。


為了多賺幾百元房租,而決定幾十 萬甚至幾百萬房產的買賣,是極大的愚蠢。

第七:天底下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買房子,尤其是女人買房子, 看中的是什麼?


你以為是地段、樓層、性價比, 甚至是學區? 這些都錯了,女人買房子,看且僅看一樣東西:裝修。賣房子之前,一定要把租客趕走。所有能仍的西 都扔( 藏) 掉, 一直扔到像五星級酒店一樣的簡潔程度。

以上七點,就是“術”部分的核心。


05


進入理論的第二大部分:時間。

第一,一是一座城市的房地產行情,是如何經歷懵懂、啟動、集體入場的過程;



這裡是他的“樓市生命週期論”。

a. 懵懂階段:城市裡沒有誰睡在馬路上,大城市並不缺房子。不存在“剛需”的說法,房子不是水和食物那樣的必需品。


b. 啟動階段:

火車頭轟鳴,但時速不高。“懷疑和希望並存”,行情在憂鬱和爭議中產生。在所有階段中,啟動階段是最重要的,它幾乎是唯一可以踩剎車的階段。


如果你想讓一輛5000噸的火車啟動,需要極大的動力。而一旦啟動,運行在鐵軌之上,它需要的能量又不是很多,想踩剎車就很難了。


c. 成長階段:樓價開始翻倍再翻倍。此階段特徵:樓市開始有賺錢效應,並開始有人買不起房子。目前重慶屬於啟動階段,武漢處於成長階段。在成長階段,勢頭無可阻擋。


有了賺錢效應,人們快速狂奔,這時調控是無效的。成長階段,真正受益的是老破大。因為你開始買不起,才會收起那麼多的矯情病。



中國新房癌很嚴重,因為房價還不夠高。此時老破大的實惠性開始顯露,因為關起門來,老破大和新房住的沒有區別,而且得房率和水泥標號甚至更好。


目前重慶市中心,新房和老破大3:1(2萬和6000)的差價是極度不正常的。上海市中心是10:7左右(10萬和6、7萬)。


d. 泡沫階段:有泡沫不代表不漲。泡沫階段最重要的特點,“供應”一定少。此階段會把二手供應也打掉:高附稅、限售等。


e. 死亡階段:

新增供地等,香港的公務員系統推進太慢,因為得罪的是整個中產階級,“鎖死”了。


總結:樓市的生命週期,不是波段輪,也不是價值圍繞價格漲跌,而是一個不可逆的階段。這裡面的核心就是老百姓的認知。(亮哥備註:這個認識極為重要)


06


第二,城市自身發展規律。


過去與未來 :不會簡單重複,總有相似之處。我們拿四個城市重慶,上海,香港、首爾舉例。


a. 過去

對香港來說:人均GDP從3000刀-12500刀的歷程,他們都經歷過了。人均GDP3000刀時,現代零售業、超市業開始起步,人均GDP5000刀,吃已不是主要問題,家電消費成了熱潮。



人均GDP7500刀,房地產開始起步,而且雪坡漫長。對於人口1000萬以上的特大規模城市,我們相信運行的規律是類似的,至少脈絡是類似的。

香港的房地產,從1960年開始起飛。如果從“起步價”開始計算,則一共大概升了 200 倍。將它平攤到 56 年的時間中,平均每年漲約 10%。


但是,毫無疑問的一件事,一般認為1991— 1997 年這六年中,樓市升得特別厲害,大概升了四倍,或每年 25%。


然而事情的真正高潮,發生在 1995 年,僅僅最後的 18 個月,樓價就升了 50%。

b. 現在


買房模式:重慶市easy模式,深圳是normal模式,上海是hard模式,北京是hell。北京是不存在地段的,純粹是一個點狀市場,土豪驅動。深圳是帶狀分佈的,一路向西。


目前的房地產市場,大概率是上漲的。只有買貴,沒有買錯。萬八千的房子,貼近成本價,又是1000萬以上人口的大都市核心區,虧錢概率微乎其微。但並非easy模式更好賺錢,因為錢的量級太小。


大象只能呆在京滬,重慶雖可以買10套,但找不到那麼多貸票。北京還是最好的市場,因為錢最多。

關於城市新區建設的五部曲,全國都差不多:湖光山色、政府大樓、圖書博物、規劃展覽、工業園區。從投資學的角度,新區的任何東西一般都很貴。新區一開盤,開發商就把價格提到了N年後建成的市中心價格一樣。

c. 未來


上海的明天:財富有可能一夜之間積累,但整個社會的變遷,確實沉滯又緩慢的。韓國從朝鮮戰爭後發展了60年,中國改革開發則是40年,中間差了20年。因此韓國是中國未來的極好樣本。


韓國現在的企業家已經到了第三代,而中國還是富二代,甚至富一代。


上流社會特徵:“小開”作為一個階層開始出現,企業家開始擁有家臣,企業家開始聯盟,尊卑開始強化。


中產社會特徵:全面進入市民社會,居民從生下來第一天到一輩子都住在大城市,適應城市生活。第二,服務業極大發展:演員、設計師、漫畫家等多姿多彩。


20年後,跟上海最類似的城市是首爾。不是香港,也不是紐約。

d. 最強大的城市


中國經濟獨立,經濟由依靠外銷轉為內生後,北京逐步超越上海。


強幹弱枝是我們國家的特徵。有了人口才有了交易,人口奠定了財富的基礎;更多的自由為交易創造了條件,產生了新興的產業,創造了更多的交易、更多的財富。


07


最後是單點啟發。


這部分體現了歐神思考的廣度,也是我覺得對廣大年輕人最具啟發性的部分。

a. 目前中國居民本外幣存款餘額60萬億,M2總量160萬億,金融以總資產250萬億。實際上社會物資,連躺著吃一年都不夠。這就是東亞國家的“貨幣之謎”,最典型的是日本。


目前中國的M2/GDP=200%,美國大約是70%。中國多了3倍的貨幣,貨幣被高估了4倍,是最危險的資產。而金融業總資產/GDP=300%。

b. 中國的高儲蓄率,無論多有錢,永遠都在勞動,這種東亞文化放到其他國家是不可想象的。這樣的國民性導致中央銀行可以大規模地增加貨幣,而不引發通脹。


於是,在勞動-消費的價格之間,會產生錯配:勞動的價格被壓低(富人本不用勞動,確非要勞動,加大勞動人口供給,造成價格被壓制),你的工資被壓低;消費的收益被拉高(本該消費的錢不消費,造成物價較低),你可以享受到廉價的商品。


這時,“完全不工作、拼命地花錢”才是對你人生最有利的博弈方法。但最多再過一代人的時間,年輕人的新觀念,勞動與消費的價格會發生鉅變。

c. 有人去暴富賺的是股東的錢,而不是消費者的錢。靠的是高市盈率賣股票,而不是賣商品。(馬雲爸爸賺的是股東對未來想象的錢。相較而言,阿里每年的利潤就太少了。)

d. 消費者和消費者競爭,生產者和生產者 競爭; 生產者和消費者從不競爭。(亮哥備註:我們不要再去妖魔化開發商了)。


我們經歷的商業文明太少,很多人不明白“合同就是合同”。合同的每條條款,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撕毀條款,賠償條款,都是天然權利的一部分。


e. 你的房產證,不是你的房子。法律的精神叫做“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全國大量的房子,是不辦房產證的。因為在小城市,人們不願交契稅,也沒人來剝奪你的房子。


如果你篤定“產證決定產權,事實上把產權的判斷交給了國家,財產的所有權國家說了算,等同於國有化。”限購的全稱是:“符合以上情況的。。。房產登記機構不予登記”。


產權交易是你情我願,第三方無權干涉。

房產證從本質上說,不是產權的代表,僅僅是“輔助服務”的一項非必須文書。

f.空置稅:就像地鐵運行中,有的站上車人多,有的站上車人少。房地產也一樣,它是耐用消費品,使用期限非常長---70年。天底下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何必苛求每一刻都效率最大化。


有些東西終其一生,一次都沒有使用過,但依然是我們所必須的。


g.美國的空頭並非做空房地產,只是買了一個“如果金融崩潰之後可以賺錢”的產品而已。


樓市期貨:期貨市場崩盤了,現貨市場一定崩盤。但縱觀期貨市場,石油煤炭期貨很多,鋼鐵期貨很少,原因就是鋼鐵有幾十種品類。房產而言,每套都不同,但如果忍受輕微損失,還是可以做。


在整個期貨世界,交易量和最終結算的量超過100:1,只要遊戲規則透明,結算反而是不重要的。但以上全錯,做空的核心是對賭,金融的核心是風險。(巴菲特:千萬不要做空)。

h. 關於茅臺:茅臺酒沒有絲毫的收藏價值。它是一件70年來沒有改進的商品,今天緊俏完全是遺老遺少的情節摻雜其中,作為產品本身,茅臺是缺乏競爭力的。



在民國時期:一個極度貧窮的省份,一群沒出過村鎮的農民,一家家沒見過世面的作坊,能有什麼商業文明?有什麼針對消費者的優化,有何德何能可以知道現代貴族的愛好?


大象公會有篇:《哪裡才是產出工匠精神的最佳環境》、奧派有篇《工匠精神不如市場經濟》值得一看。賣產品的核心是營銷!茅臺是一家沒有營銷的公司,百年老店就是官僚化的代名詞。


科學是管理的前提。Marketing的前提是不斷改良,世界是向前進步的。美國股票市值最高的是google、apple等,我國最高估值倍數的是茅臺。

i. 教育:彈鋼琴和邁向貴族沒有半點關係。一件正確的的事我們可以直接稱呼它“正確”,只有不正確的事才可以形容為“政治正確”。“為了教育”,在目前的中國,就是絕對的政治正確。


在中國,本科以後的教育回報率基本為負數,並不是學歷越高越好。在目前的中低階層中,對教育的投資幾乎是不計成本、壓倒性的一邊倒戰略。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投資學選擇,經濟學才是高等科學。凡事都要講回報率。


另一項政治正確的事是出國。中產階級是一個很有特色的階層,嚴格來說,他們並不是上流階層,而僅僅是模仿上流階層,但不具備思考能力。現在京滬上流階層的生活水準,已經遠超歐美中產。


第三個陷阱是藝術,尤其是畫畫。繪畫是一門“不用競爭”的學科,一旦選定了畫家作為終生職業,將在也不用面臨競爭殘酷的排位賽考試。不像小提琴,需要現場去彈奏。


j. 道德:一方面是法律的一部分,管一些細小的法律管不過來的事;另一方面是風俗習慣。邏輯悖論錯在第二類。道德和法律的區別,在於道德並不總是正確的,有時候是一個巨大的嗜血獸

貞節牌坊等。


對於愛狗人士:不吃狗肉是道德的;對於素食主義,不吃肉是道德的。由此可見,僅靠道德,社會是無法運轉的。


能夠維繫社會的,唯有法律。道德應該是約束自己的,而不是約束別人的。


道德應像王陽明的心學,內聖外王,是對自己內心的追求,千山萬水,不忘初心的堅持。你沒有資格說別人道德淪喪,如果他違法,自有法律來制裁他。如果他沒違法,人與人就是平等的。你唯一可做的,是“歧視市場化”。



這個世界真正不道德的,是強制別人遵守你的道德。

這一部分是不是很毀三觀?反正亮哥是深受教育了。


08


以上就是這兩本書裡,亮哥總結的一些心得。


可見,歐神在宏觀視野和獨立深入的思考方面,對我們是大有啟發的。成功者的素質少不了這些。


a. 宏觀視野:雪峰降至,天地洪荒壓迫過來時,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抗拒。


M2增長的速度大概是每十年三倍,水庫論壇說過:財富每差3倍,社會差一個階層。我關心的是“力量”,那種排山倒海、無可阻擋的力量。一個3億人規模的“統一市場”正在逐步形成,這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的思路很寬:從歷史到未來,橫向縱向、國內國外,視野很廣。

b. 獨立及深入思考:世上沒有難賺的錢,只有不思進取的人。


蘇格拉底:人類最辛苦的勞動,是思考。追求完美是錯的,人生的真諦是苦難,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的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