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寺,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577),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至清初,因反清复明被夷为平地。直至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这才让其呈现在世人面前。1989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开始重建,僧众齐心协力,把原先“万般皆欠缺,唯佛是具足”的佛教遗址,建设成三宝具足的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 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 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莲山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遥;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据守不过片刻功夫。从地理形势上看,少林寺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藏龙卧虎之地。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各寨遗址均存。山头尾和梧桐山还有高三、四十米颇为壮观的山涧瀑布。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两万多平方米,十方丛林的气度可想而知。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目前,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扑初题额的 “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着南少林寺,形成气势昂扬的寺院群落,重现了当年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唯一的遗憾是所有记载只是“林泉院”的痕迹,并无记载“少林寺”的字样。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风景旅游区总规划面积26.1平方公里,区内的九华叠翠与紫霄怪石被列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二。景区按景点自然地理分布状况,采用中心辐射的空间布局形式。采取带、区、片相结合的游览组织方式,形成“一带、三区、九片”的结构体系。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三十六宝”传统拳术是莆田市南少林拳种之一,起源于南少林。套路以劲力突出为特点,多用拳、掌、指。腿法篱单实用。基本功以指、腕、臂、腰、桩功为主,劲力可分为:粘、缠、弹、等劲。在技击方面,讲究短打、擒拿、击打穴位制敌。鸣鹤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种之一,起源于白鹤拳,后演变为飞、鸣、宿、食四类拳种。鸣鹤拳与自然门、五祖拳、太极拳、地术拳等被列为福建省代表性拳种。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南少林有百年的历史,是一代人的记忆,是佛教遗址,武林胜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