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作者删除

辛弃疾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此词时,朝中有个权臣叫韩侂胄,正积极地筹划北伐,而辛弃疾虽赞成北伐,却认为此刻不适合贸然出兵,要等做好万全准备再说。所以这首词是针对这件事情而写的,在词的上片与最后三句,表示出自己仍想北伐的决心壮志;中间却以过去失败的例子为戒,提醒勿重蹈覆辙。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和看法,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辛弃疾

京口位于今天的江苏镇江,是三国孙吴时建立起来的,内有一座北固亭(又名北顾亭、北固楼)。此词作于宋宁宗开僖元年,当时,辛弃疾在镇江担任知府。他登上北固亭后,因缅怀过往历史而写下这首怀古词,但他也不是单纯怀古,而是为了借古鉴今,抒发当时他对于时局的看法。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江苏镇江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段话是说,千古江山如旧,但像孙权一般的英雄,逝去之后便无处找寻了,而曾经的繁华热闹、英雄的风流潇洒,经过历史长期的风吹雨打,也早已消失。这里会提到孙权,第一是因为京口为孙吴所建;第二是辛弃疾对于孙权抗衡曹操、刘备等人的雄才大略很是欣赏;第三,孙吴地处江南,与北方的曹操敌对的历史,和宋金对峙也类似,所以就在此处歌颂了孙权。“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寄奴”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字,京口刚好是他的出生之地,“斜阳草树,寻常巷”便是指他曾在京口居住的地方。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孙权

同时,也是他起兵北伐灭了南燕、后秦。“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就是追想当年宋武帝的意气风发。“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是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在元嘉二十七年时,文帝命王玄谟出兵北伐,结果因为太过草率而失败,“草草”就是在形容这个状况。“狼居胥”则是山的名称,在今内蒙古西北。汉朝的时候,霍去病曾在此攻打匈奴,获得大胜,并宣示了汉家天威。而据《宋书》记载,宋文帝想讨伐北魏,王玄谟就积极献策,文帝听了之后很动心,便兴起效仿霍去病“封狼居胥”,以汉人大败外族的想法,可是,结果却“仓皇北顾”,北伐失败,狼狈而回。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霍去病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这里是说,辛弃疾从投靠南宋到任镇江知府,已经四十三年了,他还记得南归前与金人在扬州交手的情况。而“佛狸”是魏太武帝拓拔寿的小名,他击败王玄谟后,又继续挥师南下,在长江北岸建立了行宫,也就是“佛狸祠”。而此祠中,现在已是一片的乌鸦叫声和社鼓声。“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用廉颇的典故。廉颇曾离开赵国,后来赵王希望将其召回,但又担心廉颇已老,不堪重用,便派遣使者去探视廉颇。廉颇的体力其实还很好,但使者被别人收买了,便回报说廉颇只一餐饭的时间内就上了三次厕所,于是赵王以为廉颇已老,就没有再起用他。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这里是辛弃疾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已老,但还是希望能受到朝廷重用,他愿再为北伐金人出力。韩侂胄是南宋宁宗时的权臣,受宁宗的赏识,但韩侂胄因与朱熹不合,禁绝了理学,造成人心渐失。后来,韩侂胄开始主张北伐,想借此巩固地位。这一主张虽然别有用心,却赢得了很多支持,辛弃疾、陆游等也在此时开始和他有较多的往来。但是由当时宋金二国的形势来看,主张北伐其实是很冒险的,一方面是两边实力相当,一方面也是金宁宗治国有道,在没有强烈不得已的动机或者必胜的把握下,不该贸然北伐。

能融贯古今,又兼抒发心志,《永遇乐》这首词可说是相当的难得

辛弃疾不支持此刻北伐,却不能贸然上谏,因为韩侂胄根本听不进去,还把反对者贬官或送入监狱,只好作词表示自己的看法。但韩侂胄仍坚持加快北伐的行动,还追封岳飞为鄂王,谥号武穆,革去了秦桧的官爵。北伐过程准备草率、用人不当,结果当然是失败了,韩侂胄也因此丢了性命,在历史上留下褒贬不一的评价。

我是“这样可以”,执笔走天涯,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解中国的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